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吉利汽車的深蹲之年

業內有兩大關鍵詞,一是內卷,年初燃油車點燃價格戰,新能源汽車捲入其中主打一個加量不加價;二是分化,消費者能選擇的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多,競爭越發激烈,車企的盈利能力也在承壓。

文 | 李皙寅

編輯 | 趙成

回望2023年,業內有兩大關鍵詞,一是內卷,年初燃油車點燃價格戰,新能源汽車捲入其中主打一個加量不加價;二是分化,消費者能選擇的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多,競爭越發激烈,車企的盈利能力也在承壓。

臨近年底,汽車圈內重現價格戰的苗頭。有序的價格戰有助於產業提質升級,消費者得到實惠。但無序的價格戰大多導致非必要的內卷,導致企業承壓,容易關注眼前利益,導致動作變形。遺憾的是,當需要用“戰”來稱呼價格變化時,大多都變成了無序。

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曾對財經汽車(ID:caijingqiche)提出過自己的看法,他認爲吉利不打“價格戰”,聚焦品牌戰、價值戰、技術戰、服務戰、道德戰,專注打造高價值的產品,並保證價格優勢。

吉利汽車採用了兩條腿走路的策略。2023年,吉利汽車展開了一攬子調整,推出了專注於新能源的新品牌——銀河;同時,一直在投入資源強化傳統燃油車的用戶基本盤。穩住燃油車銷量基盤,提供穩定的盈利支撐公司業績;新能源汽車則抓緊實現不同品牌的差異化佈局,再通過集採走量降成本,用兩者的共用部件降低造車成本,試圖實現飛輪效應。

吉利汽車的狀態也有變化,年初的2022年業績發佈會上,高管曾對吉利汽車不甚理想的業績做過反思,表達決心;半年後,管理層感慨:“管理層如今非常自信,這種感覺很熟悉,像2015年(那時候是吉利銷量開始井噴,大量拳頭產品持續推出的大年)。”

總體來看,2023年吉利汽車的關鍵詞是“梳理”和“沉澱”,進一步梳理了體系內的幾大品牌,銀河、領克、幾何、極氪體系內的幾大品牌彼此做了更清晰的品牌定位,同時,備受關注的極氪汽車也將迎來赴美獨立上市。

梳理、沉澱、調整,都是深蹲動作,目的是跳得更高。整體來看,吉利汽車正在重回高增長的賽道上,競爭力逐漸凸顯。同時,如何進一步讓各品牌都儘快成長起來,讓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則是企業永恆的挑戰……

01 理順關係,自然賣得好

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的數據顯示,吉利集團11月銷量爲20.01萬輛,同比增長約38%,環比增長約11%;其中,新能源汽車銷售6.50萬輛。吉利集團前11個月累計銷售120.22萬輛,同比增長17%。

具體來看,吉利品牌11月銷售15.38萬輛,同比增長約42%,環比增長超10%。其中,“中國星”高端系列首次突破4萬輛,達4.37萬輛,同比增長約69%,環比增長超10%;吉利銀河系列銷量1.38萬輛,連續5個月月銷過萬;幾何純電系列11月銷售2.03萬輛,同比增長約47%,環比下降2.92%。

此外,領克11月銷量3.00萬輛,同比增長約66%,其中領克08 EM-P單月銷量破萬。11月13日,領克第100萬輛整車下線,成爲率先達成百萬銷量的中國高端汽車品牌。

在新能源領域,吉利汽車集團11月共銷售6.50萬輛,同比增長約88%。其中,純電動車型銷售3.53萬輛,同比增長13%;插電式混動車型銷售2.97萬輛,同比增長7.8倍。1-11月,吉利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42.7萬輛,同比增長50.25%。

相比之下,深耕新能源充換一體賽道的睿藍汽車難有起色,11月僅銷售3075輛,出現同環比雙降。未來,隨着睿藍7和睿藍9組成雙擎產品戰略全面佈局C端市場,睿藍汽車能否迎來反彈,尚未可知。

此外,吉利汽車還公佈了寶騰銷量,11月實現銷售11696輛,較去年同期減少約2%,環比下降9.2%。反觀前11個月,寶騰累計銷售爲144231輛,同比增長9%。

吉利汽車梳理了體系內的品牌,試圖在不同細分市場形成各自的競爭力。

今年2月,吉利汽車發佈了新能源戰略,推出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吉利銀河”及其全新的設計語言、技術平臺、產品規劃等。

吉利汽車旗下的燃油車事業部已更名爲中國星事業部,統籌規劃燃油汽車;銀河系列主打高價值新能源市場,幾何主攻經濟型電動車市場;領克定位中高端品牌,聚焦超級混動和純電產品,價格主打20萬—30萬元市場;極氪定位豪華智能純電品牌,聚焦純電產品,主打30萬元以上的市場。

02 燃油車賺錢,新能源花

從媒體和資本的熱度來看,新能源汽車風光一時無兩,傳統燃油汽車疑似已經失寵。事實上並非如此。

儘管當前新能源發展趨勢迅猛,但燃油車依舊佔據主力。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中國汽車累計銷量爲2396.7萬輛,燃油車與新能源車的比例爲7:3。

同時,在業內的常識是,雖然新能源汽車聲量大,但產品內卷十分嚴重,基本是賣一輛虧一輛,這讓企業經營面臨極大的壓力。對於較大的汽車集團來看,傳統燃油車是市場基盤,是確保盈利的基石,是不能捨棄的存量客戶;新能源則是應該極力爭取的未來,只不過在達到留着蜜與奶的應許之地前,有着種種磨難。寶馬集團CEO齊普策就曾對財經汽車(ID:caijingqiche)表示,作爲一個全球型的汽車集團,在新舊能源選擇上,絕不會單邊下注,而是需要考慮所有者和消費者,把選擇的權利給到他們。

吉利一直將燃油車與新能源“兩條腿”走路視爲長期發展戰略。吉利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範峻毅對財經汽車(ID:caijingqiche)預測稱,預計明年油電比例爲55%:45%。燃油車市場一直是吉利汽車的優勢市場,吉利一直將“燃油車市佔率做到中國品牌燃油車市佔率第一”視作目標。

目前,吉利已將燃油車事業部更名爲中國星事業部,在中國星事業部旗下推出了星瑞、星瑞L智擎和星越L系列等組成的中國星系列,博越L、博越COOL組成的博系列產品,繽瑞和繽越是繽系產品。

面對1300萬輛燃油車市場大盤的同時,吉利還會堅持打造入門級的燃油轎車帝豪系列。吉利旗下的帝豪家族,11月銷量達2.34萬輛,環比增長27%,同比增長11%,上市以來累計銷量超過376萬輛,累計144個月銷量過萬,創下中國品牌A級家轎總銷量新高。對於吉利來說,帝豪家族是吉利現有銷量的基盤,同時也打破了合資車對於中國A級家轎市場的壟斷,讓自主品牌在這一份額最大、競爭最激烈的細分市場掌握了話語權。

12月3日,吉利中國星智擎雙旗艦正式上市,星瑞L智擎定位爲緊湊型轎車,推出星雲版、星河版和天宮版三個版型,售價區間爲12.67萬元—14.67萬元;星越L智擎定位爲緊湊型SUV,推出星河版和天宮版兩個版型,售價區間爲16.77萬元—17.77萬元。中國星智能雙擎車型作爲吉利中國星最新的燃油車產品,依託吉利CMA架構,搭載油電混動技術,成爲比傳統燃油車性能更爲先進的車型。

最新數據顯示,吉利銀河11月銷售13770輛,已連續5個月月銷破萬,環比持續正增長。吉利銀河下一步將圍繞E8展現出純電高價值產品競爭力。在今年11月的廣州車展上,淦家閱發願,從2024年開始,吉利不僅要在燃油車市場發力,也要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成爲消費者高價值首選。

吉利汽車選擇全軍出擊,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新能源軍團。銀河系列是主打中高端新能源市場的新品牌,推出的銀河L7,上市兩個月銷量就近兩萬輛,打破了細分市場裡的月銷破萬最快紀錄。此前財經汽車(ID:caijingqiche)近期調研全國經銷商發展現狀的時候,就有渠道商主動來問,能否幫忙牽線,介紹入網成爲加盟商……

現在來看,燃油車是掙錢的,新能源是虧錢的,要用燃油車去補貼新能源。但是這個規模化起來,那就不是說光光燃油車去補貼新能源的事情了,可能會形成第二階段——燃油車掙錢,新能源這邊可能會持平。第三階段,有可能會變成燃油車也掙錢,新能源也掙錢,一定是有這種投入期的。

沒有任何一個品牌在剛出生的第一年是掙錢的。範峻毅直言,吉利汽車有領先的燃油車基盤優勢,有自己的技術底蘊和規模效應,所以在投入期以及成長期來說的話,我覺得吉利的未來一定會比別人走得快一點。

03 隱形的能力VS未知的挑戰

吉利的能力分兩種,一種是看得見的。比如強大的智造體系能力,遍佈全國、乃至海外的生產基地,大多都有柔性化生產的水平,而且從零部件入庫到整車造好發車,大多都能實現數字化的全流程可追溯。

這一方面使得生產效率顯著提高,更是有效拉低了生產成本。疊加上吉利汽車體系內,現有大量汽車採用共有關鍵技術平臺的方式生產,讓共用零部件的比例進一步提高,這樣的大規模集採能力,讓其在供應商面前,頗有話語權。

舉一個最新的例子,吉利汽車中國星團隊在用戶調研時發現,燃油車消費者也希望用上智能駕駛系統。經過市場分析,發現提供這樣的產品,能顯著拉開和競品的差異,吉利團隊着手去幹。結果這套原本7000元的智能駕駛系統,最終在中國星智能雙擎在售價方面上,看不到顯著變化。這背後的原因便是吉利在終端市場的規模,以及吉利全球規模化的採購效應優勢。

除卻這些看得見的,還有些能力是看不見的。比如,如何讓吉利整個產銷快速運轉,市場的聲音會及時傳達到研發、而不是按照研發炫技思維,最終實現消費者和研發共鳴、信息交互。

這樣的理念體現在吉利汽車的多個方面,比如設計團隊就建立了“強大中臺+平行管理+ 多業務板塊的高效設計經營模式”,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陳政告訴財經汽車(ID:caijingqiche),爲此,吉利汽車重新衡量了設計團隊的功能,大量引入具有前瞻思維,具有用戶需求調研能力的專業人士進入。打破了業內傳統認爲,設計只管造型的思想禁錮。

這些所謂的隱形能力,大抵體現在價值觀、底層邏輯和技能上,沒有明確的參數,不容易外顯。但往往,也能從一些角度得見端倪——比如,僅僅從吉利汽車的財報來看,2023年上半年的技術授權和技術服務收入達到27億元,同比增長5.5%。用李東輝的話說,“吉利汽車技術授權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長期可持續的。”

此外,還有整個大吉利背後的生態支持,從關鍵材料的礦產,到衛星、手機、飛行汽車、摩托車、充換電補能體系,在這個生態圈中,供吉利汽車選擇、融合,提升自己的牌不少。

不過,坦率來說,回望2023年,吉利汽車曾提出全年銷量165萬輛的目標,截至年底僅剩一個月,達成的可能性越發渺茫。在今年上半年當中,吉利汽車的新能源汽車已經受市場競爭加劇、新能源佔比提升等影響,毛利率微跌至14.4%。

在這背後,也是整個中國汽車產業面臨的巨大挑戰——消費需求不達預期,大增量市場已過,進入存量消費時代,車企如何得到銷量,得到利潤,還得佈局前瞻技術贏得未來。

臨近年底,業內又有車企吹響了價格戰的號角。本身臨近年底,各家車企就有沖銷量目標的需求,疊加上今年猶如脈衝一般不斷來襲的價格戰因素,讓車企的經營費用高企不下。作爲吉利的產品大年,吉利今年有多款新車投放市場,產品組合進一步改善,在這一背景下,銷售費用也同比大增44.3%。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吉利汽車上半年毛利率大致持平於14.4%。平均售價同比增長6.8%至10.1萬元,尚屬不易。

問題是,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頭?作爲巨型企業來說,可以有更強的現金池,這一點從各家車企的現金及相應等價物的數額之高,足可見一般。短期內對於購車的消費者來說是實惠,但同時,也會影響企業家的判斷——如何堅持做些長期主義的事兒?比如,在需要長期投資的前沿科技領域不斷投入資源,儘量少受短期目標的影響,求得一個未來?

對於吉利汽車來說,理順了公司內部各品牌的關係後,工作並沒有結束,仍需要繼續深化,比如如何真正落實如上的“大中臺”模式,從用戶研究出發,把整個汽車生產製造的全鏈條梳理好,然後讓各個品牌按照發展規劃和節奏,充分享受到集團帶來的技術勢能加持,這絕非一時之功。

試着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吉利汽車現有的不同銷售渠道中,燃油車新能源汽車並存,新品牌和傳統品牌並行,有些原本面向商用租賃市場的品牌如今重回大衆銷售渠道,同時有高端、中高端、中端、大衆市場車型,同時向上做品牌仰攻,又做下沉市場。

縱觀全球車企,目前在這個領域做的最好的是大衆集團,但它也是花了巨大的時間,走過無數的坑。同時,大衆尚需要去解決新問題——如何真正實現數字化,內部打通不同的公司,外部又能繞過經銷商的壟斷,直連消費者……乍看是簡單的渠道建設,其實深諳着企業未來轉型的關鍵所在,而吉利在這方面仍需要進一步的深化改革,考慮到其巨大的存量基盤,如此行動的難度不小。

還有一些則是難以預料的挑戰,比如,在如此波譎雲詭的外部國際環境下,如何能夠可持續地做出口,避免各種涉外的政策相關風險?如何深入地洞察海外市場,提供海外消費者也需要的車型?再比如,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目前單車普遍虧損的情況下,如何儘快實現盈利,以便和燃油車一樣成爲公司的現金奶牛?

坦白說,這部分就難有答案。因爲像吉利這樣的中國車企,在出海和新能源的議題上,已經難再摸着石頭過河,可循先例有限,走在無人區,要靠的是自身的定力、能力,要靠的是夥伴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