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深化同中亞國家司法交流合作 助力維護區域安全穩定 促進經濟繁榮發展
中國日報烏魯木齊9月24日電(記者毛衛華 楊澤坤)9月24日,中國—中亞國家最高法院院長會議在新疆烏魯木齊舉行。會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張軍表示中國法院願同各方一道深入開展國際司法交流合作,打擊各類犯罪活動,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張軍表示,法治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基礎和保障,深入開展國際司法交流合作,有助於維護區域安全穩定,促進經濟繁榮發展。
中國法院和中亞國家司法機構簽署多個合作備忘錄,共同懲治和預防跨國犯罪,依法打擊暴力恐怖等犯罪,嚴厲打擊跨國毒品,電信網絡詐騙、偷運人口、走私、洗錢、賭博等犯罪,積極開展反腐追逃追贓國際合作,依法妥善審理涉國際投資、國際貿易、跨國金融等領域刑事案件,通過推動相關立法和司法實踐,爲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營造安全穩定社會環境。
張軍表示,中國法院願同各方一道,深化司法協助,共建制度機制,合力打擊“三股勢力”、毒品走私、跨國有組織犯罪、網絡犯罪等活動,有力維護共同安全利益和地區安全穩定。
張軍強調,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實現區域經濟合作發展離不開法治保障。中國法院堅持依法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努力爲中外當事人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準的司法服務,保障各類經營主體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
據悉,最高人民法院大力推進國際商事法庭建設,成立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發揮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商事專家委員作用。優化辦來程序和工作機制,健全訴訟與仲裁、調解有機銜接的一站式國際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鼓勵國際商事糾紛當事人協議選擇國際商事法庭管擺,完善承認與執行外國法院民商事判決的程序規則和裁判標準,積極打造國際商事糾紛解決優選地。
此外,中國法院還不斷完善涉外知識產權訴訟制度,加大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力度,深度參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框架下的全球知識產權治理。制定完善外商投資法配套司法解釋,嚴格適用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制度,促進穩定中外投資者市場預期。
張軍強調,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綠色可持續。中國法院堅持以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依法審理涉及環境污染防治、生物鄉樣性保護、氣候變化應對、資源開發運用、生態環境治理等相關領域案件,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助力實現"雙碳"目標,推動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服務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
最高人民法院不斷健全專門化審判組織體系,目前已經設立6家環境資源法庭,積極探索涉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審合一”工作機制,促進融合協同履職,發揮最大治理效應。共有45 件中國環境資源審判典型案例和8部司法報告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數據庫收錄,中國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的實踐經驗,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認可。
中國法院還大力推動現代科技與法院工作深度融合,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融入審判執行場景,爲中外當事人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務。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