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軍改 二炮變身火箭軍

2015年9月3日,大陸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東風-31A飛彈方隊接受檢閱。(中新社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015年12月31日向火箭戰略支援部隊授予軍旗。(新華社

火箭軍進行東風-21A彈道飛彈戰鬥發射演練。(取自中國軍網

解放軍東風-21D飛彈。(中新社資料照片

解放軍在2015年正式軍改,成立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解放軍成立火箭軍後,核政策核戰略並無改變。火箭軍是大陸戰略威懾的主要核心力量

改名的「火箭軍」前身是大陸的飛彈部隊「第二炮兵部隊」,簡稱「二炮」。上世紀冷戰時代,受到以美國爲首的國家圍堵,中共在50年代決定發展本身的戰略核力量抵抗

1959年組建「第二炮兵

1959年組建第一支地對地飛彈部隊。1966年7月1日正式成立中國戰略飛彈部隊。部隊沒采用「戰略飛彈部隊」稱號,由當時的總理周恩來命名爲「第二炮兵」。第二炮兵部隊由中央軍委直接指揮的戰略性獨立兵種,主要裝備地對地戰略飛彈、負責核反擊戰略作戰任務

二炮主要負責遏制其他國家對中國使用武器、進行核反擊和常規飛彈精準打擊任務。部隊由核飛彈部隊、常規飛彈部隊、作戰保障部隊等組成。擁有飛彈基地訓練基地、專業保障部隊、院校科研機構等。二炮的主要武器是運載彈頭或常規彈頭的戰略飛彈,包括短程、中程、洲際彈道飛彈和長程巡弋飛彈,分陸基和潛射飛彈。

火箭軍類似蘇聯在1960年成立的戰略火箭部隊。蘇聯戰略火箭軍的主要裝備包括洲際飛彈中程飛彈,是冷戰期間對抗美國的主要力量。

原二炮部隊有多種型號的地對地戰略飛彈和戰術常規飛彈,包括短程飛彈(射程在1000公里以內)、中程飛彈(射程1000公里至3000公里)、長程飛彈(射程在3000公里至8000公里)、洲際彈道飛彈(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

2013年發佈的《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白皮書,首次公佈了二炮部隊飛彈武器裝備型號,包括東風系列彈道飛彈和長劍巡弋飛彈。東風-4是研製的第一代長程地對地戰略飛彈,最大射程4000公里,東風-4A則可達7000公里。

東風-5是第一代洲際地對地戰略彈道飛彈,由固定發射井發射,最大射程12000公里、東風-5A則可達15000公里,可攜帶1枚3000公斤、威力爲300-400萬噸黃色炸藥當量的核彈頭,或4-5枚分導核彈頭。

東風-11是短程地對地戰術飛彈,機動發射,最大射程300公里。可攜帶一枚800公斤的高爆彈頭或9萬噸黃色炸藥當量熱核彈頭。

東風-15是近程地對地戰術飛彈,機動發射最大射程600公里。攜帶一枚500公斤的高爆彈頭或9萬噸黃色炸藥當量熱核彈頭。東風-15B(近程彈道飛彈)是東風-15飛彈的改良型,屬於常規近程彈道飛彈﹐可道路越野機動發射。可攜帶500公斤的核彈頭或常規彈頭、最大射程600公里。更新款的東風-16射程1000公里。

東風-21D反航母飛彈

東風-21是在巨浪-1型潛射地對地飛彈基礎上發展的第二代中程戰略飛彈。最大射程1800公里,改良的東風-21A則可達2700公里。

東風-21C是東風21新一代的改良型,是解放軍最先進的中程地對地彈道飛彈,射程3200公里,在本土發射可達到亞洲大部分地區,能攜帶三枚分導式核彈頭,打擊精度近於巡弋飛彈。

東風-21D是中程彈道飛彈,是世界第一種反艦彈道飛彈,主要用於對付航空母艦目標,可以直接遠距離擊沉移動中的航母。東風-26中長程固體燃料彈道飛彈,繼東風-21D後,第二種能夠反航母的彈道飛彈,射程在5000公里以上,可覆蓋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主要軍事基地

東風-31A洲際彈道飛彈

東風-31是第二代洲際地對地彈道飛彈,射程8000公里。東風-31A是東風-31的改良型,靠車載方式進行機動發射。東風-31A配置特殊動力裝置,能在離地約八萬公尺高空利用向量噴射技術變軌,閃避攔截飛彈。

東風-41射程達14000公里,用於威懾美國,用車載機動發射。長劍-10是長程巡弋飛彈,射程在1500至2500公里之間。

小靈通 火箭軍

火箭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五大軍兵種之一,由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直接領導指揮,以地對地常規及戰略彈道飛彈爲主要裝備,擔負常規飛彈目標打擊及核反擊戰略作戰等任務。火箭軍的前身爲1966年至2015年的戰略性獨立兵種「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 (楊俊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