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理想尚難照進現實

■廖木興/製圖

蘋果秘密佈局7年顆粒無收,羅永浩投身其中再創業

“科技圈相聲第一人”羅永浩以往曾多次diss蘋果和iPhone,但即使他也不能否認,正是iPhone開啓瞭如今的移動時代。

在日前的一場直播聊天中,還清債務重踏科技江湖的羅永浩表示,AR是下一代計算平臺,再次創業的目標就是希望在未來的AR時代,做出一個像蘋果在2007年打造出的“iPhone+iOS”一樣的東西,成爲下一個時代的蘋果。

而對蘋果而言,絕對不希望任何顛覆iPhone的產品誕生在別家。在庫克看來,AR領域最有可能誕生這樣的產品。

爲了掩人耳目,蘋果在AR領域上的秘密功夫十分到家。

公開資料顯示,庫克第一次談及AR是在2017年的一次財報電話會上。但蘋果實際啓動相關項目遠在此之前,自2010年以來,蘋果已收購十餘家AR領域公司,包括AR內容生態、軟件平臺開發和AR鏡片領域。蘋果AR/MR頭顯早在2015年就正式立項,代號爲 T288,包括兩款產品。項目已經歷經7年,但這兩款產品始終沒有走出蘋果的實驗室。

據掌握極多蘋果供應鏈資訊的分析師郭明錤透露,蘋果AR設備中的許多軟件功能(例如高級人體檢測)現已面世,但計算量非常大,要求的移動處理能力和電池容量超出了眼鏡產品的當前能力。根據他本月的最新爆料,明年發佈的蘋果1代頭顯鏡片模組總成本達到201-268元人民幣。相比之下,Quest 2、Pico Neo 3等VR一體機使用的菲涅爾透鏡,成本爲每片15-20元(一個頭顯需要2片),前者成本是後者的6-7倍。

基於可見的成本,預期蘋果第一代頭顯的價格可能在1000到3000美元之間。市面上,Quest起售價爲399美元,HTC的Vive起售價爲799美元,微軟的HoloLens 2起售價高達3500美元,橫向對比來看,蘋果的這個價格區間不低。

有不願具名的AR產業鏈專家認爲,理想化的AR效果從物理上說比較難以生產出來,要麼屏幕亮度不夠,要麼玻璃做不到足夠薄,或者鍍膜、納米膠無法實現持續效果,所以蘋果從未對外說自己做AR。

但不論如何,蘋果的入場最有可能將AR硬件從今天全球十萬級出貨量推高一到兩個數量級,並教育消費者、吸引開發者,建立硬件和內容標準。對於AR行業而言,這意味着關鍵零部件和建立內容生態的成本將大爲降低,行業的風口即將到來。

當然,不認爲AR會是下一代計算平臺的也大有人在。

有人說,AR眼鏡不會取代手機,而是手機以外的“增量”,這就像手機也無法完全取代電腦一樣。有人說,未來取代手機的最佳組合是AR眼鏡加TWS耳機,通過TWS耳機實現信息的接收和輸出,而AR眼鏡則扮演顯示媒介的角色,二者功能互補。還有人說,AR雲纔是下一代計算平臺(AR雲是持續的點雲地圖與真實世界座標的結合,通過對現實世界掃描建立實時更新的3D數字世界模型,爲智能終端提供索引、融合虛擬信息的能力)。

而對一無所有後還能再次喊出“屠龍”口號的油膩中年“老羅”,我們雖然口說“不智”,內心卻是滿滿的敬意。

■新快報記者 鄭志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