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地震20年憑空冒2座堰塞湖!九份二山「寧靜無光害」成夜間生物天堂

特生中心表示,九份二山附近巖體因大規模崩塌,憑空創造出2座堰塞湖。(圖/農委會特生中心提供)

記者許展溢臺北報導

1999年震驚全臺的921大地震發生迄今已逾20年。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表示,當年位於南投縣國姓鄉九份二山附近的巖體因爲大規模的崩塌,憑空創造出2座堰塞湖,歷經多年演替後,新增的生態棲所,已逐步展現生機,讓許多兩棲類動物喜歡在此聚集。

特生中心說明,崩塌地在春夏多雨時節,常有涓涓清水沿着壁面流下,遇到龍南道路後橫向流淌,在此清澈的流水中,常可見到許多溪流蛙類,如褐樹蛙、日本樹蛙、拉都希氏赤蛙、梭德氏赤蛙及盤古蟾蜍等動物在此聚集、鳴叫。海拔約600公尺的堰塞湖,春季湖邊草澤灘地到處都是黑眶蟾蜍在引吭高歌;到了夏季,則輪由貢德氏赤蛙上場鳴唱,其他蛙類如面天樹蛙與黑蒙西氏小雨蛙等則在周遭合唱,譜出夜晚湖濱悠遠動聽的天籟

爲了解震後至今,九份二山新生棲地的動物相,特生中心自2016至2018年,與水土保持局攜手合作,針對九份二山的兩棲類動物相進行了詳細的普查,結果共發現了1目5科21種的兩棲類動物,其中有8種屬於臺灣特有種蛙類,分別爲史丹吉氏小雨蛙、斯文豪氏赤蛙、梭德氏赤蛙、褐樹蛙、面天樹蛙、莫氏樹蛙、臺北樹蛙與盤古蟾蜍;另有一種爲依「野生動物保育法」所公告之保育類野生動物臺北樹蛙。

▲每年10月間梭德氏赤蛙會聚集在與湖連接的小溪流生殖。(圖/農委會特生中心提供)

特生中心指出,該區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蛙相,賞蛙路線可由韭菜觀景站的停車場處沿着韭菜湖邊行走,經過兩湖通道後抵達澀子坑湖。每年1至2月間,該區較常見的兩棲類物種有盤古蟾蜍與拉都希氏赤蛙,由於此兩物種偏向冬天繁殖,3月後牠們的數量就會逐漸減少。

3至5月間,兩湖草澤溼地旁到處都可聽到黑眶蟾蜍的叫聲,每一隻蟾蜍都竭盡心力地引吭高歌,是春季夜晚湖邊最響亮的蛙鳴聲,一直要到5月底,該種的繁殖季接近尾聲後,就不會再聽到如此響亮的鳴聲了。4至5月間,在湖中的貢德氏赤蛙是另一優勢物種,該蛙屬於典型池塘蛙類,同樣也是在湖旁草澤溼地間鳴叫與求偶,不過繁殖季較短,僅有2個月左右。

3至8月間,兩湖周遭逐漸可聽到面天樹蛙與黑蒙西氏小雨蛙的鳴聲,且隨着氣溫升高與春雨來臨,該區可發現的個體越來越多,鳴聲強度也越來越強。不過牠們並非真正在湖中活動,而是在湖邊暫時性水域陸域環境中鳴叫與活動。同樣也會利用湖邊暫時性水域生殖的物種還有澤蛙,繁殖季較晚約在5-6月間,尤其在有下雨的夜晚,鳴聲更是響亮。

▲湖邊鳴唱的黑眶蟾蜍是2座堰塞湖中最優勢的蛙種。(圖/農委會特生中心提供)

9至10月間,由於天氣逐漸轉涼且環境相對乾燥,能聽到或看到的兩棲類種類及數量均快速減少,僅在與湖濱連接的小溪流的石頭上,纔可聽到梭德氏赤蛙快速抖動的求偶鳴聲。到了初冬的12月,湖面轉爲寂靜,只有接近湖濱,才能聽到拉都希氏赤蛙輕聲的低鳴。

特生中心副研究員林春富向《ETtoday新聞雲》表示,該處環境很好,有傾斜屋、震爆點等許多景點,尤其夜晚的九份二山周邊很寧靜,湖濱、積水淺灘地之蛙鳴熱鬧不已,還有多如繁星點點流螢。加上又沒光害,是夜間生物的天堂,也是相當適合民衆賞蛙、賞螢、賞星星的好去處。只是部分路段路燈,前往時建議先查好路況,並注意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