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後“低空時代”或至

在不遠的將來,我們或許能夠體驗一種全新的出行方式。“空中出租車”不再是科幻小說中的概念,而是即將成爲現實的生活場景。

“5年後,我們會看到飛行汽車像現在的新能源汽車一樣熠熠發光。”東古智能創始人何政道向華爾街見聞表示,在未來五年內,隨着技術進步、政策支持和產業鏈成熟,電動飛行汽車將逐步實現商業化運營。何政道是中國商飛研發中心的一員,曾參與ARJ21和C919的總體技術集成工作。

回望歷史,20 世紀 40 年代,福特汽車的創始人亨利·福特預言“飛行汽車早晚會出現”。

2019年,億航智能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爲全球eVTOL行業的第一股,同時,歐洲EASA和美國FAA開始修改相關監管體系,爲飛行汽車的商業化鋪平了道路。

到了2021年,飛行汽車行業的熱度持續上升,Joby Aviation、Archer Aviation等公司上市,估值達到數十億美元。同年10月,小鵬匯天獲得5億美元融資。

根據賽迪研究院的數據,2023年中國eVTOL產業規模達到9.8億元,預計2024年將達到32億元,而到2026年將達到95億元。

“低空飛行器的商業化將使我們能夠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內,從上海飛往浙江、江蘇或安徽等地。這不僅能極大地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問題,還將激活周邊的文旅資源,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何政道表示,低空經濟將帶動一個具有將近10萬億產值的新經濟引擎。

eVTOL(電動垂直起降)在低空旅遊方面的應用前景廣闊,銀河證券報告預測,未來5年對eVTOL的總需求量可超萬架,市場總規模可達320億元。而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還在不斷拓展,從農林植保、電力巡檢到城市消防、醫療救援,再到空中游覽、私人飛行等,將改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何政道的創業初心源於響應國家推動低空經濟的號召。他利用自己20餘年的航空設計、研發、製造和運營經驗,推動中國經濟從二維地面向三維低空延展,構建立體的交通、物流、應急和安防體系。2015年,何政道在完成中國商飛的大飛機使命後,創辦了東古智能,並帶領團隊研發了十餘款空地智能無人化裝備。

東古智能將在此次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上展出兩款創新產品:DGI-EX6“鴻觀”長航時垂直起降複合翼無人機和DGI-Ocean Eye“海洋之眼”輕工業級水下機器人。

據悉,DGI-Ocean Eye水下機器人獲得了2023年德國紅點設計大獎,是國內首款多功能水下機器人。這款機器人已經實現水下直播、潛水教學輔助、水下勘察、水產養殖監測以及海釣輔助等多種應用場景。

而DGI-EX6無人機以其超過1000km的續航能力和收腹式垂直起降設計,成爲國內首款經過“三高”測試的無人機,即高安全性、高環境適應性和高經濟性。何政道告訴華爾街見聞,“鴻觀”自2019年研發完成後,已安全飛行超百萬公里,在高海拔和極端氣候條件下都能穩定作業,並且每公里的飛行和運維成本僅爲市面工業無人機的65%。目前廣泛應用於公共安全、國土資源、應急消防、基礎設施檢測等領域。

根據賽迪顧問《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數據,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突破5000億元,預計到2026年突破1萬億元;截止至2024年2月,中國低空經濟領域共有企業超5.7萬家,其中近五年新成立的企業數近2.1萬家,近十年成立的企業數佔比接近80%。IDEA 研究院數據顯示,到 2025年低空經濟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值將達3-5萬億元人民幣。

“我們對低空經濟充滿展望,目前載人飛行器面臨的主要障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法規問題。但中國在科技的開放和容錯程度上已領先國外,”何政道認爲,“穩妥的發展方式應該是先進行物流運輸,然後再進行載人飛行,先在郊區後在城市中心逐步推廣。”

當低空飛行器遍佈天空,當“想飛就飛”成爲現實,低空經濟的時代纔算真正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