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外媒科學網站摘要:爲什麼過度思考會讓人痛苦

8月6日(星期二)消息,國外知名科學網站的主要內容如下:

《自然》網站(www.nature.com)

相對於女性,男性的疼痛更受到醫生重視

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研究顯示,醫生對男性和女性疼痛的處理方式存在差異——女性在醫院中等待時間更長,且接受藥物治療的機率也低於男性。

這一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突顯了我們對他人痛苦的感知如何受到潛意識偏見的影響。

研究的合著者、希伯來大學的內科學家亞歷克斯·吉列斯-希勒爾(Alex Gileles-Hillel)稱:“女性在抱怨疼痛時常被視爲誇張或歇斯底里,而男性則被視爲堅忍。”

研究人員調查了以色列和美國醫院急診科中的這種偏見。他們分析了超過兩萬份因“非特異性”疼痛而入院的病人記錄,這些疼痛無明確潛在原因,如頭痛。

分析顯示,女性在初次到達醫院時獲取疼痛評分的可能性比男性低10%。在初步評估後,女性等待看醫生的時間平均比男性長30分鐘,且接受止痛藥的機率也較低。無論護士或醫生的性別如何,這一趨勢均一致。

研究人員還測試了100名醫護人員對病人疼痛的感知。在一個模擬的嚴重背痛患者場景中,參與者瞭解到患者的歷史臨牀信息,除性別外,其它信息均相同。結果顯示,對男性患者的疼痛評分普遍高於女性。

《每日科學》網站(www.sciencedaily.com)

1、新方法將傳統互聯網與量子互聯網相結合

德國漢諾威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發射器-接收器概念,用於在光纖上傳輸糾纏光子,這是首次在同一光纖中同時發送相同顏色的糾纏光子和激光脈衝。

這一技術突破可能促進下一代電信技術——量子互聯網的發展,它通過採用防竊聽加密方法,即使是未來的量子計算機也無法解密,從而確保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

研究人員表示:“爲了實現量子互聯網,我們需要通過光纖網絡傳輸糾纏光子,同時還希望繼續使用光纖進行傳統數據傳輸。這項研究是將傳統互聯網與量子互聯網結合的重要一步。”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證實即使光子與激光脈衝一同發送,光子的糾纏狀態仍能保持不變。這種能力有望將傳統互聯網與量子互聯網整合在一起。

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

2、新模型提出地球大陸如何形成的新理論

數十億年前,地球大陸的形成爲生命的繁榮創造了條件。儘管科學家對大陸塊如何形成存在不同看法。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研究人員最近在《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 )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爲這場討論提供了新的視角,指出了大陸形成主要理論的漏洞。

他們使用計算機模型研究岩漿的形成過程,岩漿被視爲大陸起源的關鍵線索。岩漿是一種熔化的物質,冷卻後形成岩石和礦物。

他們通過尋找與太古宙時期25億到40億年前罕見的鋯石礦牀組成特徵相匹配的岩漿,科學家們認爲大陸是在那個時候形成的。

去年,來自中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發表的論文認爲,太古宙的鋯石是通過構造板塊的俯衝作用形成的,這一過程至今仍在發生,引起地震和火山爆發,重塑大陸海岸。

但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俯衝作用並非形成太古宙鋯石的必要條件。他們發現這些礦物質可以在高壓和高溫下形成,這些條件與地球原始地殼的融化有關。

這一發現增加了對地球板塊構造開始時間的不確定性。

《賽特科技日報》網站(https://scitechdaily.com)

1、認知的悖論:爲什麼過度思考會讓人痛苦

荷蘭拉德堡德大學的研究發現,如果有人說思考帶來痛苦,這種說法可能是正確的,因爲在許多情況下,腦力勞動似乎與不愉快的感覺有關。

這項研究發表在《心理學公報》(Psychological Bulletin)雜誌上。

研究人員對2019年至2020年間發表的170項研究進行了薈萃分析,探討人們通常是如何體驗腦力勞動的。他們旨在研究腦力勞動是否與不愉快的感覺相關,以及這種聯繫是否依賴於參與的任務或人羣。

這些研究涉及來自29個國家的多種參與者和358種不同的認知任務。在所有被分析的研究中,參與者都報告了他們所付出的努力程度及其所經歷的不愉快情緒的程度。

在所有人羣和任務中,參與者付出的腦力勞動越多,他們經歷的不愉快程度越大。研究人員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在許多人羣和任務中,腦力勞動都讓人感到不愉快。”

一個有趣的發現是,儘管腦力勞動與不愉快情緒之間的關聯依然明顯,但在亞洲國家進行的研究中,與歐洲或北美的研究相比,這種關聯似乎不那麼明顯。這支持了一種普遍觀點,即對腦力勞動的厭惡程度可能取決於人們的學習歷史。例如,亞洲國家的高中生往往比歐洲或北美的高中生花更多時間在功課上,因此可能在生命的早期就學會了承受更高水平的腦力勞動。

2、超光速旅行:新模擬探索曲速引擎的引力效應

曲速引擎,一種科幻小說中的常見設備,原則上能使宇宙飛船的速度超過光速。然而,實際構建這種引擎面臨許多問題,如需要一種具有負能量的奇異物質。其它問題包括,飛船上的人在實際控制和停用氣泡方面的困難。

一項由英國瑪麗女王大學、德國波茨坦大學、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和英國卡迪夫大學共同進行的研究,雖然沒有宣稱已經解決了曲速引擎的問題,但它通過數值模擬探索了曲速引擎“安全殼失效”的理論後果。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表示:“儘管曲速驅動純粹是理論上的,但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它們有一個明確的描述,因此數值模擬使我們能夠探索它們以引力波的形式對時空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坍縮的曲速引擎會產生明顯的引力波爆發,這種時空漣漪通常被設計爲探測黑洞和中子星合併的引力波探測器所捕捉。與合併天體發出的信號不同,這種信號是一種短而高頻的爆發,因此目前的探測器無法接收到。然而,未來的高頻儀器可能會,儘管還沒有這樣的儀器得到資助,但製造它們的技術是存在的。這增加了利用這些信號尋找曲速引擎技術證據的可能性,即使我們自己無法制造出曲速引擎。

曲速引擎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這項研究已經推進了我們對奇異時空和引力波的理解。研究人員計劃研究不同曲速引擎模型下信號的變化。(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