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票對5票,針對電動汽車,歐盟投票制裁中國,法國帶了個壞頭

中國電動汽車產業,這個近年來如火箭般崛起的新興領域,已經成爲全球汽車市場的一股強大力量,同時也引起了歐洲傳統汽車工業的高度關注和緊張。

因此,歐盟委員會採取了反補貼關稅的措施。2024年10月4日,歐盟成員國進行了投票,結果是10票支持、5票反對,通過了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反補貼稅的提案。

信息來源:《對華電動車徵稅,歐盟:已獲必要支持,仍將探索“替代方案”》,觀察者網,2024年10月4日。

在這場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貿易戰中,法國表現得尤爲積極,不僅支持制裁,還努力說服其他成員國,最終促成了這一決策的通過。

法國爲何如此積極?中國又將如何應對?

從汽車強國到旁觀者

歐洲一直是全球汽車工業的中心,德國和法國等國家憑藉其強大的汽車製造業在全球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

然而,隨着中國電動汽車的迅速崛起,歐洲傳統汽車巨頭們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壓力。

顯然,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增收反補貼稅,表面上是爲了維護公平競爭,實際上是爲了遏制中國高科技產業的崛起,保護其傳統汽車工業的地位。

在這場博弈中,法國顯然是衝在最前面的。曾經,法國汽車工業是全球汽車行業的領導者,標緻、雪鐵龍、雷諾等品牌享譽全球。

但是,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對法國汽車工業造成了巨大沖擊,也讓法國政府意識到,在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新賽道上,法國已經落後於中國。

爲了保護本國汽車工業的利益,法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貿易保護措施,試圖通過提高關稅壁壘,限制中國電動汽車進入歐洲市場。

甚至,爲了挽回頹勢,法國政府不惜“拉偏架”,法國總統馬克龍,這位曾經高舉自由貿易旗幟的領導人,如今卻成爲了這場貿易戰的積極推動者。

然而,歐盟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德國就對這場制裁表達了強烈不滿。

實際上,德國汽車製造業和中國市場關係緊密,德國總理朔爾茨曾公開表示,中國電動汽車的發展對德國汽車工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德國企業應該與中國企業加強合作,共同開發電動汽車市場,而不是試圖通過貿易壁壘來阻擋中國電動汽車進入歐洲市場。

因此,德國政府在投票中旗幟鮮明地投下了反對票,並多次呼籲歐盟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維護中歐經貿關係穩定。

當然,除了法德兩國的角力之外,其他歐盟成員國也各有各的小算盤。

布魯塞爾的算盤

10個贊成制裁的國家主要來自南歐和東歐,這些國家汽車工業實力相對較弱,對中國電動汽車的衝擊感受不深,反而希望藉此機會扶持本國汽車產業發展。

有12個國家的態度模棱兩可,還在搖擺。他們既擔心得罪中國,又想從這場博弈中爲自己爭取更多利益。

信息來源:《法媒:歐盟表決通過對華電動汽車加徵關稅案,德匈等5國投反對票,另有12國棄權》,環球網,2024年10月4日。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歐盟對華揮舞關稅大棒,很難說沒有受到美國的影響。

在電動汽車領域,美國政府不僅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高額關稅,還積極拉攏歐盟盟友,試圖建立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包圍圈”。

歐盟作爲美國的傳統盟友,儘管在對華政策上與美國存在一定分歧,但在遏制中國崛起的大方向上,卻與美國保持着高度一致。

顯然,歐盟對華電動汽車關稅制裁是其內部利益博弈的結果,是全球化背景下大國之間圍繞新興產業展開激烈競爭的縮影。

爲了達到目的,歐盟可謂是機關算盡。除了加徵高額關稅,歐盟還設置了一系列技術標準和市場準入門檻,試圖以此來限制中國電動汽車的進入。

然而,歐盟的如意算盤,卻打錯了。他們低估了中國維護自身利益的決心和能力,也低估了中國在全球電動汽車產業鏈中的重要地位。

中歐合作,化解分歧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多次表示,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徵收反補貼稅,缺乏充分證據,不符合世貿組織規則,損害了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中國對此表示堅決反對。

除了口頭抗議外,早在歐盟投票之前,中國就已經對歐盟部分產品展開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涉及白蘭地、豬肉、乳製品等多個領域。

而且,中國駐歐盟使團多次與歐盟方面進行溝通,闡述中方立場,呼籲歐盟認清形勢,珍惜中歐經貿合作成果,不要讓貿易保護主義損害雙方共同利益。

中國的一系列反制措施,表明了中國政府和企業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決心,也向世界傳遞出一個明確的信號:中國的發展,不會因爲任何外部壓力而改變;中國企業,也不會因爲任何不公平待遇而屈服。

然而,從更深層次來看,這並非單純的貿易爭端,更是全球化背景下,新興經濟體與傳統強國之間,在產業升級、技術競爭等領域,不可避免的摩擦和博弈。

歐洲,這個曾經的工業革命發源地,在進入21 世紀後,面對新興經濟體的崛起,以及自身發展模式的瓶頸,似乎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但毋庸置疑,中歐身爲世界兩大關鍵經濟體,存在着廣泛的共同利益,且具備堅實的合作基礎。

中國擁有完整的電動汽車產業鏈和廣闊的市場,歐洲則在汽車設計、製造、技術等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優勢。雙方可以優勢互補,加強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研發合作、技術交流、市場開拓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做大做強電動汽車產業蛋糕。

中歐電動車貿易戰,最終將走向何方?讓我們拭目以待。

但我相信,只要中歐雙方能夠堅持對話協商,求同存異,相向而行,就一定能夠找到解決分歧的辦法,就一定能夠爲世界經濟的復甦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可如果歐盟方面執迷不悟,堅持貿易保護主義,繼續採取歧視性措施,最終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筆者認爲

面對全球化的挑戰,各國只有摒棄零和博弈的冷戰思維,加強合作,共同應對,才能構建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才能推動世界經濟朝着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