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次“救死扶傷”
原標題:最後一次“救死扶傷”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方大豐 王鑫 通訊員 李釗
10月17日21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手術室,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生命接力正在進行,至次日凌晨2點,兩位尿毒症患者腎臟移植手術成功,重獲新生。
“我聽說器官捐獻者是一名醫護人員,真的謝謝她。”手術室外守候的患者家屬感激地表示。
腎臟捐獻者叫遊湘萍,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人民醫院的骨傷科護士。10月8日晚,遊湘萍因騎車摔倒,造成嚴重的顱腦外傷,醫護人員經過9天的搶救依然沒能從死神手中奪回她的生命。遊湘萍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9歲。爲了讓她的生命以另外一種方式延續,遊湘萍的家屬共同決定捐獻她的器官。
以另一種方式繼續使命
“姐姐是個善良的人,平時對人、對事都很熱心,捐獻器官能爲其他人帶去生的希望,這也是姐姐願意的。”遊湘萍的妹夫向榮坤說,家人希望通過以延續生命的方式,給所有關愛她的親人、朋友、同事留下念想。
“即使在生命的最後,她依然以另一種方式繼續着自己的使命,完成了最後一次‘救死扶傷’。”在遊湘萍完成器官捐獻後的遺體告別儀式上,龍山縣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王厚平動容地表示,專業素養和仁愛之心,讓遊湘萍成爲患者心中的好護士、同事眼中的楷模,器官捐獻更讓那些在生死邊緣掙扎的患者有機會再次擁抱美好的生活。
遊湘萍捐獻的肝臟,通過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第一時間移植在了急需器官的一名肝衰竭患者體內。
把患者當親人
手術室外,同事們懷着崇敬與悲痛的心情等候、默哀、慟哭,與遊湘萍作最後的道別。每個人心中都藏着遊湘萍的故事,體會到平日裡她不斷流淌的愛心。
“在臨牀護理工作的25年中,她以溫柔的雙手撫慰患者的傷痛,用溫暖的笑容給予患者力量。”龍山縣人民醫院的同事們說,遊湘萍總是熱心助人,經常爲他人排憂解難,“她的愛心感染着身邊的每一個人。”
2018年1月,遊湘萍在擔任門診部主任時,接診了一位特別的患者——一位母親帶着女兒從重慶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趕來看病,女孩自訴渾身疼痛,但內科外科先後看完幾個診室後,醫生均未查出明顯的病情。
瞭解到這對母女家庭貧困,遊湘萍先行爲她們墊付了就診費用。得知母女倆長途跋涉,沒來得及吃飯,遊湘萍又帶她們到餐館吃了飯。會診後,女孩被確診爲抑鬱症。擔心母女倆人生地不熟,遊湘萍還親自將她們送至汽車客運站,並自己掏錢爲她們購買了回家的車票。臨別之際,遊湘萍將患者的母親叫到一旁,叮囑她一定要安撫好女兒的情緒,讓她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這件事,也一直珍藏在龍山縣人民醫院分管護理工作的副院長賈建平心中,他說,遊湘萍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把患者當親人,她“讓很多患者在絕望中看到希望”。
“有時是治癒,經常是幫助”
談及閨蜜遊湘萍,49歲的骨科副主任護師向婷幾度哽咽落淚。向婷與遊湘萍同歲,跟遊湘萍一起參加工作,兩人在骨科一起共事了15年。很多往事向婷記憶猶新。
2003年初冬的一天,遊湘萍在爲患者做基礎護理時,發現臨牀的一位大娘面色蒼白,身體十分虛弱,於是趕緊過去了解情況。
原來,這位70多歲的大娘因痛風住院,但兒女均在外地務工,老人沒有通信工具,無法聯繫到子女,加上入院倉促,身上沒錢,痛風引起腿腳不便,老人已經一天沒有進食了。
“兒女不在身邊沒關係,您就把我當成自己的女兒,我天天來給您送飯。”遊湘萍貼在大娘的耳邊安撫道。
第二天開始,遊湘萍每天早上都會趕在上班之前早早地從家裡帶來自己做好的早餐,端到大娘的病牀前,一口一口地餵給她吃。中午下班後,遊湘萍又從醫院外面爲大娘打包米粉、麪條。有空的時候,她還會陪在大娘的病牀前聊天談心……直到1個多星期後大娘康復出院。
“她經常幹這樣的事,也不向任何領導或者同事提及。”向婷說,這麼多年,遊湘萍對患者的善良讓她對“有時是治癒,經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這句話體會更深刻。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