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紀登奎提議不要開除北京市委原書記的黨籍,被毛主席駁回
這句話像是一句玩笑,但細品之下卻暗藏鋒芒。說這話的人是毛主席,而被他調侃的則是彼時春風得意的紀登奎。
彼時站在權力中心的紀登奎或許並沒有意識到,這句話背後隱藏的是一場怎樣的考驗。
1951年春天,毛主席乘坐專列南下視察,途經河南許昌。
彼時年僅28歲的紀登奎正擔任許昌地委副書記兼宣傳部長,是一個在地方上默默耕耘的年輕幹部,可他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的人生軌跡會因爲這次與毛主席的相遇而被徹底改變。
毛主席專列停靠在許昌站後,地方上的幹部們依次上車彙報工作。在略顯侷促的會客室裡,紀登奎簡明扼要地彙報了許昌地區的農業生產情況和抗美援朝宣傳工作,條理清晰,重點突出。
毛主席饒有興致地聽着,時而點頭時而提問,目光中透着一絲不易察覺的審視。
紀登奎彙報結束後,毛主席並沒有急於點評,而是拋出了一個出乎意料的問題:“你捱過整嗎?”
這個問題在當時的環境下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要知道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捱整”可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稍有不慎就會被打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可紀登奎並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慌亂,而是坦然回答:“捱過,被整過兩次。”
“挨點整是有好處的,我就捱過三次整,還比你多一次呢。”毛主席笑着說,語氣中卻帶着一絲意味深長。
緊接着毛主席又拋出了第二個問題:“那人家整你,是整對了還是整錯了?”
“我覺得兩次都整錯了。”紀登奎沒有絲毫猶豫,將自己兩次捱整的原因娓娓道來。
毛主席沒有評價,只是靜靜地聽着,手中的香菸緩緩燃燒,煙霧繚繞中,他的眼神變得更加深邃。
“那你整過人嗎?”
毛主席的第三個問題接踵而至,而且直擊人心。
“整過,我整人可能要比捱整的次數多。”紀登奎依然坦誠作答。
“那麼整錯過沒有?”毛主席追問道。
“有,肯定也整錯過。”紀登奎語氣平靜,但沒有迴避自己的錯誤。
會客室裡的氣氛變得有些凝重,毛主席的表情也變得嚴肅起來。他目光銳利地盯着紀登奎,拋出了最後一個問題:“那麼你殺過人嗎?”
這個問題讓紀登奎微微一愣,但他很快鎮定下來,語氣堅定地回答:“剿匪、肅反、鎮壓反革命的時候,我殺過不少人。”
“最後一個問題,你殺錯過人嗎?”毛主席的聲音低沉而有力,目光如炬。
“也有殺錯的,但那也是在情況緊急的時候發生的,我還沒來得及調查就把人給殺了,當時是我工作上的失職。”紀登奎語氣中帶着一絲愧疚,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這幾個問題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從捱整到整人,從殺人到殺錯人,看似隨意,實則步步爲營,直擊人心。
毛主席用這種獨特的方式,在短短的時間內,就將紀登奎的思想和政治素養摸了個透。
面對毛主席的“六問”,紀登奎沒有迴避沒有粉飾,而是選擇了坦誠面對。這種不加掩飾的坦率和實事求是的態度,正是毛主席所欣賞的。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敢於直面問題,敢於承認錯誤,比一味地歌功頌德更加難能可貴。
這次“面試”之後,紀登奎的人生軌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先是被任命爲許昌地委書記,隨後又一路高升,成爲了河南省委書記處候補書記兼省委秘書長。
1969年,在中共九大會議上,毛主席當着全體代表的面,親切地稱紀登奎爲“我的老朋友”,並提議他當選爲中央委員。這一年,紀登奎年僅46歲。
從地方大員到中央新星:紀登奎的政治博弈
成爲毛主席的“老朋友”之後,紀登奎的仕途可謂平步青雲。他先是被調到中央工作擔任國務院副總理,隨後又兼任北京軍區第一政治委員,成爲了掌控一方軍政大權的封疆大吏。
不過身處權力中心的紀登奎並沒有迷失方向,他始終牢記着毛主席的教誨,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爲黨和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
但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政治鬥爭的殘酷性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即使是像紀登奎這樣深受毛主席信任的人也無法置身事外。
1973年,紀登奎和周總理、葉劍英元帥一起向毛主席彙報工作時,紀登奎爲李雪峰和鄭維山說了幾句公道話,他認爲李雪峰和鄭維山的問題與其他人不同,不應該被開除黨籍。
不過毛主席並沒有採納紀登奎的建議,只是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紀登奎啊,你這個人就是少了兩根白頭髮,不像我們這些人。”
這句話讓紀登奎的心頭一震,他意識到自己這次是“唱反調”了。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敢於在毛主席面前“唱反調”的人,都需要莫大的勇氣和政治智慧。
而紀登奎的這次“唱反調”,雖然沒有改變最終的結果,卻也展現了他敢於直言、堅持原則的一面。
從雲端跌落:反思與沉寂
1980年,在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上,紀登奎辭去了黨和國家領導人職務開始過上了退休生活。
退休後的紀登奎,深居簡出,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他謝絕了各種採訪和邀請,過着平靜而低調的生活。
可然而,他並沒有忘記自己曾經的身份和責任,他依然關心着國家和人民的命運,關心着改革開放的進程。
1988年7月13日,紀登奎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5歲。這位曾經在政治舞臺上叱吒風雲的人物,最終迴歸了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