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推動長三角才流動:人才匯聚夯實創新高地

光明日報記者 馬榮

安徽醫科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徐馬飛辦公桌上,放置着一隻馬克杯。杯子上,徐馬飛和博士同門的笑臉拼成了一個英文單詞“LAB”(實驗室)——那是2019年的3月,徐馬飛在美留學期間的導師榮休時贈予學生們的禮物。兩年多時間過去了。如今,徐馬飛的師兄弟們遍佈全球,他本人則來到安徽合肥從事基因轉錄與表觀遺傳調控方面的研究潛心生命科學研究。

“在安醫大,我有廣闊的實驗空間,可以輕鬆搭建科研團隊,還能帶博士生。”2020年8月,在美國休斯敦貝勒醫學院結束博士後研究後,徐馬飛最終決定來到安徽“創業”。

“所有學科建設都有賴於師資建設和人才引進。在資源和硬件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大到一個地區,小到一個機構,對人才最大的吸引力在於誠懇、開放、合作的氛圍。”去年元月,由南京醫科大學引進的正高級人才周洪開始擔任安醫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並負責學院的人才引進工作。對於如何“引才”“聚才”,他有着自己的思考。

近年來,隨着“東向發展”、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戰略加速推進,安徽依託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長三角人才一體化發展城市聯盟等城際交流平臺,積極開展各項人才一體化合作。例如,在徐馬飛所供職的安醫大,近年來就出現了引才“井噴”現象:2019年,引才42人;2020年,引才49人;今年,78人的引才計劃已經通過學校論證。

值得指出的是,自今年2月19日起,長三角人才流動進一步鬆綁。來自江、浙、滬、皖(合肥)的戶籍居民在長三角區域內跨省遷移戶口時,只需在遷入地公安派出所申請辦理即可,再也不用在遷出地和遷入地間來回奔波。

這項新政推行還不到一週,紮根安徽醫科大學的徐馬飛就將位於上海閔行的戶口遷來合肥蜀山,成爲一名“新合肥人”——他也是享受長三角地區跨省戶口網上遷移便民措施的第一人。據合肥市委組織部人才綜合處處長高楊介紹,僅2020年,安徽合肥就新引進本科及以上人員9.6萬人。

人才流動,好比“禮尚往來”。今年3月,長三角三省一市黨委組織部門就緊扣與一體化發展緊密聯繫的產業發展、生態環境、道路交通等重要領域和崗位,選派17名蘇浙皖幹部和17名上海乾部進行爲期一年的跨區域掛職。

“掛職和參加培訓班、考察團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當掛職幹部將掛職工作時接觸到的新理念、新工作方法和原來的工作經歷結合起來時,會產生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2020年6月,安徽省政協常委、阜陽市政協副主席、阜陽市工商聯主席聶磊掛職擔任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協助分管人事、人才和勞動關係工作。

掛職上海之前,擔任阜陽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的聶磊在調研時發現,阜陽企業辦理某一類型的經營證照的時間比較長,聶磊深入瞭解之後才明白,問題出在部門之間的數據端口

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一難題呢?帶着問題,聶磊來到了上海。

去年6月的一天,在浦東新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內,聶磊“好好長了見識”:位於指揮大廳中央的巨大的電子屏幕上,顯示着浦東全境的數據信息。在這個“城市大腦”上,浦東新區的應急、公安、急救、環保、建設交通等衆多城市管理部門的所有政務信息,涉及億萬字節的大數據都能實現共聯共享——入駐部門越多,平臺掌握的城市運行體徵指標越多。

讓聶磊記憶猶新的,還有掛在管理中心大廳裡的一句標語:“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在上海掛職一年,聶磊“想明白了好多事”。“首先要有一個科學的規劃,解決問題時要有一個精準的工作態度,再加上科技的支撐,事情就幹成了。”聶磊說。

今年6月,聶磊的上海掛職生活即將結束,而長三角地區的高層次人才交流機制正逐漸步入正軌。6月15日,合肥市委組織部與上海市松江區委組織部聯合舉辦了第一期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九城市人才培訓班,來自合肥、蕪湖、杭州、松江等9個地市的45名高層次人才參加了培訓。在這些受訓人員中,還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高層次人才4名、人才工作者1名。

通過積極參與、發起成立長三角人才一體化發展城市聯盟,共同推出人才驛站、人才綠卡、人才聯評、人才培訓等試點合作項目,近年來,安徽更深地融入長三角人才一體化發展城市聯盟建設,一體化試點舉措正不斷落地。

“我們所做的一切,只爲了一個目的。”高楊說,“就是搭建長三角人才交流平臺,在一體化發展戰略實施的過程中更好的發現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