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7月出口433億美元 單月次高
財政部8日公佈7月出口金額爲433.2億美元,年增14.2%,締造連25紅,續寫近10年來的正成長最長週期。圖爲高雄港區貨櫃堆疊。(中央社)
近一年臺灣出口金額及年增率
財政部昨日公佈7月出口金額433.2億美元,年增14.2%,創下歷年最強7月紀錄,也爲歷年單月次高,連25紅,更是近10年來最長正成長。面對中國擴大軍演及禁止臺灣多項產品進口,財政部官員認爲,就兩岸經貿高度依存情況,中國使出七傷拳、擴大制裁機率低,並指今年出口額有望跨越5000億美元大關。
中國擴大軍演及禁止臺灣多項產品進口,引發臺灣對外貿易受阻的擔憂,財政部指出,兩岸政治情勢是「非經濟因素」,也難量化評估,這屬於軍事、國安問題超越財政部範圍,且這些針對性作爲也不知道何時解除,加上涉及美中臺三方關係,推演複雜,但中國在軍事跟貿易作爲,確實影響民間消費信心和股市。
財政部以1995-96年臺海危機爲例,經歷5季,臺灣出口仍持續成長、年增率約1-2成,對中國、香港出口情況也不變,臺灣貿易成長9.6%也優於全球。
財政部說,28年前臺灣對中國主要出口紡織、基本金屬、塑橡膠產品,電子僅佔23%,但如今電子已佔對中、港出口金額的55%,許多學者也認爲就雙方經貿高度依存的情況,中國使出七傷拳、擴大制裁機率低。
惟繼限制食品、農產品等出口中國後,蘋果要求從臺灣出貨中國都要標明「中國臺灣製造」,且中國軍演預期延長10天~1個月,供應鏈遇政治亂流,臺商大多認爲依規定辦理就沒問題,但不免擔心因此在被政治打壓、遭變相報復,影響營運表現。
連接器供應商指出,目前有廠設在中國,可直接在當地出貨,不擔心兩岸物流中斷的情況,但會擔憂政治風險升級,如當局藉故收緊防疫政策,讓在中國的工廠營運、製造受影響。
紡纖大廠新光合纖發言人羅時詮說,公司做法是從臺灣出貨的在箱上貼標籤,多一道手續沒有太大麻煩,但更多在中國有揚州廠就地生產供應,東南亞客戶下訂單則從越、泰廠運過去。
大陸嚴格執行臺灣廠商進口需標「中國臺灣」,外界抨擊政府幾乎拿不出對策,只能交由廠商自行去改標。經濟部國貿局昨迴應,如出口貨品有遭陸方海關擋關要求標示中國臺灣,廠商可提供關別、進口商、報關行、產品名稱等相關資訊給經濟部貿易局,再將個案交由財政部關務署洽中國大陸海關聯絡點協助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