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萬飛12分鐘,售罄!價格還能再降嗎?
來源:媒體滾動
來源:中新經緯
“這幾天聯繫我們買票的人太多了,尤其是線上的諮詢,有些出乎意料。”近日,中新經緯走進中國商業火箭企業江蘇深藍航天有限公司(下稱深藍航天)時,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深藍航天董事長霍亮在接受中新經緯專訪時指出,未來5至10年,太空旅遊項目來回的“船票”可能只要2萬至3萬元。
10月24日晚,在淘寶交個朋友直播間的雙十一特別活動中,深藍航天推出2027年載人飛船首次亞軌道載人旅行飛船“船票”的預售活動,兩張預售“船票”的價格爲150萬元,直播間下單優惠50萬元。上架僅不到4分鐘,這兩張票即告售罄。
上述負責人則透露,這艘飛船共計可搭載6名乘客,公司後續還將適時推出“船票”售賣安排。
“關鍵在於運載工具的重複使用”
據深藍航天介紹,上述項目整個飛行過程約12分鐘,飛船艙將穿越100公里高度卡門線(注:大氣層與太空的界線),乘客們將經歷不低於5分鐘的失重環境,飛船最終將通過傘降方式安全着陸。
對外界關注的飛船安全性問題,霍亮表示到2027年間會進行數十次飛行試驗,以保證乘員的絕對安全。他還透露,深藍航天會在2030年前後正式着手啓動火星登陸計劃。
根據2024年8月核心期刊《航天返回與遙感》刊發的《亞軌道載人飛行發展研究》一文介紹,商業載人飛行主要分爲軌道載人飛行和亞軌道載人飛行兩種方式。軌道載人飛行被視爲真正意義上的進入太空,飛行高度通常在300公里以上,在軌時間數天乃至數月,代表是馬斯克的SpaceX;亞軌道載人飛行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方式,飛行高度較低,一般在20公里至100公里,且在軌時間較短,停留數小時或立刻返回地面,代表是英國的維珍銀河、美國的藍色起源等。
此次深藍航天推出的是亞軌道載人飛行。相比於動輒數千萬美元的軌道飛行,如SpaceX的票價在2000萬至5000萬美元之間,亞軌道飛行的費用成本要“親民”許多,維珍銀河的票價約爲45萬美元。霍亮告訴中新經緯,成本壓縮的關鍵在於運載工具的重複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SpaceX的“星艦”項目於今年10月13日成功完成了第五次試飛,過程被形象地稱爲“筷子夾火箭”。東吳證券在10月15日的研報中分析,本次試飛的關鍵性突破在於成功實施了助推器的半空中捕獲回收方案,技術的成熟應用有望大幅降低太空探索的發射成本,爲未來的太空任務提供更加經濟、高效的解決方案。
早在2016年創立深藍航天伊始,霍亮便把目標直接瞄準了液體可回收火箭,彼時中國商業火箭公司的技術路徑普遍還是先做固體火箭。但霍亮認爲,固體火箭不能回收,成本降不下來。
霍亮稱,他的理念最初並未受到外部投資機構的認可。和投資人聊了一通技術路線最後也沒能達成合作的經歷,在霍亮的記憶裡比比皆是。“有機構列出了技術、資金、市場、政策等好幾個風險,我們能排除的其實不多。”霍亮回憶說,“當時唯一能夠確定一點,這個是未來的方向。”
在聚焦可回收火箭這一細分領域多年後,霍亮稱深藍航天在該領域已處在中國領先水平,星雲一號運載火箭是中國首款可入軌回收複用的火箭。2021年至2022年,深藍航天完成國內首次液氧煤油火箭垂直起降(VTVL)米級至公里級飛行。
在霍亮看來,可回收火箭相比傳統一次性火箭屬於跨代式發展,並非簡單的改進與升級,發動機技術的突破在其中尤其關鍵。自研火箭發動機也是霍亮最初就定下的技術路線,他爲此傾注了大量資源,並坦言也曾走過一些彎路。
爲解決成本問題,深藍航天2019年率先在全行業將3D打印技術運用在發動機的製造上。霍亮介紹,運用該技術能夠將傳統模式下的製造週期縮短大約6倍,週期縮短成本相應就能得到降低,“最終的目的是能以不大的投入,迅速製造發動機產品,爲客戶提供更具價格競爭力的產品”。
“船票”價格還能再被打下來
100萬元一張的“船票”在當下雖已屬“地板價”,但還是超過了不少人的消費能力,將來還能再打下來嗎?
霍亮對此給出了肯定的答覆,他在受訪時多次提到“性價比”一詞。“關鍵還是在於運載工具能否做到重複使用,燃料支出只佔運載火箭全部成本的大約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理論上可把成本降至目前1%的水平。”
霍亮認爲,未來火箭重複使用次數有機會增至50次甚至100次以上,SpaceX目前單枚火箭最多複用已突破20次。在霍亮看來,到2029年前後,太空旅遊項目有望進一步平民化;未來5到10年很可能實現的是,將一位穿着設備的100公斤的遊客送到太空,再去空間站轉一轉,來回的“船票”可能只要2萬至3萬元。
除了價格因素,飛船的安全性也是外界普遍關心的問題。霍亮表示,深藍航天之所以選擇三年的超長預售,源於對火箭技術複雜性和風險性的深刻認識。“按照正常的投入和發展節奏,到2027年間會進行數十次的飛行試驗,涵蓋各種極端環境和緊急避險情況,保證乘員的絕對安全。”
受訪時霍亮還透露,深藍航天會在2030年左右時正式着手啓動火星登陸計劃,爲後續進行火星資源的開發、拓展人類生存邊界等探索鋪墊,“這之前可能會做一些準備工作”。
實現商業閉環還要多久?
追求更高目標的同時,必須面對不斷出現的反覆甚至失敗。
在今年9月深藍航天實施的星雲一號首次高空垂直回收飛行試驗中,可回收複用的一子級箭體在飛行試驗的最後着陸階段發生異常,任務未取得完全成功。霍亮表示,從火箭專業的角度看,一項試驗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是否有助於建立了新的認知,9月的試驗讓幾乎所有的關鍵技術都得到了驗證,最後階段暴露出的問題反映出細節方面的考慮還有不足之處,這是後續工作中需要加強的地方。
霍亮透露,公司原定11月再次執行高空垂直回收任務,“我們經過討論認爲要對原火箭進行比較大的調整與改進,因此會推遲到12月,只按原狀態11月沒有問題”。
隨着今年8月宣佈成功完成B3輪戰略融資,深藍航天從5月到8月已先後完成了B輪到B3輪融資,獲得數億元的資金注入。霍亮稱,公司目前估值大約40億元,2027年、2028年或將開啓上市進程,“商業航天作爲一個資金、人才密集,且投資回報週期較長的行業,資本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霍亮坦言,2015年至今中國已從無到有打造了一條商業航天供應鏈體系,但若想把行業打造到足以商業閉環的程度,後續還會有一個持續投入的階段,“行百里者半九十,這個階段對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把商業閉環的坎邁過去,行業會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在最終實現商業閉環的道路上,霍亮認爲SpaceX前後大概用了20年,中國的公司可將其縮短到10年。
文:丁丹 編輯:李曉萱 責編:魏薇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