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外媒科學網站摘要:遙遠恆星忽明忽暗,是因爲有戴森球?

5月6日(星期一)消息,國外知名科學網站的主要內容如下:

《自然》網站(www.nature.com)

宇宙暗能量或隨着時間推移而減弱

一項開創性的宇宙測繪項目的初步結果暗示,宇宙中的暗能量在過去110億年間可能發生了變化,這一發現可能會改變我們對宇宙演化及其未來的理解。

今年4月初,在美國加州薩克拉門託(Sacramento)市舉行的美國物理學會會議上,研究人員發佈了暗能量光譜儀(Dark Energy Spectroscopic Instrument,簡稱:DESI)的初步觀測結果。這項儀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市附近的基特峰國家天文臺,自2020年起開始以3D方式繪製宇宙地圖,目的是測量推動星系分離的神秘力量——暗能量。初步觀測結果令人驚訝地顯示,暗能量可能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減弱。

雖然這項研究僅基於DESI五年數據收集計劃中的第一階段,但它已成爲史上最大的宇宙地圖之一,揭示了在前所未有的110億年宇宙歷史中暗能量的影響。

如果這一發現得到證實,即暗能量可能正在減弱,這將是對幾十年來廣泛接受的宇宙理論模型的首次實質性挑戰。這一點如果成立,可能會深刻影響我們對宇宙演化及其未來可能的理論。

《科學時報》網站(www.sciencetimes.com)

1、激光激發原子核的釷躍遷爲開發核時鐘鋪平道路

多年來,專家們一直在尋找釷原子核的一種非常特殊的激發狀態,因爲這一發現可能關鍵於製造出比現有原子鐘更精確的核時鐘。

自20世紀70年代起,科學家便推測存在一種特殊的原子核,可以通過激光操控。釷-229的兩種能態非常接近,理論上激光足以實現能態轉換。

儘管直到現在,仍無直接證據證明這種能態轉換的存在。過去的研究小組嘗試通過在電磁陷阱中獨立操作釷原子核來研究它們。

這一突破最終實現,科學家們找到了長期尋求的釷躍遷的確切能量。研究首次證實,利用激光將原子核激發到更高的能態,並精確地返回原始狀態是可行的。

在維也納科技大學的托爾斯滕·舒姆(Thorsten Schumm)教授的帶領下,研究小組成功地將經典量子物理與核物理相結合。這一成就的關鍵前提是創造出含釷特殊晶體。他們的研究細節發表在論文《Th-229核的激光激發》(LaserExcitation of the Th-229 Nucleus)中。

2、科學家稱遙遠恆星獨特閃爍或是巨型外星建築造成的

近年來,天文學家一直在細緻研究博亞吉安恆星(Boyajian’s star)的不規則變暗和變亮現象。科學家指出,這顆恆星的行爲極其異常,其亮度會突然下降,隨後又以快速不穩定的速度上升,這在銀河系中是獨一無二的。

當博亞吉安恆星的這種不可預測行爲在2012年首次被發現時,開普勒太空天文臺對其進行了深入觀察。觀測結果顯示,大量物質週期性地遮擋了恆星的光線,並緊密環繞其周。

關於這顆奇異恆星閃爍的理論包括小行星帶、塵埃環以及解體中的彗星等。而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提出,導致博亞吉安恆星出現奇怪閃爍的物體可能是一個巨大的外星巨型建築,類似於“戴森球”,引起了最多的關注。

“戴森球”是由美國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在1960年提出的理論,他推測一些外星文明可能已經發展到能夠在他們的恆星周圍建立巨大的太陽能電池板陣列,以捕獲星球的熱能和光能。這些高級文明將通過被稱爲戴森球的巨型圓形結構來獲取能量。

《每日科學》網站(www.sciencedaily.com)

1、新發現的T細胞控制機制可干擾癌症免疫療法

德國癌症研究中心(DKFZ)與曼海姆大學醫學中心(UMM)的研究人員最近發現,表面攜帶特定標記蛋白的活化T細胞受到免疫系統中另一種細胞——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的控制。這種機制可能抑制破壞性免疫反應,同時可能削弱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治療癌症的效果,並且可能是治療性CAR-T細胞快速衰退的原因。研究這一機制的干預可能提升這些癌症免疫療法的療效。

T細胞是免疫系統中抵抗病毒感染和腫瘤的主要參與者。然而,T細胞也可能在自身免疫反應中攻擊身體自身的健康組織,這種情況可能致命。因此,對T細胞的活動進行嚴格控制至關重要。

DKFZ和UMM的研究團隊從健康供體中篩選活化T細胞時,鑑定出B7H6蛋白爲NK細胞識別並攻擊的分子。來自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或病毒感染患者的血液中的活化T細胞表面顯露出大量的B7H6。共培養實驗表明,NK細胞通過表達的B7H6識別活化T細胞。而B7H6基因被破壞的T細胞則受到保護,免受NK細胞的攻擊。

研究負責人表示:“我們現在知道了多種所謂的檢查點分子,這些分子通過增強或減少T細胞的激活來調節免疫反應。B7H6可以被視爲對T細胞具有進一步抑制作用的免疫檢查點。”

2、研究稱地球磁場崩潰引發了動物出現

埃迪卡拉紀,也稱震旦紀,大約從6.35億年前至5.41億年前,是地球歷史上的一個關鍵時期,標誌着複雜多細胞生物的出現,爲生命大爆發奠定了基礎。

這種生命大爆發的展開及其背後的推動因素一直是科學家關注的焦點。

美國羅切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的研究人員在《自然通訊地球與環境》(Nature 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雜誌上發表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證據,表明在埃迪卡拉紀動物多樣性和繁榮期間,地球的磁場處於極其異常的狀態。研究提出了一個假設,即地球古代磁場的波動可能導致了氧氣水平的變化,這對數百萬年前生命形式的增殖至關重要。

研究指出,埃迪卡拉動物羣中的生物體,有些體型可達一米以上且能移動,表明與早期生物相比,它們可能需要更多的氧氣。

《賽特科技日報》網站(https://scitechdaily.com)

1、科學家發現一種新藥在減肥上有驚人效果

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或許找到了對抗肥胖及其相關疾病的新方法,他們的研究關注點在於細胞的線粒體。他們的發現發表於《自然代謝》(Nature Metabolism)雜誌,研究顯示,一種特定的阻斷線粒體功能的藥物能夠逆轉老鼠因飲食引起的肥胖、脂肪肝和糖尿病。

線粒體是人體健康的關鍵,負責處理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併爲細胞的各種功能提供所需能量。線粒體是新陳代謝的中心,根據不同的需求或對疾病的反應,能夠改變其代謝途徑並重新編程。

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研究團隊最近開發了一種高度特異性的候選藥物,旨在阻斷線粒體功能,進而阻斷細胞能量的生成,原本用於治療癌症。現在,研究人員已經證明這些藥物對小鼠的新陳代謝也有積極影響。

實驗中,研究人員對食用高脂肪飲食的雄性肥胖老鼠進行了口服治療。結果顯示,通過阻斷細胞的能量產生可以逆轉肥胖和糖尿病的現象。

2、麻省理工學院發現光分子效應:光可以在沒有熱量的情況下蒸發水

蒸發是一個普遍存在的自然現象,人類自古以來就一直在觀察並利用它。然而,一直以來我們忽略了蒸發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一系列精確的實驗中證明,熱量並非導致水蒸發的唯一因素。他們發現,當光線照射在水面上,可以在空氣和水的交界處將水分子分解,並使其蒸發到空氣中,而這一過程不需要任何熱源。

這一令人驚訝的發現可能具有深遠的影響。它不僅有助於解釋多年來關於陽光如何影響雲形成的謎團,從而影響對氣候變化中雲量和降水的影響的理解,還可能開闢利用太陽能進行脫鹽或材料乾燥等工業過程的新方法。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的論文中描述了這些發現,並提供了多種證據來證實這一現象的真實性及其工作機制的細節。(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