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馬拉松跑者輕忽累喘腫 就診才知是心衰竭
多數人誤以爲穩定運動就不會有心臟病問題,像是33歲的陳先生過去最喜歡跑馬拉松,但5年前陳先生就發現自己跑步特別喘、且出現雙腿水腫,卻因輕忽症狀而未就醫,直到就診才知道是心臟衰竭,X光檢查下,他的心臟已明顯擴張,心臟收縮能力只有常人的一半,這個消息對熱愛跑步的他來說宛如世界末日。所幸在使用介入性治療搭配藥物治療後,陳先生的心臟功能與結構漸漸回覆,現在陳先生能夠正常活動、上下班,他的下個目標便是未來能夠再一次完成全馬賽程。
全臺近30至60萬人心臟衰竭 「累喘腫」症狀勿輕忽
心臟衰竭在70歲以上族羣中盛行率約10%至20%,推算臺灣大約有30至60萬人符合心臟衰竭的診斷,不過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吳卓鍇特別提醒,心臟衰竭也有可能發生在青壯年族羣身上,因此所有人都不可輕忽心臟衰竭最常見的三大症狀「累、喘、腫」,若有體力下降、輕度活動呼吸喘、晚上平躺睡覺時呼吸不順等現象,應及早就醫檢查。
許多心衰患者的心臟收縮功能低落,全身器官無法獲得足夠血液,因此四肢的末梢部位體溫較冰冷,就連平躺也無法順利呼吸、只能坐着睡覺,導致長期睡眠品質不佳。另外,心衰更可能導致其他併發症,吳卓鍇醫師指出,心臟衰竭常見併發症包含肺積水、肺炎、四肢蜂窩性組織炎、腎衰竭等,若未妥善治療,許多患者的健康每況愈下,進而導致5年死亡率50%的嚴重情況,因此建議患者應積極治療心臟衰竭。
以藥物穩定治療 助心臟功能回覆正常
心臟衰竭的治療藥物種類多樣,傳統藥物大多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難、下肢水腫等症狀,但因未從根本治療,過去心臟衰竭的死亡率與再住院率仍高居不下。吳卓鍇醫師分享,近年來以介入性治療加上藥物治療,不僅改善症狀,長期也能回覆心臟功能結構,心臟收縮功能也能回到正常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