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眼鏡,憑什麼引發熱潮?

今年來,AI眼鏡熱潮從海外直卷國內。海外Ray-Ban Meta眼鏡的預估銷量已經達到200萬副,成爲今年最受關注的AI硬件。A股市場,AI眼鏡概念股8月中旬開始被爆炒,龍頭博士眼鏡5個交易日大漲近150%。進入9月,市場趨於冷靜後,一衆AI眼鏡概念股也紛紛退潮回落。

圖片來源:時報財經圖庫

日前,雷鳥創新創始人兼CEO李宏偉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最近一兩年,AI眼鏡的銷量會比AR眼鏡大,並且大很多,但是到2027年之後,AR眼鏡的量會超過AI眼鏡。”李宏偉表示,對於AI眼鏡這一全新的品類而言,科技企業與專業眼鏡驗配終端的合資模式是推動其快速發展的關鍵要素。

AI眼鏡憑什麼引發熱潮

所謂“AI眼鏡”是在普通眼鏡基礎上,增加AI功能,被認爲是從傳統眼鏡向AR眼鏡迭代的一款過渡產品。不同於將重點放在虛擬與現實結合的AR眼鏡,AI眼鏡更加註重通過AI提升語音交互能力。

在李宏偉看來,AI眼鏡首先必須是一款佩戴舒適、可靠的眼鏡,其次纔是一款具備AI功能的智能設備,而要同時保障眼鏡與智能的體驗,就必須雙方協同努力。

作爲國內“AR四小龍”之一,雷鳥創新在AR眼鏡領域深耕多年。“AI眼鏡需要在緊湊的眼鏡結構中集成麥克風、揚聲器、芯片和電池等元器件和智能化能力,其背後離不開科技企業的技術支持。”作爲雷鳥創新創始人兼CEO,李宏偉對AI眼鏡有着自己的理解,“AI眼鏡的本體是一副眼鏡,其佩戴體驗、光度管理以及矯正效果均受用戶的臉型和使用場景差異的影響,需進行個性化的定製;同時,AI眼鏡還融合了衆多電子元器件以保障不同場景的使用需求,鏡架和鏡片均需要進行相應的優化。”

在多位接受採訪專家學者看來,技術進步,市場需求和大廠佈局則進一步推動了AI眼鏡的熱潮。

“隨着人工智能、AR和VR技術的快速發展,AI眼鏡作爲載體,具備了更強大的功能和更廣泛的應用場景。技術的進步使得AI眼鏡在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實時翻譯、導航等方面表現出色,爲用戶提供了全新的交互體驗。”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告訴證券時報記者,蘋果、谷歌、Meta等科技巨頭紛紛佈局AI眼鏡市場,推出了一系列創新產品。

國內華爲、小米也持續有智能眼鏡新品上市,“這些大廠的加入,不僅推動了AI眼鏡技術的進一步成熟,也提高了市場的關注度和期待值。”王鵬表示。

“消費者對智能生活品質的追求日益提升,AI眼鏡以其便捷性、智能性和個性化特點,滿足了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從而引發了市場的熱烈反響。”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告訴證券時報記者。

國內AI眼鏡厚積薄發

國內智能眼鏡的技術實力如何?

“中國智能製造業是非常強大的,這一點大家都有共識。”在李宏偉看來,國內提供了有一個非常好的產業環境,特別是在AR光學、近眼顯示技術等領域,發展很快,供應鏈技術、人才儲備都很充足。尤其在消費級AR領域,國產品牌擁有絕對優勢,目前市面上主要的消費級AR眼鏡品牌都是國產品牌。

而AI眼鏡的熱潮,或將給予國內一衆AR智能眼鏡廠商彎道超車的機會。以雷鳥創新爲例,該公司已推出多款自主研發的AR眼鏡產品,其中雷鳥X2作爲首款雙目全綵的Micro LED光波導AR眼鏡,展示了國內企業在AR顯示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李宏偉表示,產品的成功不僅得益於技術創新,更得益於國內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和強大的智能製造能力。

隨着AI眼鏡大熱,今年以來國內大廠也在競相發佈新品,但尚未出現“爆款”。今年4月中旬,小米米家智能音頻眼鏡悅享版正式發售;5月,華爲發佈了搭載HarmonyOS 4操作系統,並接入盤古AI大模型的智能眼鏡;8月,蜂巢科技推出了界環AI音頻眼鏡。

“目前國內AI眼鏡相比國外同類產品,在技術水平、市場接受度和品牌影響力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然而,國內企業正在積極追趕,加大研發投入,不斷提升產品性能和質量。”郭濤認爲。

“國內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在AI眼鏡領域進行研發和生產,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樑振鵬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雖然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國內企業在技術創新、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優勢,並且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國內AI眼鏡產品的性能和功能也在不斷提高。

雷鳥創新也在加緊佈局AI眼鏡賽道。“預計在今年底,我們會正式發佈雷鳥X3 AR眼鏡,與博士聯合發佈新一代AI眼鏡,以及新一代BirdBath觀影產品。”李宏偉表示。

AR眼鏡將後來居上

“我們看到了Meta和雷朋的合作是成功的,也看到華爲和Gentle Monster的合作也是有價值的。”李宏偉看來,對於AI眼鏡這一全新的品類而言,科技企業與專業眼鏡驗配終端的合資模式是推動其快速發展的關鍵要素。

8月29日,雷鳥創新與A股公司博士眼鏡宣佈成立合資公司。雙方將基於雷鳥創新在AI+AR眼鏡領域的工程技術能力,以及博士眼鏡在專業視光、設計、渠道等方面的優勢,共同開展新一代AI眼鏡的研發設計、銷售、營銷與服務等工作。

博士眼鏡在機構調研中透露,與雷鳥創新共同出資設立的合資公司註冊資本爲1500萬元,其中博士眼鏡擬出資300萬元,持有合資公司20%的股權;雷鳥創新擬出資1200萬元,持有合資公司80%的股權。合資公司將計劃研發拍攝眼鏡、音頻+AI眼鏡第一代產品,並通過授權收費形式獲得收入。

雖然目前AI眼鏡以其獨特的優勢在智能穿戴市場暫時領先,但業界預計,AR眼鏡憑藉其強大的增強現實功能,有望在未來取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AI眼鏡首先必須是一款佩戴舒適、可靠的眼鏡,其次纔是一款具備AI功能的智能設備。”李宏偉認爲,目前AI眼鏡與AR眼鏡雖然有着不同的產品邏輯,但AR眼鏡將後來居上。“最近一兩年,AI眼鏡的銷量會比AR眼鏡大,並且大很多,但是到2027年之後,AR眼鏡的量會超過AI眼鏡。”李宏偉表示。

事實上,以雷鳥創新爲代表的AR眼鏡企業已提前佈局。據瞭解,雷鳥創新在過去一年多時間內已完成了多輪融資,主要投資方包括了華泰紫金、復星創富、容億投資、英諾天使基金、三七互娛、博士眼鏡等。融資金額主要用於消費級AR眼鏡的技術研發、量產和市場普及,以及推動AI+AR眼鏡生態建設。

與此同時,目前Meta、谷歌、蘋果、華爲、字節跳動等海內外科技巨頭加速佈局AR領域,其中Meta的首款AR眼鏡Orion有望於2024年亮相。

“雖然AR設備的市場發展空間廣闊,但是全球範圍看,年度出貨量未達到百萬級別,仍未達到大衆消費品的範疇。”郭濤認爲,這一方面是當前的產品性能仍有較大進步空間,另一方面是產品價格仍需進一步下探。前者需要以品牌廠商爲代表的行業巨頭整合、引領產業鏈共建生態,協同發展,後者則需要供應鏈各環節的技術升級和成本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