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信貸投放繼續放緩,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不減

中國人民銀行週五發佈數據顯示,6月,人民幣貸款增加21300億元,同比少增9200億元,社會融資增加32982億元,同比少9283億元。

分析師指出,在金融“擠水分、防空轉”政策導向的持續影響下,6月信貸投放和貨幣擴張節奏繼續放緩。下半年,隨着財政支出發力以及穩內需政策效果逐步顯現,貨幣供應量增速有望觸底回穩,信貸和社融增速也有望企穩回升。

“‘擠水分、防空轉’的影響持續、政策淡化‘規模情結’和引導信貸平滑,以及經濟輕型化下信貸需求減少等因素共振,6月信貸投放強度向歷史同期均值水平迴歸。當前信貸均衡投放的效果初步顯現,爲年內貸款增長留有後勁,也更有效匹配實體經濟主體的用款需求。”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在金融數據發佈後點評稱。

分部門看,6月,居民部門貸款增加5709億元,同比少增3930億元。其中,短貸增加2471億元,同比少增2443億元,中長貸增加3202億元,同比少增1428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6300億元,同比少增6503億元。其中,短貸增加6700億元,同比少增749億元,中長貸增加9700億元,同比少增6233億元,票據融資減少393億元,同比少減428億元。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指出,除“擠水分”政策對企業貸款的影響仍在持續外,當前城投新增融資監管仍然嚴格、以及近兩個月製造業供需兩端同步走弱,都對新增企業貸款規模有所抑制。

“今年以來國內經濟回升過程仍有波折,商品房銷售和房地產投資延續下滑,加之城投新增融資受到嚴格限制,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不足問題較爲突出。”王青說。

對於居民部門新增貸款的收縮,溫彬指出,在端午假期和“6•18”銷售等拉動下,居民短貸季節性回暖,但受當前消費能力和意願制約,總體強度不及往年同期。另外,雖然在“5.17”地產新政的支持下商品房銷售出現回升,但提前還貸力度不減,導致居民中長貸繼續同比少增。

央行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3.27萬億元,同比少增2.46萬億元。截至6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250.85萬億元,同比增長8.8%,續創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新低。

不過,分析師強調,總量指標的下降並不意味着信貸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同步減弱。實際上,今年以來信貸結構持續優化,國民經濟重點領域信貸投放保持高增。

截至6月末,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18.1%,其中,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16.5%;“專精特新”企業貸款同比增長15.2%;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增長16.9%。上述貸款增速均高於同期全部貸款增速,顯示金融對實體經濟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仍保持較高水平。

6月新增社融中,投向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貸款同比少增10453億元,新增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同比多減1356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同比下降546億元,是拖累當月社融的主要因素。由於今年地方債發行節奏相對上年明顯靠後,當月政府債券淨融資規模8478億元,同比多增3116億元。

截至6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爲395.11萬億元,同比增長8.1%,較上月放緩0.3個百分點,亦創歷史新低。

6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同比增長6.2%,增速較上月放緩0.8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同比下降5.0%,降幅較上月擴大0.8個百分點,連續三個月下降,兩者均創歷史新低。

王青表示,M2增速再創新低,背後主要原因有三:一是,6月新增信貸規模偏低,這會直接影響存款派生,是拉低M2增速的主要原因;二是,近期銀行存款向理財“搬家”規模較大,也會對M2增速帶來一定下拉作用;三是,財政支出進度相對較緩,導致財政部門在央行賬戶的財政性存款暫時少減,相當於貨幣回籠。

“整體上看,6月各項金融總量指標都在延續下行勢頭,背後體現了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偏弱、金融嚴監管,以及監管層淡化總量指標,強化金融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力度的政策取向。”王青說。

他表示,短期內金融總量指標還將低位運行,接下來要重點關注金融資源對科技創新和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這將對後期經濟增速和就業狀況有重要影響。

分析人士表示,綜合考慮當前的經濟運行態勢以及物價水平,下半年國內貨幣政策或適度加力,降息、降準都有可能。

王青表示,三季度降息降準都有空間,其中,降息的迫切性高於降準。未來伴隨穩增長政策進一步加力,金融“擠水分”衝擊逐步減弱,三季度末前後金融總量指標下行勢頭有望逐步企穩,其中,年底前M2增速有一定回升空間。

溫彬表示,伴隨海外主要經濟體降息啓動,國內貨幣政策將適時加力,同時,財政政策加快發力、促消費政策效果釋放以及三中全會改革部署等,也將有助於託底經濟和穩定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