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券商跳槽大觀:研究所離職人數最多的竟是這家

(原標題:2020券商跳槽大觀:研究所離職人數最多的竟然是這家!)

2020年最後一個月,光大證券研究所所長及副所等人的離職,在二級投研圈炸開了鍋。

本以爲,在2020年這個券商的豐收年,光大證券是最動盪的一家。沒想到,從證券業協會登記的數據來看,2020年券商離職分析師最多的竟然是方正證券。

我們根據證券業協會備案的數據,統計了過去一年各家券商分析師和投行保代的入職、離職情況,借人員的流動情況,來一窺券業研究所和投行過去一年的變化。

投行:廣發跑了80多名保代,國泰君安接收最多,另有多家頭部券商積極招人

2020年,由於證監會對康美藥業財務造假處罰涉事廣發證券投行,廣發證券因此離職63名保代,堪稱券商投行保代離職之最。另外,還有20名在廣發證券工作了一段時間、並在2020年取得保代資格的年輕人,也隨着監管決定的落地,在年內離開廣發證券。

2021年1月3日協會登記數據顯示,廣發投行仍有170名保代在冊,只是相較此前的規模,2020年有三分之一的人選擇離開。

這些離開的人去了哪裡?其中,有16位去了國泰君安、13位去了中金公司、12位去了華泰證券,8位去了招商證券、6位去了東方證券,這是他們的主要去向。

另外,幾家頭部投行在積極招人。

2020年,從外部吸引保代最多的是“兩中一華”——中信證券入職了37位保代,而華泰證券和中金公司分別入職38名保代。

另外,中信證券和華泰證券入職人數同樣很高,這自然不用多說——頭部券商,不進則退。

民生證券的投行則是不容忽視的一匹小黑馬。2020年入職了17名保代,這個數量讓自己躋身頭部保薦機構。

除了在人員上的變化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截至2020年12月21日,民生投行IPO項目總募資額是111.76億元,擠入2020年IPO募資額前十。

在存量項目上,手握項目最多的是中信證券,拿了61家項目。排在第二的就是民生證券,手握40單IPO項目,主要以創業板爲主。中信建投的在審IPO項目排在第三,爲39單。

民生投行的爆發力不容忽視。

對於民生投行爆發力何以如此強勁,有民生的人這麼分析:“因爲民生中小項目一直挺多的,以前只是門檻高、審覈嚴,現在門檻降低加上審覈放寬,項目出的就多了。另外機制也靈活些。個人攬了項目,董事長和投行總都會幫忙去項目上站臺,對資本市場有一定了解的企業家就會很認,這對下面員工攬項目肯定有幫助。”

“民生在中小券商裡還算排前頭的,早些年也排前面過,後來有一些事,但是很多團隊確實各方面都不錯,所以跟中小券商PK還是有優勢的。大券商的話,確實之前有些項目不上心,被民生搶過來了。”上述民生投行人士稱。

據悉,民生證券“投行民工”的綜合待遇不比頭部券商差,想跳槽的投行人士似乎可以關注一下。

研究所: 外資券商蠢蠢欲動 方正離職最多

2020年,研究所入職人數排名前五的券商,分別是:開源證券(28人)、摩根大通(中國)(24人)、浙商證券(23人)、華安證券(19人)、中金公司(19人)。

上述幾家券商中,開源、浙商、華安,是三家準備蓄勢崛起的券商。華安證券在經歷了前兩年快速擴充團隊後,2020年的“挖人”速度已經降下來了。取而代之的是擴大規模、完善團隊的開源證券和浙商證券。

可能正如開源證券研究所所長孫金鉅說的那樣,公司背靠陝煤,有更多的集團資源支撐,於是乎開源證券“不動聲色”地快速擴張了團隊。

浙商證券2020年也是到處招兵買馬,挖到了一系列明星分析師,在市場上賺足了眼球。不過,據業內消息,浙商證券的團隊建設目前可能並不如開源證券完備。

另外,開源、浙商、華安三家準備崛起的中小券商,過去一年的佣金增速也非常可觀。

今年上半年(全年的數據還沒出來)的分倉佣金額,三家都出現了大幅上漲。開源同比增695.99%,華安同比增163.27%,浙商同比增47.69%。由於浙商起步得相對較晚,後續增長前景可觀。

成立於2019年的摩根大通(中國),在2020年3月20日正式開業。作爲這次金融開放中比較受市場關注的外資券商力量,這一年,摩根大通(中國)共有16位分析師入職,其中,一半是其他券商跳槽過去的。

這些跳槽的分析師,大多來自瑞銀證券。某種程度上說明,外資券商與外資券商,或者說帶有比較多外企文化的券商,更容易互相青睞。

具體來講,摩根大通(中國)從瑞銀證券挖來了其從前的證券部主管陳健。陳健最後一次被媒體批量報道,是2017年,其已經任職瑞銀證券證券部主管一年後,原來離職的一位證券部主管陳安又返回了瑞銀,準備頂替證券部主管一職。

本以爲年末賺了一波市場眼球的光大證券,可能是2020年分析師流出最嚴重的券商。沒想到,“失血”最嚴重的竟然是方正證券,一年出走了21名分析師。

此前在光大證券“地震”事件刷屏時期,21世紀經濟報道曾報道指出,光大證券的離職或與光大集團要對證券公司沿用同一套體制機制有關。

方正證券同樣備受關注,主要是其控股股東方正集團違約,連帶旗下一批上市公司受到市場關注。此後,爲償還債務,方正集團需要將旗下資產打包出售抵債,方正證券也是這些資產之一。

或因易主將帶來未來整合問題,加之其歷史遺留問題,市場一直猜測其董事會中本就存在兩股力量相互對立,高層力量的變化或對研究所帶來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