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鄧小平舅舅去世,縣委詢問葬禮規格,鄧公寫下三句話

1989年11月14日,鄧小平親舅舅淡以興在老家廣安去世。

圖|淡以興(左三)和鄧小平(中)合影

考慮到淡以興的身份,縣委不敢馬虎,立馬致電中央,請示葬禮規格。

北京,鄧公得知噩耗後,心情十分悲痛。

淡以興雖是舅舅,年齡卻只比他大四歲,是他的童年玩伴。

革命時期,淡以興散盡家財,支持鄧公弟弟上學,投身革命。這份恩情,鄧公一直記在心中。

“舅舅,你咋說走就走,也不等我回去看看,唉…”

從悲痛中緩過神後,鄧公寫下三句話,回覆廣安縣委。

第一句話:我不到場。

鄧公是國家領導,日理萬機,根本沒時間回老家參加舅舅葬禮。

鄧公以人民爲重,舍小家爲大家,努力奮鬥在第一線。在鄧公心裡,老百姓就是親人,不管家庭出現什麼變故,他都不會退縮。

再者,鄧公一旦到場,勢必有很多不相關的人跟風到場,這種風氣絕對不能出現。

鄧公從舊社會走出來,痛恨這股歪風邪氣,絕不可能開歷史倒車。

第二句話:一切從儉。

鄧公主政後,國家經濟飛速發展,到了1989年,老百姓日漸富足。

有了錢後,老百姓開始享受生活,免不了有些鋪張浪費。對於這種現象,鄧公非常不滿。

作爲國家領導,鄧公以身作則,不管是子女婚禮還是親人葬禮,一切從儉,以此起到榜樣作用。

第三句話:替我向舅家親戚問好。

鄧公雖是一代偉人,大公無私,可心終究是肉做的。

他是偉人,不是神人,他和老百姓一樣,有喜怒哀樂,有割捨不斷的親情。

1919年,鄧公與淡以興分別,離開家鄉,遠赴法國。這一走,就是三十多年。

再次見面後,鄧公在北京工作,淡以興在老家務農,兩人雖相隔千里,可誰都沒忘記彼此。

鄧公每個月都會給淡以興寄生活費,解決柴米油鹽之急;淡以興時不時給鄧公寄點土特產,以緩鄉思。

正所謂“人不能忘本”,就算當了大官,鄧公也沒忘記舅舅。

作爲國家領導,鄧公不可能假公濟私,給他官當,給他權用。但生活上給予照顧,是一個後輩應盡的職責。

寫下這三句話後,鄧公摘下眼鏡,閉目深思,回憶往事。

“賢娃子(鄧公小名),敢不敢跟我去河裡比一比,看看咱倆誰遊得快!”

“放心,我肯定比你快!”

童年時,鄧公和淡以興經常在河中玩耍,打鬧嬉戲。

都說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鄧公何嘗不想穿越時空,回到童年,一邊游泳,一邊歡笑。

“小平同志,政治局送來一份文件,請您過目!”

聽到秘書提醒,鄧公馬上睜開眼,戴上眼鏡。

“請把這三句話轉交廣安縣委。”

鄧公遞出回信,接過文件,繼續投入到工作當中。

1989年鄧公舅舅去世,縣委請示葬禮規格,鄧公迴應:從儉辦理。

鄧公忙於公務,一日萬機,沒時間給舅舅送終。正因如此,老百姓纔有更多時間陪在親人身旁。

一對甥舅,一場葬禮,一顆爲人民服務的誠心。

謹以此文,致敬鄧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