巴彥淖爾市:爲“中國飯碗”裝入更多“河套糧”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是一個因“吃”而聲名遠揚的城市,因地處富饒的河套平原,當地資源富集、物阜民豐。近年來,巴彥淖爾市立足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設施農業、高效農業,不斷壯大特色農業產業,推動農牧業高質量發展。如今,小麥、肉羊、黃柿子、葵花、辣椒等傳統農產品已成爲當地促進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的“大產業”。

小瓜子嗑出城市“新名片”

過了6月,河套地區葵花種植全面結束,巴彥淖爾市臨河區新華鎮10萬畝優質向日葵標準化生產基地內,新長出的向日葵苗葉厚莖壯,一片蔥綠。

近年來,新華鎮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逐步打造種植出加工銷售一條龍的全產業鏈,在完成糧食種植任務的基礎上,兼顧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去年,新華鎮10萬畝向日葵產業園通過施用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實現了高效增產,優質葵花籽產量超5000萬斤,產值達2億元。在向日葵採收高峰期,該產業園可吸納300多人就近務工,有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巴彥淖爾市五原縣是全國知名的瓜子集散地。每到葵花籽收穫的季節,農貿市場內便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洽談業務、篩選、加工、分裝入庫、物流發貨……各家商貿企業加班加點搶佔市場先機。

近年來,五原縣把葵花籽產業作爲推動鄉村振興、助農增收的重要抓手,圍繞種子研發、基地種植、精深加工、市場營銷、觀光旅遊全產業鏈佈局。如今,五原縣已建成的葵花籽交易市場每年經銷瓜子約10億斤,總營銷額超50億元。

葵花籽是巴彥淖爾市的“金色名片”。去年,巴彥淖爾市葵花種植面積400多萬畝,產量18.4億斤,每畝可爲農民帶來2000—2500元的收入,部分地區甚至達到3500元,全市葵花產值達73.6億元。今年,當地葵花種植面積預計增加至450萬畝左右。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而自主創新是種業發展的關鍵。近年來,巴彥淖爾市不斷推進葵花種業研發進程,三瑞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當地相關企業也在持續增加種業研發投資,自主研發的新品種在產量、抗性、商品性等方面有了突破性提高,打破了美葵對我國食葵種業的壟斷,大幅降低了農民的種植成本。

此外,巴彥淖爾市高度重視品牌培育工作,圍繞葵花籽產業,已培育出了“三胖蛋”“葵先生”等一批全國知名品牌,相關產品暢銷國內,銷往海外。

紅辣椒成推動發展“紅引擎”

眼下,正是辣椒生長的黃金時期。臨河區狼山鎮萬畝優質蔬菜高效種植示範基地內,嫩綠的辣椒苗迎風挺立,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該基地位於狼山鎮富強村,涉及7個村民小組、408戶、1167人。基地總建設面積10034畝,核心區面積5200畝,其中,辣椒示範區面積1072畝,主栽品種包括朝天椒豔椒713、博辣1號、醬用椒合興903等,共展示辣椒新品種評比試驗88個。

臨河區白腦包鎮西海村是有名的“辣椒小鎮”。2022年,西海村“一抹紅”辣椒合作社成立,共種植辣椒108種、5000多畝。截至2023年,合作社營收達160萬元,入股村民增收80萬元,每畝平均增收400元,村集體增收11萬元,企業分紅64萬元,真正實現了支部有作爲、羣衆得實惠、企業有收益的“三方共贏”。

巴彥淖爾市於2020年大力推廣辣椒種植,利用當地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水土資源豐富的優勢,抓住辣椒產業“週期短、效益快、需求旺、前景寬”的特點,不斷擴大種植面積,創新種植模式,有力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更爲農民開闢了一條通往富裕的“紅火之路”。

2023年,該市辣椒種植面積由最初的3萬畝發展到了25萬畝,辣椒產業年產值達到20億元,實現了跳躍式發展。今年,全市育苗數量達15億株,預計種植面積突破30萬畝,辣椒已成爲當地繼葵花、番茄之後的第三大經濟作物。

黃柿子立起特色“金招牌”

古語有“黃河百害而唯富一套”的說法,巴彥淖爾市五原縣處於黃河主灌區之內,肥沃的土地加上精細化種植,讓這裡的農產品有着令人驚喜的品質。早在20世紀50年代,五原縣便開始種植黃柿子。當地出產的黃柿子顏色金黃、個大肉厚、含水量少、沙甜可口。2014年,五原黃柿子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2019年,五原黃柿子入選第四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每年5月初,在呼和浩特市經營“巴盟特產店”的冀先生都格外忙碌。新上市的黃柿子供不應求,冀先生每天通過微信、電話接單,將黃柿子打包裝箱或裝入禮盒,一車一車送到消費者手裡。

“加上禮盒、快遞費等每斤售價14元,就這還有人搶不到。”冀先生介紹,近幾年,黃柿子深受消費者喜愛,除了買回家自己吃,人們也會購買其作禮品。此外,黃柿子汁、黃柿子火鍋底料、黃柿子乾等深加工產品也銷售火爆。

在五原縣民隆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種植基地,沿路兩邊有成筐剛採摘的柿子等待運到收購市場。隨便走進一座大棚,都能看到金燦燦的柿子掛滿枝頭,有的大過拳頭、有的小如葡萄。這段時間正是採摘的季節,種植戶趙先生種的兩棚柿子每天可採摘四五百斤。採摘下來的柿子都要送到收購市場,由專業的公司進行分揀、打包。他們會從色澤、形狀、尺寸等方面對黃柿子進行嚴格篩選,之後再將其裝車運往全國各地。

爲提升黃柿子質量,五原縣採取“政府+科研院所+企業+農戶”模式,在開展黃柿子本土品種提純復壯的基礎上推進新品種研發。新培育出的2個品種,既保持了黃柿子原有的口感和營養,又具有產量高、裂果少、商品率高的特點,滿足了加工銷售的需求。同時,五原縣在黃柿子種植過程中積極推廣“五提五增兩防控”綜合技術措施,進一步提高了黃柿子的抗害性,提升了其品質和口感。

截至目前,五原黃柿子年種植面積達到3000餘畝,畝均效益達到萬元以上。全縣有7家黃柿子加工、銷售企業,2023年產量達到1700餘噸,實現產值3800餘萬元。

建設“天賦河套”農畜產品體系

巴彥淖爾平原地處北緯40度農作物種植黃金帶,現有耕地1370.22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1089.53萬畝。優良的光熱水土條件,爲農牧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依託得天獨厚的農牧業資源和產業優勢,巴彥淖爾市認真踐行大食物觀,發展食業新質生產力,立足農業大市資源稟賦優勢,科學優化產業佈局,以糧油、果蔬、肉乳絨等優勢特色產業爲重點,建設葵花籽、小麥、番茄、玉米等產業集羣,打造肉羊、乳業、羊絨等優勢產業帶;加快實施種子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河套現代化灌區改造,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有效提高耕地地力和產出效益。

當前,巴彥淖爾加快建設以“天賦河套”爲引領的農畜產品品牌體系,充分發揮品牌輻射帶動、整合集聚作用,推動更多河套優質產品行銷天下、世界共享。通過綜合施策,巴彥淖爾市整體提升河套灌區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建設黃河流域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集聚區和示範區。

2023年,巴彥淖爾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整灌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鹽鹼撂荒地變成新糧倉,農業節水增效取得實質性進展;整灌區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國家試點獲批實施,年內建成高標準農田93萬畝;糧食總產量達58.89億斤,小麥最高畝產達683.5公斤,向日葵最高畝產達349.8公斤,玉米最高畝產達1421.5公斤,實現糧食生產“二十連豐”。

今年,巴彥淖爾市繼續穩定糧食、加工型蔬菜、西甜瓜種植面積,增加牧草、辣椒、中藥材種植面積,優化經濟作物品種和結構,發展高效設施農業,提升主要農作物單產和品質,實施科技“突圍”工程,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推動種植業高質量發展。(記者 薛海軍 孟小平)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