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年,游擊隊借走地主家8根金條,67年後老人要求國家償還3萬億
1944年,如果有人借了3000斤糧食、5000塊大洋外加8根金條放到現在按照利息算的話,會值多少錢?
八十歲老漢樑詩偉會告訴你:“值三萬億!”
2011年,樑詩偉在翻修祖宅的時候,無意之中發現了一張字跡斑斑的借條。
借條上面寫着:現在借到鴻文三姐白米60斤,等到勝利後由縣政府每年按照一倍償還,以此類推。
落款時間是民國三十三年,也就是1944年;最後面的立據人是新鶴人民抗日遊擊隊三中隊李兆培。
鴻文三姐是誰?李兆培爲什麼要向她借糧食呢?幾十年的時間過去了,爲何這張借條還在呢?李兆培又去了哪裡?
1944年,抗日戰爭進入到了最後的階段,李兆培帶領的游擊隊被敵人圍困,戰士們漸漸沒了口糧,食不飽腹,處境堪憂。
隊伍中有人提出:“不然我們向樑家人借糧食吧,他們是富農,如果他們肯幫助咱們的話,咱們一定能度過這次的危機。”
於是,他們硬着頭皮敲響了樑家的大門,沒想到樑家管事的卻是一位婦女,這個人正是鴻文三姐,也就是梁鴻文的三姨太。
梁鴻文家境比較殷實,年輕的時候被人哄騙去了美國,但是這個人就是命好,被騙去了異國他鄉,非但沒有吃盡苦頭,嚐盡人間艱險,反而讓他在機緣巧合之下成爲了一名富商。
在美國賺夠錢的梁鴻文回到了國內,他決定要好好的對待自己,於是一口氣娶了好幾個老婆,鴻文三姐就是梁鴻文的第三個姨太太。
只是,後來梁鴻文和他的大太太、二太太相繼去世,家裡最大的就數鴻文三姐了,她操持着一大家子人的經濟,管着一家老小的吃喝。
鴻文三姐雖然是一個婦道人家,卻心懷大義,是個知書達理之人。
在聽完李兆培的不情之請後,她很痛快的就答應要給游擊隊送去米糧,以支援抗日。
鴻文三姐願意免費送糧,游擊隊戰士們卻不願意吃嗟來之食,解放軍戰士們有着自己的堅持,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告訴他們:不能白拿羣衆的一針一線。
李兆培堅持:一定要寫欠條!這算是游擊隊暫時借的,等到勝利之後,他們會歸還本金和利息。
就這樣,他們先是借到了60斤的大米。這也是第一張借條的由來。
只是在戰亂的年代,李兆培在之後失去了聯繫,不知所蹤,他的後人也都不知道這件事。而這張借條則一直被鴻文三姐放在家裡,直到她去世,都沒有拿出來。
樑詩偉不是鴻文三姐的親生兒子,他是梁鴻文和六姨太生下來的孩子,鴻文三姐對他視如己出,從小就將他放在身邊教養。
游擊隊戰士們去樑家借糧的時候,樑詩偉年紀尚小,只能模糊的記得一些片段,直到找到這張借條,他塵封的記憶才又甦醒了過來。
樑家以前是大戶人家,可是經過幾十年的變遷,早已經沒落,輝煌不再,當樑詩偉找到這張借條的時候,有人對他說可以嘗試着去找縣政府讓他們履行當初的諾言。
工作人員拿着那張紙張泛黃的借據,去驗了真僞,結果證明是真的。
只是當初的60斤大米放到現在早已不是這個數了,縣政府沒有足夠的糧食去償還,經過商議,還是決定拿出兩萬塊錢作爲一次性的獎勵給了樑詩偉。
而欠條的原件,他們用作了歷史保存,並承諾如果樑詩偉他們有任何生活方面的困難的話,政府也會按照救濟途徑解決。
樑詩偉拿着兩萬塊錢回到了家中。本以爲這件事就此塵埃落定了,可誰知在幾年之後,樑詩偉又發現了一張款項更爲巨大的借條。
借條還是同一時間的,出自於1944年,借款人仍然是游擊隊長李兆培,貸款人還是鴻文三姐。
這一張借條所涉及的金額就大了,上面寫着:“......借到鴻文三姐,白米共38石70斤,大洋5000元,金條8根,每根1兩......”
同樣是承諾在抗戰勝利之後由當地的縣政府償還,不過借條上還有最重要的一句話:“鴻文三姐及其後代,應該以革命家庭來看待,並給予保護和照顧。”
這張借條被鴻文三姐珍重的放在一個盒子裡面,從未打開,因爲她當時支援抗戰的心是真誠無比的,也從未想到要求什麼回報。
幾十年之後,這兩張借條接連被後人翻了出來,也許是命運的安排,上蒼在冥冥之中想讓世人知道鴻文三姐的事蹟,想讓大家明白她當初默默無聞所作出的貢獻。
樑詩偉拿着這張“新”的借條,不知道該怎麼辦了。他之前剛領到了兩萬元的獎勵金,現在面對數額更大的欠款,他該不該去討要呢?
有人按照物價、通貨膨脹的比率再結合金融學知識,推算道,如果是連本帶息,這些東西摺合到現如今恐怕價值三萬億!
三萬億,這是個多麼可怕的數字,要知道,廣東省的GDP在2010年也才46363億元!
當樑詩偉再次拿着欠條去政府找工作人員的時候,大家紛紛咂舌,看着這個天文數字震驚不已。
其實從法理的角度上來說,政府是應該償還這筆錢的,只是這個利息實在是太過恐怖,政府顯然是負擔不起的。
也有專家建議樑詩偉可以將這個借條捐獻出來,樑詩偉拒絕了。
按照樑詩偉的話來說就是,自己也並不是想讓國家賠償才這樣做的,他拿出借條的原因就是想將他們樑家在抗戰時期做出的貢獻公佈於世。
所以,他拒絕這些提議,這件事就此擱置了,至今也沒有一個好的方法,關於借條該如何償還的問題依然是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