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恨QS排名的,都是美國留學生吧,被坑慘了!
今天又和學生聊起了QS的公正性的問題,我的回答是QS就沒有公正性。當然,QS這種榜單,畢竟出自英國,對英聯邦系統的學校都是排名加持階段的。比如英港澳三個地區的學校,咔咔上大分。
但QS這個榜單了,對歐陸以及北美系列的學校,基本是嚴打狀態。說起QS排名,美國留學生真的都是淚,內心的os是:wtf,什麼野榜。
嘲諷歸嘲諷,但美國留子們,如果不能留在當地就業,準備回國的話,就業依舊要被人家用QS去參考排名,躲不過。美國留學生於qs排名來說,後媽養的都不算,屬於撿來的孩子。
爲什麼說提起QS排名,美國留學生都是淚了?
No.1 美國自己的US.NEWS排名停了
原本美國留學的學生,基本不太用搭理QS的,畢竟自身系統有運營US.NEWS排名,四個世界大學榜單,在國內的公信力度就qs和US.NEWS權重最大,佔比最高。
但是,去年US.NEWS排名已經不排了,現在四大排名變成三個,今年還會不會排,一點準信都沒有。美國留學生感覺心態崩了啊,自家榜單是玩哪一齣?你看看人家英區留子,世界榜單佔兩個,除了被QS親親抱抱舉高高,還有泰晤士排名打輔助繼續拉扯英國和澳洲高校上大分。
真的是哭暈在廁所啊,美國大學只能靠不靠譜的QS排名給論資排輩了。能有好嗎?但無解啊,國內就業就看這個。你說你學校好,學生質量強,學的東西紮實,人家hr有了解不深的。國內對於進大廠,考公之流也是排名優先。你就很無語,人麻了。
No.2 QS排名玩賴的,搞敵對
QS排名有自己的商業生態位,大本營在英國,然後扶持英聯邦成員學校,收割東南亞學校上分,然後實現創收。偶爾戰略佈局,像22年佈局港新學校,23年佈局澳洲學校,效果多是拉滿的,學校生源創收不斷。紛紛加大了對QS的續費。
QS的盈利模式其實挺多方向的,其中一個重要的能擡升你學校整體排名的方法是給榜單買諮詢服務,買了qs的諮詢服務後,人家就會委派一堆專家小組給你進行可以優化上分的地方,他們會告訴學校哪些指標可以咔咔上大分,哪些指標不要亂動。費用嘛,4-10w英鎊起步。根據你要優化的數據去調整的。
北美的學校自然是不鳥qs的,不存在支付這個費用的。qs也無所謂北美市場,人家都懶得在北美做推廣。一是推不動,畢竟被壓制。二是北美生源對這種榜單沒有依賴性。
所以在調整分數的時候,qs往往對美校下死手。你看新增的可持續排名,還有個僱主評價者兩指標,你點進去看具體分分數。什麼WashU學術聲望38,僱主聲望10.4,什麼Rice學術聲望38,僱主聲望22,就沒一個高過50的,就很離譜。
美國留學生們如果耐心去翻下對標,會發現,是真滴鬧心啊。不帶這麼玩的。
但東南亞不一樣啊,這個榜單簡直的這些新指標都是妥妥的80+,甚至僱主聲望快滿分的。還有澳洲的學校也一樣,都是在這些分數上實現了暴漲。所以澳洲的排名25年大概率還是很猛的,東南亞其他學校就看他們是否優化哪些指標了。
No.3 QS戰略佈局其他市場越多,美校越會被拉低評分
話說QS每年都要擴大自己的市場,要尋找自己業務的增量的。對他們來說,韭菜是換着割的。而且榜單運營很久,商業化體系比較成熟,市場對這個榜單的依賴性很大,所以話語權很重。有些學校清高都沒用,被迫入局。有的學校本身就是投其所好,本身就要打榜,畢竟沒有排名,生源指數型下降,你看今年的謝大不就是嗎,往年在前百,即使吊車尾,問題都不大,碩士預科都直接提前收滿。你看今年,正課都沒招滿,碩士預科依舊可以申請。你說你是學校管理層和董事,要不要把市場推廣的費用放在qs上?
但問題是,QS這個榜單,對於英校,港校,坡校以及澳校都是友好的,今年25fall的榜單大概率會去戳下新西蘭的市場。提高下這個新市場的份額。
這些學校都排名上去了,誰負責排名掉下去了?只能是美國學校了。美國學校霸榜前百學校這麼多,有的是操作空間。藤校的那些龐然大物動不了,30以後的學校還不是隨便拿捏。所以,美國高校每年都在qs榜單上默默掉分,默默承擔了所有。
真的心疼美國留子門三秒。
總了個結:QS榜單這個事,我們理解了他的運營規則後,大家該讓自己的學校努力,就讓他們努力下去。畢竟比起你自己努力,學校努力更容易上大分。
至於美國留子門,作爲英區留學博主,我承認你們學校很強,留學生個人實力也很猛,戰鬥力的確拉滿。但如果你回國,還得順勢而爲。畢竟你壓不過大勢。萬一USNEWS今年依舊撂挑子了。咋就是說,打不過就加入吧,英區歡迎你。強化下英區的整體學生質量多好。卷不過的就讓他們去澳洲發光發熱。
比起被qs硬控好幾秒,還不如直接加入,咱一起把英區做大做強,你看是不是這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