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ICT趨勢年會 | 鄔賀銓:2023年ICT行業發展的十大期待

1月6日,由中國工信出版傳媒集團主辦,北京信通傳媒·通信世界全媒體承辦的“2023ICT行業趨勢年會”在北京召開。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2023年我國經濟發展仍然充滿不確定性,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動能轉換期,需發揮TFP中數據作爲新生產要素作用,以數字化轉型爲ICT產業發展開拓廣闊空間。”

已經過去的2022年極不平凡,全球經歷新冠變種、俄烏衝突、美歐通脹、逆全球化等超預期因素衝擊,經受了風高浪急的不確定性風險考驗。不過,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首當其衝頂住了美國不斷升級的技術斷供和市場封堵打壓,在國內宏觀經濟大盤低走的情況下,電子信息產業保持較好的增長勢頭。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1-9月全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佔製造業出口貨值比重爲43.33%。儘管如此,鄔賀銓表示:“極不平凡的2022年,ICT產業可謂負重前行。”

展望2023年,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發展環境與互聯網進入下半場的時代背景下,鄔賀銓提出了十大期待。

期待一

5G向5G-Advanced演進

鄔賀銓表示,移動通信經過1G、2G、3G、4G時代,現在已經進入了5G時代。我們可以看到,從應用、性能和技術層面,5G相比前幾代在技術上有了很大的發展,應用場合有了很大的擴展,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開創了移動通信新的時代。

5G-Advanced作爲5G後續階段的增強演進,致力於提升個人實時交互體驗,增強蜂窩物聯網能力,不斷探索上行超寬帶、實時寬帶交互和感知定位等新場景,基站的低碳將取得可喜進展。其研究方向將主要聚焦於:網絡智能化、行業網融合、家庭網融合、天地網融合、AR/VR融合、用戶面增強、確定性通信能力增強、網絡切片能力增強、通感一體增強、組播廣播增強。

期待二

5G推動星地融合

當下,移動通信難以做到對邊疆、應急和海洋等低成本廣覆蓋。不過,用手機直連衛星(同步軌道、低軌、北斗)可實現單向發送救援短報文。低軌衛星的出現提供了可使用小型終端直接接入的可能,但衛星過頂時間短,需要數百到上萬顆衛星組成星座。

基於此,鄔賀銓認爲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發展方向是與地面移動通信5G網絡融合。不過,星地融合目前依然面臨挑戰,例如終端與星間往返時延大,小區半徑上百公里,中心和邊緣處的終端到衛星的傳輸時延相差很大;多普勒頻移比地面大上百倍,影響幀同步和隨機接入等流程;衛星因無法用mMIMO,頻譜效率僅爲地面網1/4。因此,鄔賀銓建議星地網絡協同設計進而推動衛星移動通信發展。

期待三

6G的研究從願景開始

隨着5G進入規模商用階段,6G正進入概念形成和技術儲備的關鍵時期。未來,6G將實現人、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智慧聯接,實現多空間深度融合。鄔賀銓看來,發展6G沒必要一味求“快”,它更大的意義在於覆蓋5G到不了的地方,將許多目前的“不可能”變爲“可能”。

那麼,哪些技術將有望成爲6G研究的關鍵呢?對此,鄔賀銓認爲物理層技術增強(超大規模MIMO、全雙工)、新物理維度(智能超表面、全息、軌道角動量)、新頻譜技術(太赫茲、可見光)、融合技術(通感一體、通信+AI)、網絡技術(內生智能網絡、分佈式自治網、確定性網絡、算力感知網、星地一體網、網絡內生安全)等技術將成爲關鍵。

期待四

5G+工業互聯網構建數實融合平臺

對於中小企業使用公有云,鄔賀銓認爲可以通過5G在工業互聯網構建企業上雲的一個平臺。5G核心網的用戶面,可以爲一組用戶組成一個5G局域網的用戶羣,可以實現第二層包的轉發,縮短轉發的距離。相對WiFi來講,它有更好的覆蓋以及更好的業務的隔離。

此外,企業級的UPF可以直接放置在網絡的邊緣,基於IPv6多歸屬特性,可以實現數據的本地分流,能保障敏感的數據不離開企業,同時加快數據處理的效率,滿足超低時延超高帶寬和安全性的需求。

期待五

IPv6+ 提升對數據流感知與管控能力

“十四五”時期是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國IPv6發展處於攻堅克難、跨越拐點的關鍵階段。鄔賀銓指出,IPv6使得我國有了與發達國家相比起步還不算晚的機會,而且我國因原來使用私有地址,故對比地址數更爲看重IPv6的可編程空間。因此,我國率先在IETF標準化組織倡議並積極開發“IPv6+”新功能,現在IETF關於“IPv6+”新功能的文稿中由我國提交的佔60%,我國在“IPv6+”系統與產品開發創新的努力爲全球“IPv6+”標準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IPv6海量地址預留了很大的編程空間,但地址的使用須提前規劃,例如,有規則的地址分配可從地址直接區分用戶所在區域和業務類型等。“IPv6+”新的應用開拓了互聯網標準研究的新熱點,我國有全球規模最大的網絡,爲“IPv6+”技術應用提供豐富的場景,也有利於標準技術的試驗驗證,可以顯著提升對數據流感知與管控能力。

期待六

雲網融合+算網協同打造互聯網新基建

在《“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要推進雲網協同和算網融合發展,加快構建算力、算法、數據、應用資源協同的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加快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推進雲網協同發展,提升數據中心的跨網絡、跨地域數據交互能力,加強面向特定場景的邊緣計算能力,強化算力統籌和智能調度。鄔賀銓表示,從國家的要求以及從業務和應用發展來看,雲網融合和算網融合是自然的一種選擇。

一般而言,企業可以按路徑遠近、算力容量與使用成本及性能等來選擇雲節點。企業通過通信網絡向IDC發出計算請求,利用IDC提供的付費或免費的模型算法、數據和算力,也包括企業自有模型、算法和數據,計算結果通過網絡返回企業。因此雲網融合+算網協同打造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既夯實了互聯網行業發展的基礎,也爲ICT產業創新再出發提供了用武之地。

期待七

抓住摩爾定律持續的機遇

當下,IC的工藝已發展到納米級,3nm的5G手機芯片已商用,隨着半導體制程工藝逐漸接近1nm並進一步推進,多項技術推動摩爾定律在持續。據悉,目前一個芯片中可有一千億個晶體管,今後7~8年將增長10倍,Intel預計在2030年可實現單片上萬億個晶體管。

因此,鄔賀銓認爲,伴隨芯片技術進步的是對開放統一跨架構編程模型的需要。基於標準的統一軟件堆棧,對源自不同廠商的CPU、GPU、XPU、FPGA、AI加速器等底層硬件能力做統一描述並通過各種不同的高性能庫去封裝,允許使用業界標準的編程語言直接對這些硬件能力進行編程,統一代碼維護,能顯著提升開發效率。同時,得益於芯片技術進展,5G的高帶寬低時延特點也將得以發揮。

期待八

AI自動生成內容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針對AI前景,鄔賀銓以OpenAI公司爲例。AI研究公司OpenAI成立於2015年,股東有馬斯克、PayPal和微軟等。OpenAI 2020年開發出了GPT-3語言模型(擁有1750億個參數),2022年12月1日基於GPT-3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開放測試,因其高質量的內容回答迅速走紅,上線5天就超百萬用戶,挑戰傳統搜索引擎。

AIGC (人工智能自動生產內容)作爲基於大規模數據訓練的大模型,將顛覆現有內容生產模式,可以實現以十分之一的成本,以百倍千倍的生產速度,創造出有獨特價值和獨立視角的內容。AIGC不僅用於內容生成,其新思路和途徑也可用在工業領域。德勤發佈的(Tech Trends 2023)報告預計未來18~24個月將會出現更具沉浸感的互聯網、超級雲以及更值得信賴的人工智能。

期待九

WEB3.0 支持數字資產與實物資產關聯

Web 1.0是PC互聯網。Web 2.0是移動互聯網,用戶可以在社交網絡上進行分享和移動支付等,但用戶本身價值難以體現,基本上由平臺壟斷。Web 3.0是價值互聯網,它是去平臺中心化或者說是用戶中心化,利用區塊鏈、智能合約等,構建在區塊鏈基礎上去中心化的互聯網新應用形態,通過確權使用戶在網上創造的作品成爲數字藏品(NFT--非同質化通證,即可信數字權益憑證),實現平臺與用戶利益分享。

鄔賀銓指出,Web 3.0可以應用到博客、遊戲、數字藏品,實現數字資產與實物資產關聯,催生數字藏品創作市場及相應的工作崗位。

期待十

元宇宙要儘快從炒作轉到務實

元宇宙是指人類運用數字技術構建的,由現實世界映射或超越現實世界,可與現實世界交互的虛擬世界。狹義的元宇宙是一種基於AR/VR/MR等技術,整合了用戶化身、內容生產、社交互動、在線遊戲、虛擬貨幣支付的網絡空間。元宇宙源於現有技術的集成但尚未成熟,而且沉浸式的XR、全息影像和感官互聯等需要很高的帶寬,5G也難以支持。

鄔賀銓指出,元宇宙前景還不清晰,目前主要面向消費的應用(沉浸式文旅、高體驗遊戲、感官互動等),未來還可進行產業應用(數字創意設計、開發平臺、虛擬辦公空間等)。元宇宙儘管充滿着想象空間,奈何研發成本高、研發週期長,且難成大衆剛需,短期內很難看到回報。不過,元宇宙要儘快從炒作轉到務實,虛擬世界是網絡空間的一種生態但不代表互聯網未來。

作者:郄勇志

責編/版式:沈新竹

審覈:申晴

監製:劉啓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