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中國頂着克格勃監視,採取隱秘行動,悄悄從埃及運回米格23
1978年中國頂着克格勃監視,採取隱秘行動,悄悄從埃及運回米格23
1978年是中國經歷鉅變的一年,我們除了做出改革開放決定之外,還面臨着和越南以及蘇聯的緊張關係。
在如此高壓、緊張的國際局勢下,我國頂着克格勃(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和美國中情局類似)的監視,採取隱秘行動,悄悄從埃及運回了米格23戰機!
那麼我們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究竟是如何成功的?最終給中國帶來了怎樣的收益?讓我們接着往下看。
一個隱秘的行動
正如之前所說,在上世紀70年代末期,中國面臨着蘇聯和越南的雙重威脅。
作爲中國曾經的朋友,越南方面在黎筍上臺之後,就逐漸向着蘇聯傾倒,蘇越雙方對中國形成壓力。
尤其是越南,三番五次在中國邊境地區搞事情,將兩國關係弄得異常緊張。
對此我們的態度仍舊是以溝通爲主,並絕對不主動挑事兒,原本想息事寧人,但對方變本加厲,這不得不讓我們考慮戰爭的可能性。
與此同時,當時的國家領導人也在商討中國改革開放和世界接軌的可行性,這意味着中國的在很多方面都要發生變化。
【78年的廣州街頭(年底纔開始改革開放)】
不管是戰爭還是外交,都需要強大的國防力量做支撐。
但是,當時的中國國防技術遇到了諸多瓶頸,比如說在空軍方面,我們長期以殲6、殲7等戰機爲主力,而蘇俄已經研發出了更加先進的戰鬥機,領先了中國空軍不止一代。
而在1978年的時候,越南又從蘇聯進口了一批米格23戰鬥機,考慮到中國空軍也沿襲了蘇式戰鬥機技術,我們提出了進一步仿製蘇聯戰鬥機的想法,米格23戰機,成爲最好的選擇。
這款戰機的空戰能力相當優秀,具備可變後掠翼,屬於多功能用途戰機,同時也是當時蘇聯第一款具備超視距作戰能力的機型。
在諸多技術層面,對於中國來說都具備很強的參考意義,更爲重要的是它在冷戰當中經過了諸多實戰考驗,是當時最先進的戰機之一。
不過,因爲中蘇關係早就破裂,從蘇聯引進米格23戰鬥機的可能性爲零,對此有人便提出了這樣一個想法。
可以從埃及手中換取一架米格23戰機,再悄悄運回國內研究。
在當時,埃及和蘇聯的關係已經發生了變化,而中國和埃及的關係向來不錯,這個想法具備可行性。
一次驚險的較量
但是,想要從埃及運回國內並不簡單的事情,由於中蘇、中越緊張的關係,蘇聯克格勃一直在盯着中國。
對此,我們不得不採用更加隱秘的方式和埃及談判。
1978年,我國航空專家代表團訪問埃及,表面上是以軍事交流爲理由,實際上就是爲了交換米格23戰機。
代表團的領頭人是顧誦芬院士,也就是後來殲8戰機的總設計師。
【殲8總設計師顧老】
在抵達埃及之前,航空專家們只知道要執行一次訪問任務,甚至是目的地都不清楚。
中國專家代表團乘坐的飛機很快抵達了埃及的開羅機場,並受到了東道主的熱情款待。
與此同時,蘇聯克格勃那邊也盯得很緊,即便他們不清楚中國究竟要幹什麼,但是在這個關鍵時間點訪問埃及,多多少少都會有貓膩。
爲了更好地完成這次隱秘任務,中國專家代表團“藏木於林”,身着當地的服飾,並且拒絕和陌生人接觸。
就這樣一直到談判的前夕,我國駐埃及大使館大使才告訴大家,我們此行最終目的是爲中國帶回一架米格23戰機。
在簡單吩咐完相關事宜之後,一輛埃及軍方派出的車已經停在了門口,還沒等專家們進一步消化,就乘車秘密前往目的地。
由於這一次行動的隱秘性,並沒有給蘇聯特工任何滲透的機會,他們只能眼睜睜看着中國一步步行動,在他們眼裡相當神秘莫測。
不久之後,我國航空專家抵達了埃及一處空軍基地,在這裡他們見到了米格23戰機。
雙方談判的過程非常順利,按照原本的計劃,我國用多架殲6戰機,來換取這架米格23戰機,埃及軍方也是答應了下來。
爲了防止運輸過程發生意外,我國專家代表團率先對米格23的技術進行了拆解分析。
原本的計劃是在埃及對米格23戰機研究7天,但是因爲擔心會發生變故,於是在第四天的時候就將這架戰機拆解,利用卡車運輸,名義上是運輸廢棄鋼鐵。
而關於米格23戰鬥機的相關機密資料,被拆分爲多個部分,被中國航空專家分別攜帶。
就這樣在蘇聯特工的眼皮子底下,中國瞞天過海,將米格23有驚無險的運回了國內。
中國的收穫
事實上,在中國和埃及達成交易第五天的時候,就有消息傳出,並在國際上引發熱議。
但此時的米格23已經在回國的路上,就算蘇聯特工得到消息,也沒有辦法攔截。
根據中國從米格23戰鬥機獲取的相關技術,進一步推動了殲8戰機的建造工作,在1979年的時候,殲8戰機就已經定型。
【殲8和米格23有異曲同工之妙】
同時可變後掠翼等先進的技術,成爲中國航空歷史上的深厚技術底蘊,爲未來戰機研發打下基礎。
參考資料:
【1】人民網 《中國殲-8II戰鬥機》
【2】中國航空新聞網《文:殲8:惟厚積薄發 纔有今日海空亮劍》
【3】空軍之翼《米格-23檔案》
【4】空軍之翼《18式——米格-23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