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艱難時刻:活下去,靠這8個字!

組織管理

當下,幾乎所有行業遇到了需求萎縮的難題,看不到機會,也找不到增長。

於是,就在前段時間,有人喊出現在正處於“歷史的垃圾時間”,認爲在這種情況根本沒有機會,再怎麼折騰也無用,傳遞出一種躺平思潮。

我們先不論“歷史的垃圾時間”是否正確,但從大部分人開始討論這件事,證明了當下的企業遇到了普遍性的逆境和困境。

但逆境,恰恰是好組織的試金石。如果能走出逆境,那就是金子,組織便能脫胎換骨。反之,就會被淘汰。

因爲這是一場無情的市場篩選,沒有商量的餘地。

就如同長征時期對於紅軍而言,那是一段異常艱難的“垃圾時間”。從長征時的8.6萬人,歷經各種艱難困苦,準備進入陝北時,人數只剩不到8千人。

但這卻鍛造了一支鐵的隊伍,爲以後的組織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逆境,是組織的成人禮。

那些能夠走出逆境,比如華爲、小米、君樂寶、美的等企業,都迎來脫胎換骨般的增長。

那麼,他們究竟靠的是什麼?

一個共性因素:組織力。

一、組織力,決定一家公司能走多遠

能夠走出逆境的組織力,從何而來?

簡單來說,組織力來自兩點:

上下一心、各司其職。

首先,要做到各司其職,組織中的每個人都能做到在各自崗位上發力。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要能夠做到上下一心。組織中的每個人能夠放下小我,一心把一件事做成。

具體來說,要怎麼做到呢?

1.各司其職

有人說,公司都有職責分工,爲什麼還要強調各司其職呢?

其實,很多人並沒有做好應有的責任,這也是爲什麼僞高管、僞中層、僞員工的現象頻出。

具體來說,不同層級,要做好哪些職責呢?

Polytalent私董會創始人武文光提出一個領導力分層模型,將組織分爲三個層級:

① 對於高層:主要是戰略取捨,解決做什麼不做什麼的問題,要有登高望遠的能力,能夠判斷行業的走向。

高層要重點關注的是企業文化、價值觀,遇到困難時,由你這個高個先頂着。同時,還要傳遞出堅定的信念和堅強的意志。

蒙哥馬利是二戰時期英國著名元帥,他在回憶錄裡講,“一個指揮官最寶貴的品質之一,也許就在於他在計劃與作戰行動中傳播信心的能力,儘管在他內心對結局並沒有太大的把握。”

紅軍翻過六盤山,準備進入陝北時,人數已經從長征出發時的8萬6千人減到不到8千人。

當時,陝北的情況不明,未來一片迷茫。毛澤東卻在六盤山上寫了一首《清平樂·六盤山》,“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從這首詞中,我們感覺不到任何鬱悶、沮喪、迷茫,反而能感受到一種興奮、信念、樂觀、積極的感覺。

這就是領導者,他能夠在組織處於迷茫狀態時,以自己內心之火重新燃起大家的希望,充分發揮領導者在關鍵時候的作用。

② 對於中層:要有路徑規劃能力,能夠通過協調將戰略落地。

中層管理者的重要工作是職能配置、流程設計。

中層決定了企業的競爭力,也決定了企業的競爭優勢。這個競爭優勢體現在創新,既有流程性的創新,又有組織上的創新,還有產品的創新。

③ 基層:要能不斷優化做事效率。

商業最根本的東西就是效率,企業做的好不好,就看效率、投入產出比,產出就是客戶價值,客戶價值對應的就是商業價值。

如何判斷基層的效率?

我們用一羣人划船做類比,有時候即便不划船,船也會隨着河流移動,河流的速度就相當於市場的增速,是市場在推着你走。當划船速度比河流速度快時,快出來的那部分速度就是團隊的效率體現。

所以,對於基層人員而言,其工作帶來的速度(效率)要超過行業平均速度,這是每個員工都應該考慮的問題。

2.上下一心的文化關係

企業做到各司其職,能穩住自身發展,但要走出逆境則必須上下一心。

然而,人性複雜,在組織裡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想法與訴求。管理面臨的最大挑戰在於形成一致認知與協同行動,這極爲困難。

要形成上下一心,首先要靠文化氛圍。

那麼,如何才能打造上下一心的企業文化?

首先,文化氛圍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一談到企業文化,我們往往能想到辦公室貼的各種標語“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努力找工作”,“今天的最高水平,是明天的最低要求”等等。

但實際上,能信服的人寥寥無幾。

因爲文化氛圍的形成,不靠說,靠的是做。再深一層,就是老闆怎麼做。

企業文化,本質上是老闆文化。

比如,領導要求員工要有時間意識,不能遲到,但自己卻總是拖延晚到;要求員工降本增效,自己仍然大手大腳;要求團隊成員幹實事,轉頭就提拔了懂得情緒輸出的人……

這種“寬於利己,嚴於利他”的行爲,怎麼可能有人信服。

好的文化,必須是自上而下進而達到上下一心的效果,而不是管理者直接向員工傳達的割裂的企業文化。

作爲企業高層,在對別人提出要求時,自己首先要能做到,因爲下面一羣眼睛都在盯着。只有自己做到,並身體力行時,下面的人才能信服你,才能跟着一起改變,慢慢地扭轉文化。

其次,團隊中的每個人都要有關係鏈接。

曾國藩的湘軍,爲什麼很能打?

除了湘軍的軍餉高,還有一點核心原因是:“將必親選,兵必自募”的原則。

也就是說,他挑選他認識和欣賞的人做營官,營官再去挑選自己信得過的人去做統領,這樣一層層挑選下去,直到普通士兵。

曾國藩的這個做法,是基於一種最爲樸素的認識: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這樣,每一層上級和下級之間都知根知底,且有選用提拔之恩。這樣,在遇到危機時,才能出死力以相救,而不是各自逃命。

還有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也是如此,爲什麼要不惜那麼多人的生命代價,去尋找瑞恩這一個人?因爲要通過這種方式告訴組織的每一個成員,組織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拋棄你。

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當獨立團團長的時候,跟日軍作戰被包圍了。他本來已經衝出來了,但回頭一看張大彪的營沒出來,李雲龍當時就說了一句話:“獨立團從來沒有拋棄過自己的兄弟!”立刻殺了回去。

有過這種同命運共生死的體驗,組織才能真正承受任何的苦難。

這種在軍隊的方式,放在組織中,就是要有補位意識。

再次,要有共享的利益機制。

人有向善的可能,人也有求利的本性。所以好的組織要想有凝聚力,一定還要有共享的利益機制。

曾國藩曾講到,“凡利之所在,當與人共分之;名之所在,當與人共享之”。

有利時,我們要與大家共分;有名聲時,我們要與大家共享。

組織要與大家分享其發展和成長帶來的回報,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高度一致,這樣的組織纔會有凝聚力和戰鬥力。

最後,要有體系的招聘和淘汰機制。

企業文化,是一羣人通過求同存異逐漸形成的。

如果沒有好的招聘機制,新員工必將稀釋甚至沖垮原有的文化氛圍。

如果沒有淘汰機制,留下了那些無法與組織上下一心的人,就會污染原有的組織文化。

二、案例:小米、君樂寶、美的

是如何走出逆境,煥發新生的?

1.小米的逆勢增長

小米創業前5年,靠着互聯網和性價比產品,實現了爆發式增長。

可就在一片歡呼聲中,小米立馬迎來低谷,2015年,小米手機未能完成當年的銷售目標,2016年的出貨量更是暴跌1113萬臺。

小米集團手機業務出貨量成長曲線,圖片來自《小米創業思考》

在手機行業,有一個潛規律:銷量一旦下滑,幾乎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逆轉。

因爲手機行業與供應鏈高度相關。當公司高速發展時,所有供應鏈都願意鼎力支持,而一旦發展勢頭向下,失去了行業給予的信心,就會失去供應鏈的支持,進入致命的“死亡螺旋”。

愛立信、摩托羅拉、諾基亞、HTC這些曾經的巨頭,都是如此敗下陣來。

雷軍痛定思痛,分析後發現:高增長,掩蓋了小米管理混亂、組織力不足的問題。而一旦失速,這些問題就立即暴露出來。

於是,雷軍提出了要苦練內功,夯實組織力。具體分爲兩個層面:

第一,各司其職,再造管理。

組織管理上,小米推動管理專業化、提升效率、引入KPI。

加強供應鏈管理,面對詬病的“飢餓營銷”,雷軍接管了手機部,明確要以“交付、創新、質量”爲抓手,全面補課。

重塑渠道管理,隨着線上銷售遭遇瓶頸,小米鋪設線下渠道,開設“小米之家”。

第二,上下一心,堅持投入研發不動搖。

面對銷量下滑與強敵環伺,雷軍召開誓師大會,宣佈小米手機二次創業。雷軍親自下場,直接管理手機產品研發和供應鏈。

於是,2016年 10 月,小米推出劃時代的第一代全面屏概念手機MIX,爲行業指明方向,贏得肯定。2017年推出的小米 6 更是奠定了逆轉局勢的基礎。

正是基於這種上下一心的文化,使得團隊在公司生死存亡、項目量產不確定時,仍能堅持投入,沒有半點動搖,最終走出逆境。

2.從廢墟中重建的君樂寶

2008年,以三鹿爲首的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幾乎所有乳品企業沒了。而因爲與三鹿有投資關係的君樂寶,也皆受牽連。

儘管當時的君樂寶只做酸奶,並沒有奶粉業務,且所有產品檢驗全部合格,但還是在事件的惡性影響下面臨鉅額虧損。

因爲這件事,很多消費者只買國外的奶粉。很多中國人一出國,就是一箱一箱地買奶粉。

君樂寶董事長兼總裁魏立華看到這樣的情形,決定從0到1做起奶粉,而這必須依靠組織力。

具體實施上,也可分爲兩個層面:

第一,各司其職,打出好產品。

生產研發管理,按照世界級的標準和要求進行生產,確保產品質量符合最高標準,爲消費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奶粉。

渠道管理,從渠道推動向品牌拉動轉變的大方向,對傳統渠道利潤要求過高的問題,果斷選擇電商渠道,以130元的價格銷售奶粉,打破了市場常規。

品牌形象管理,通過召開媒體發佈會、牧場工廠參觀展示君樂寶做奶粉的態度和價值理念,逐步建立品牌形象。

第二,上下一心,證明自家產品。

在做奶粉前,魏立華開了一個君樂寶高管會,本來擔心大家不同意。結果沒想到副總們一致同意,他們說“我們也憋了一口氣想把這個事幹起來。”

在產品發佈後,沒有人願意買。魏立華說,送,誰打電話進來就送一罐。

當時,很多人一看到君樂寶,就聯想到三鹿,即使白送,也不敢吃,有的消費者說,先讓自家的小狗吃,要是小狗吃了沒問題,大人再吃,最後纔給小孩吃。

客服在遇到這樣的情形,心想“自家辛辛苦苦認真做出來的奶粉,只配喂小狗”,都忍不住掉眼淚。

但就靠這樣的上下一心,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想證明自家產品沒有問題的信念,一點點將君樂寶從廢墟中拽出來。

3.數字化轉型,讓美的走出持續增長

美的在2012年遇到家電行業全面下滑,方洪波意識到必須要轉型,於是,美的開啓了將近8年的數智化轉型。

轉型之前,美的內部高度分權、離散化,業務體系間數據系統極度孤島化。通過數字化轉型,使得美的信息數據互通,極大提到了運作效率,增強了組織力。

具體來說,美的的數字化轉型做到了哪些?

第一,各司其職,自上而下進行轉型。

戰略管理,關停並轉很多沒有成長性和市場的小家電產品,專注於空調、冰箱等白電產品。

人才管理,推動大家轉變思維,從傳統模式轉爲數字化模式,吸引招聘一批綜合性人才。

搭建數字化管理平臺,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第二,上下一心,全員轉型。

數字化轉型,是一把手工程,但也是全員工程。每個人都配合,才能推動轉型。

如何讓大家上下一心,配合轉型呢?

首先,給員工明確傳達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員工認識到轉型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接着,進行了企業理念的轉變:去中心化,也就是人人平等,讓每個人感受到尊重。用戶思維,將用戶爲主的理念,注入到日常管理中。

最後,通過激勵機制來管理。

通過各司其職和上下一心的努力,美的成功實現了數字化轉型,走出了逆境,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和市場地位。

三、結語

經濟有起伏,企業也有周期,在順境時,我們可以靠着外部力量,事半功倍的做出成績。

而在逆境時,往往能夠看出組織的內部實力,也就是組織力。組織力,能夠決定一家公司的邊界和高度。

對於好的企業來說,逆境往往能使組織脫胎換骨,將那些不稱職的員工、不幹實事的管理者、僞高管們通通淘汰,最後使得團隊能夠各司其職、上下一心。

更重要的是,逆境迫使你升級自己的競爭優勢,拉開跟對手的距離,殺出一條血路來。

參考來源:

1.《所有的團隊問題,歸根結底都是老大的問題》,筆記俠;

2.《宮玉振:越是艱難,越要學會打硬仗、打惡仗》,筆記俠。

好文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