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解讀|北交所明確IPO三大創新性量化指標,存在三類問題易被否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崔文靜 北京報道伴隨去年“827新政”以來滬深交易所IPO節奏的收緊,北上北交所,成爲一些企業的現實之選。不過,從IPO撤否情況來看,北交所的上市標準也在逐步提升。
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14日,年內北交所撤否企業已經達到63家,去年同期僅有30家。
在北交所向機構下發的最新一期《發行上市審覈動態》中,北交所上市標準得以進一步明確。
其要求發行人在報告期內具備基本的創新投入或產出,充分披露創新特徵,結合客觀依據論證是否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及轉型升級等創新方式,增強核心競爭力,促進業績增長,提升抗風險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去年下半年以來滬深交易所上市幾無可能的衣食住類行業,北交所並未完全卡死,而是將包括服飾業、建築業、住宿和餐飲業在內的近20個行業列爲特定行業領域。特定行業領域企業申報北交所IPO的,兩類事項將被重點關注,包括主營業務是否屬於國家產業政策鼓勵領域,是否具有較大市場空間,市場份額是否位於行業前列;以及是否具有穩健良好的經營業績、現金流或成長性。
與此同時,《發行上市審覈動態》列明三類容易導致企業被否的問題,包括業績增長主要依靠非創新因素驅動,主營業務地域集中、市場空間狹小且缺乏拓展能力,下游應用領域需求持續萎縮。
需具備三類創新性量化指標之一
具備“專精特新”屬性,是監管對於北交所上市企業的要求。如何量化是否具有這一屬性?在北交所發佈的最新一期《發行上市審覈動態》中,創新性量化指標得以明確,其規定企業原則上需滿足三大要求之一。
要求一,通過持續開展研發投入,維持創新能力和競爭優勢。主要表現爲資金、人力等資源投入。具體如:研發強度較高,最近三年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在3%以上;或研發投入金額較大,最近三年平均研發投入金額在1000萬元以上;或研發投入增長較快,最近三年研發投入複合增長率達到10%以上,最近一年研發投入金額達到1500萬元以上。此外,企業在研發人力資源方面應有相應體現,具體來看,最近一年研發人員佔員工總數的比例不低於10%,或研發人員不少於10人。
要求二,通過獨立或合作研發形成知識產權成果並應用於公司主營業務,通常需擁有Ⅰ類知識產權3項以上或軟件著作權50項以上。
要求三,積極參與標準研究制定並形成一定成果,通常參與制定過2項以上國際標準、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
在受訪保代看來,北交所明確三大創新性量化指標,有助於企業和機構更好判斷是否符合上市標準,繼而便於與上市標準相差懸殊的企業及早放棄,與上市標準接近的企業明晰努力方向。
不過,不滿足上述三類要求的企業,北交所並非將其“一棍子打死”,而是將通過強化問詢審覈、徵詢行業諮詢委或主管部門意見等方式 ,就相關企業是否符合北交所定位進行嚴格把關,結合各方因素認定其是否符合北交所定位。
特定行業企業將被重點關注兩方面特徵
去年下半年以來,伴隨IPO節奏的收緊,衣食住行業企業在滬深交易所上市幾無可能,北交所一度成爲此類企業上市的希望所在。不過,從實踐來看,近一年以來,衣食住類企業北交所上市的案例也較爲少見。
從北交所日前發佈的《發行上市審覈動態》來看,衣食住類企業北交所上市並非沒有希望,只是被列爲特定行業領域,上市會被給予特別關注。
“‘專精特新’是北交所的板塊定位,乍看與之差距較大的行業也就被列爲了特定行業領域。其中一些具備一定‘專精特新’特徵並且發展潛力大、業績良好的企業,依然可以上市。特定行業領域的設定,正是北交所包容性的體現。”受訪人士告訴記者。
目前被列爲北交所特定行業領域者接近20個,包括批發和零售業,建築業,住宿和餐飲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採礦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紡織業與紡織服裝、服飾業以及輕工行業等。
此類企業申報北交所發行上市時,將被重點關注兩方面特徵。
特徵一爲主營業務是否屬於國家產業政策鼓勵領域,是否具有較大市場空間,市場份額是否位於行業前列。
特徵二爲是否具有穩健良好的經營業績、現金流或成長性。
“北交所設立之初的IPO審覈相對寬鬆時期早已過去,目前已經進入嚴格把關時代,不具備上述特徵的特定行業領域企業,在北交所上市基本無望。企業可以自行對比,如果差距過大,備戰後再行衝刺北交所的意義也相對不大。伴隨更多優質企業選擇北交所,優中選優之下,後續上市標準可能還會提高。”受訪人士表示。
存在三類問題易被否
從撤否情況來看,今年以來北交所折戟企業數量明顯增加。
Wind數據顯示,以1月1日—10月14日計算,2022年撤否企業爲38家,2023年略減至30家,今年則翻倍達63家。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往年,年內撤否企業業績相對更佳。
以淨利潤爲例,在截至10月14日北交所設立以來撤否的175家擬IPO企業中,其披露的最近一期年報淨利潤在1億元以上的企業共13家,其中6家終止IPO進程時間爲2024年。
存在哪些問題的企業,即使業績可觀也難以在北交所上市成功?
根據《發行上市審覈動態》,三類企業北交所IPO之路極易折戟。
首先,業績增長主要依靠非創新因素驅動。
如果擬IPO企業主營業務與運營資質、勞動力密集投入、補貼政策等非創新因素密切相關,審覈過程中將被重點關注兩大方面。
一方面,業績實現及增長是否主要依靠運營資質、勞動力密集投入、補貼政策等非創新因素驅動;主營業務相關市場是否處於充分競爭狀態,未來業務拓展是否因資質獲取、勞動力供給、補貼政策變化等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創新特徵的具體體現,對維持業績穩定、促進業績增長是否產生明顯作用。
倘若前者爲肯定,後者爲否定,企業IPO將難免折戟。
其次,主營業務地域集中、市場空間狹小且缺乏拓展能力。
對於主營業務地域集中的擬IPO企業,審覈將重點關注其業務開展是否集中於單一行政區域,所處區域的市場空間是否飽和或處於充分競爭狀態,發行人在該區域的市場拓展空間是否狹小。
與此同時,發行人是否具備向其他區域拓展業務能力,是否已向其他區域拓展業務以及具體拓展情況,是否形成穩定且初具規模的營業收入,向其他區域進一步拓展業務是否存在較大難度或風險,也會被列入審覈重點。
再者,下游應用領域需求持續萎縮。
存在下游應用領域需求持續萎縮情況的擬IPO企業,則會被重點關注三大方面:包括主要產品的應用領域是否受限,是否主要集中在特定領域,相關應用領域的市場空間是否狹小;下游市場受經營環境變化或行業發展變動等因素影響,是否呈現需求持續萎縮趨勢,是否對發行人經營業績與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開發應用於新領域的新產品的,相關新產品是否具備競爭優勢,是否形成穩定且初具規模的營業收入,新產品的業績貢獻能否對衝主要產品下游需求萎縮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