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新”又走“心”!海淀這所市級優質校的作業設計有妙招兒
走在北京市第十九中學(以下簡稱“十九中”)的校園裡,可以看到告示欄裡貼滿了各個學科、各個主題的作業。旅行遊記、植物標本、舌尖上的美食、饅頭中的化學......既展現了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深入理解,又飽含滿滿的創意。這讓京教君不禁心生感慨:我上學的時候要是碰上這樣的作業,肯定不會拖到開學前一天狂補了,因爲實在是太有趣了!
作爲學校本學期教科研的重點,十九中在作業設計上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爲導向,以有實效、有啓發、有進階爲目標,開展了十餘種類型的作業設計。如引導學生結構化學習的單元整體類作業、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創智類作業、挖掘學生創作潛能的想象類作業、充滿趣味的遊戲化作業……理論與實踐結合,知識性和趣味性兼具,打通課堂內外,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既能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又能鍛鍊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十九中在作業設計上逐漸形成了大單元整體作業、跨學科融合作業、雙實類拓展作業三大類型。同時,十九中還推動學科作業設計走向校本化,充分發揮學校教師的專業能力,保證各個學科佈置給學生的作業更有針對性、適切性和有效性。
01
大單元整體作業設計
思維進階更上一層樓
在統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圍繞“自然”這一主題編排了《秋天》《小小的船》《江南》《四季》四篇課文。這些課文呈現出了多姿多彩的自然世界,同時又將簡單識字、有趣疊詞等語文要素融入其中。十九中附屬實驗小學的語文老師們以此爲契機,設計了“賞自然、讀美景、製作字畫冊”的大單元實踐作業。
一年級的同學們積極參與,通過多種形式展現了自己對自然美景的理解和感悟。 他們觀察秋天的變化,用落葉與課文中表達秋天美景的句子相結合,創作秋色字畫; 他們欣賞夜色美景,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作出以“星空”爲主題的畫作; 他們吟唱採蓮歌,一邊用鉛筆書寫,一邊用彩筆繪畫江南美景; 他們仿寫關於四季的句子,並用色彩畫點綴......
在完成作業過程中,同學們也擁有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完成一本字畫冊、第一次感受詩詞的韻律、第一次對浩瀚宇宙產生遐想......這些都成了他們成長路上的寶貴財富。
大單元整體作業增強了同一單元、不同課時作業之間的結構性和遞進性,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體系,形成連貫的學習思路,構建起完整的知識框架。
例如,在數學學科的大單元作業設計中,教師不僅設置了基礎知識的回顧性題目,如有理數加減法運算練習,還設計了綜合性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實際中將所學知識進行跨課時的應用,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
同樣,在英語學科的大單元作業設計中,不僅涉及單詞、句型和語法的鞏固練習,還通過設計寫作任務和口語表達任務,讓學生在不同的語境中運用所學知識,逐步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完成交際任務,最終形成系統的語言學習能力。
老師們從單元整體的視角對自己教學設計、作業設計等進行系統思考,也可以有效提升作業設計的整體質量。這種方式使得每個作業任務不僅是對知識點的檢驗,更是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
02
跨學科融合深化
讓作業更有用,也更有趣
2024年,北京中小學步入“課程改革年”,跨學科主題學習成爲課改的新看點。據瞭解,十九中一直都在各年級優化和完善跨學科學習實踐,引導學生從書本知識中擡起頭來,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來思考社會生活,解決生活中的真實問題。
今年國慶假期,十九中初一年級的學生們收到了一份富有教育意義和創意的生物學科實踐作業。作業要求他們結合近期學習的生物知識,用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去發現和探索生命現象,並以葉、花爲材料,創作主題爲“我和我的祖國”的拼帖畫,用這樣一種特別的方式慶祝祖國成立75週年。
這項作業涉及了植物細胞的結構、水分對植物細胞的影響、植物色素的存在位置等生物學科知識,學生需要運用這些知識來解釋乾花和葉畫的製作原理。同時,在創作拼帖畫的過程中,學生也需要運用色彩學、構圖學等藝術與設計知識,使作品更加美觀和富有創意。此外,通過慶祝祖國成立75週年的主題,學生還可以融入相關的歷史和文化知識,如瞭解祖國的發展歷程、傳統文化等,使作品更具文化內涵。
一幅幅創意十足的作品,不僅體現了同學們對生物知識的掌握程度,更展現了他們的創造力、動手能力以及文化底蘊。
爲了實現課內教學內容和課後作業內容的融合,發揮作業的跨學科綜合育人功能,十九中在作業設計上打破傳統學科的界限,不同學科的老師羣策羣力,共同設計跨學科的作業項目。
初二物理組以“二十四節氣”爲例,探索如何將初中物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進行跨學科學習,從物理的角度認識“二十四節氣”中的物態變化,以及節氣背後蘊含的文化內涵,並撰寫研究報告。歷史組精心挑選毛澤東不同時期的詩詞,詳細闡述每首詩詞的創作背景,瞭解其反映的革命歷史事件或階段,不僅提升了學生語文的詩詞鑑賞能力,還能從歷史的角度深入理解詩詞背後的革命故事和時代背景......
這樣的跨學科作業設計,既有趣又有用,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他們學習的熱情,同時也拓展了思維,提升了核心素養。不論是日常考試還是學習生活,都能讓學生獲益匪淺。
03
“實踐+實驗”雙拓展
全面育人,多元成長
暑假期間,十九中高一年級的老師和同學的朋友圈被各式各樣的“饅頭”刷屏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饅頭”竟然是一份化學作業。
高一年級化學必修一第一章中學到了碳酸氫鈉的化學性質,因爲碳酸氫鈉在蒸饅頭時起到了化學膨鬆劑的作用,爲了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這一知識點,讓學生體驗化學實驗對生活和社會的影響,高一年級化學組的老師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親手製作饅頭”的作業,也被同學們笑稱是“發麪作業”。
“酵母粉做的饅頭較大,這應該是因爲發酵時間較長,酵母菌充分分解糖類”“用生物蓬鬆劑(酵母)做出來的白白胖胖軟萌可愛,用化學蓬鬆劑(小蘇打+白醋)做出來的黑皮質感又高級”……同學們在朋友圈交流分享自己的作業成果,一時間掀起一陣“做饅頭、學化學”的熱潮。
十九中“實踐+實驗”雙實類拓展作業強調實踐和實驗的重要性,倡導學生運用課堂所學知識與技能來解決實際問題。通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實踐活動和實驗項目,學生們得以將課本中抽象的概念、公式和理論轉化爲具體可操作的任務,從而在實踐中深化理解,在實驗中發現新知。
雙實類拓展作業在引導學生親自動手製作多元作品的同時,也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例如初中語文作業配合古北水鎮研學活動,以小組爲單位,錄製古北水鎮之美。小組成員各司其職,共同協作,攝影師、剪輯師、配樂師、畫面設計師齊上陣。在錄製過程中,學生們不僅學會了如何捕捉古鎮的美麗瞬間,還深入瞭解了古北水鎮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不僅提升了攝影技巧、視頻剪輯等方面的個人技能,還在團隊合作中學會了溝通、協調與相互支持。
04
學科作業體系走向校本化
確保作業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
爲了有效提升假期作業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十九中着力構建了學科作業體系,以單元爲單位研製作業目標,規劃作業類型、作業欄目等,並依據實施逐步完善。
十九中學科作業體系構建流程
在十九中看來,學科作業體系必須堅持“以校爲本”,充分了解本校學生的特點和需求,發揮教師的專業優勢,確保作業具有高度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這種校本化的設計理念使得每一項作業都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既具有挑戰性,又不至於超出學生的承受範圍。
具體到作業設計,十九中的教師們還將認知類型融入其中。例如,記憶類作業主要幫助學生通過“識別”或“回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理解類作業則注重概念性知識的掌握,幫助學生構建更爲清晰的知識框架。應用類作業則更強調學生對程序性知識的掌握,要求學生能夠靈活運用知識,進行實際操作。
近年來,十九中的作業設計理念也不斷創新和突破,努力將學科特點與學生認知水平相結合,注重作業的立意、情境和設問三個核心要素。立意明確了作業的考察目的,情境則爲學生提供了真實的學習背景,而設問的設計則關注思維的啓發和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在作業的設計過程中,教師還特別注重滲透學科方法與思維,幫助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種校本化的作業設計,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得到了家長的廣泛認可,成爲了教育改革中的一個亮點。
編輯 | 京教君
素材來源 | 北京市第十九中學,京城教育圈進行編輯整理和內容補充
今日推薦視頻
歡迎掃碼加入
京教圈學習交流羣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們要是不給京城教育圈加星標,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親們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標!
重要的話說三遍!
然後,多點在看、多點贊、多分享,
不然我們就要失去彼此了……
親們,快加星標,風裡雨裡,
京教君在這裡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