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賣到上千元 近萬瓶假“特供”酒被查獲

重慶公安機關破獲的涉及5省(市)的重慶武隆“5·21”特大製售特供假酒案查封現場,多達近30種標着“特供”等字樣的近萬瓶假酒被查獲。

“成本價八九元錢的散裝白酒,加個‘特供’的假包裝,能賣上千元。”專案組成員、重慶市武隆區公安局食品藥品和生態環境犯罪偵查支隊民警劉臻欣說。

據介紹,早在2013年,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等五部門聯合下發《關於嚴禁中央和國家機關使用“特供”“專供”等標識的通知》。同年年底,白酒類企業被明令禁止生產標註有“特供”“專供”“特製”“特需”等字樣的白酒。2022年,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等六部門發佈關於禁止銷售“軍”字號菸酒等商品的通告。

抓獲涉案人員53人搗毀窩點12個

近期,在公安部統一指揮下,重慶公安機關出動警力200餘人次,開展三次收網行動,成功破獲涉及5省(市)的重慶武隆“5·21”製售“特供”假酒案,抓獲涉案人員53名,搗毀特供假酒產、銷、儲窩點12個。

公安機關現場查扣“特供”假酒8796瓶,特供假酒包材180餘種、85萬餘件,查明銷售金額2000餘萬元,徹底摧毀輻射全國的特供假酒犯罪全網絡。

“第一次偵辦這麼大的食品類犯罪案件。”重慶市武隆區公安局食品藥品和生態環境犯罪偵查支隊民警劉臻欣說。

案件線索源於重慶市武隆區一家菸酒店。

當時,該菸酒店老闆廖某被注意到有售賣假酒行爲。在廖某一次進貨後,武隆區公安局聯合區市場監管局現場檢查,查實廖某售賣假酒的違法行爲。

民警發現,這些假酒並不是常見假酒,而是標識着黨政軍機關“特供”“內供”字樣、假冒高端知名品牌的假酒。

精準刻畫客戶利用微信、打電話推銷

警方經充分分析研判,認爲該案背後可能存在着涉及全國多地的假酒製售網絡,重慶市公安局打假總隊聯合武隆區公安局成立專案組。

在深挖廖某的進貨源頭後,犯罪嫌疑人陳某某、曹某設立的商貿有限公司浮出水面。

陳某某、曹某早年在同一家電商公司上班,2015年兩人辭職成立公司,通過網絡銷售、電話銷售等方式售賣食品、生活用品等,但銷量一直不太理想。

2020年,在一次糖酒交易會上,陳某某、曹某結識了假酒中介杜某某、胡某、萬某某。三人介紹可以用“特供”酒的方式賺取暴利,購買散裝酒,灌裝成“特供”酒。這種酒“故事性強”,中下級市場接受度較高,非常適合陳某某、曹某公司的銷售模式。

在瞭解到“特供”酒的營銷模式以後,陳某某、曹某立刻讓公司業務“轉型”,出售包括“特供”酒等假酒在內的各類白酒。因爲銷量好,業務很快做大,公司不斷擴張,陳某某、曹某先後在多地開設分公司,設門店、建倉庫,並派出骨幹成員分赴各地牽頭經營。

他們將客戶精準刻畫爲“中年”“男性”“社交需求高”等標籤,主要招聘35歲以下的青年女性作爲銷售人員,通過打電話、加微信等方式與目標客戶取得聯繫,在聊天中按照統一制定的話術進行推銷。客戶下訂單以後在網上付款,公司就近安排倉庫發貨。

至此,一個製假售假地下黑產網絡浮出水面。這個網絡已經形成了全流程的犯罪閉環,團伙化、專業化、職業化特點突出。

專項行動將成爲常態化工作

查明犯罪鏈條以後,在公安部統一指揮和有關地方公安機關的配合下,專案組集中開展了三波次收網行動,全面摧毀了犯罪網絡。

收網行動當天,劉臻欣等40多名民警抵達嫌疑人所在的產業園區,將涉案公司、倉庫現場查封。

“公司20多個工位,每個工位都擺着假酒樣品,周圍貨架上全是特供酒。”劉臻欣說。

記者注意到,2020年9月,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曾組織開展清理整治網絡銷售和宣傳“特供”“專供”標識商品專項行動。此後,專項行動也成爲常態化工作內容。

重慶市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總隊執法六支隊支隊長賀敏介紹,“特供”酒之所以屢禁不絕,一方面是利潤高,有利益驅動;另一方面都通過私聊的方式進行,網上交易、物流寄遞,隱蔽性比較強,羣衆舉報少,線索難以發現。

賀敏表示,後續將繼續拓寬案件來源、加大宣傳力度、鼓勵羣衆舉報。加強與公安機關合作,深入分析研判案件,深挖線索,起底犯罪鏈條。此外,要加強對物流寄遞環節的監管,強化與郵政系統的合作。文/本報記者高語陽

統籌/劉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