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60年曆史 臺北清真寺第1期修繕完工
臺北清真寺外觀及內裝老化,今年完成第1期修復工程。(北市文化局提供/張芷瑜臺北傳真)
臺北清真寺10日舉辦工程竣工感恩茶會,臺北市長柯文哲也受邀出席。(張芷瑜攝)
在臺北市新生南路上的「臺北清真寺」已有60年曆史,古蹟外觀逐漸老舊,於今年完成第1期修復工程,共耗資2100萬元,北市文化局補助約1120萬元,工程包括屋頂防水、大殿穹頂、外牆花格磚新作開模等,10日舉辦工程竣工感恩茶會,沙烏地阿拉伯、馬來西亞、印尼等多國駐臺代表也共襄盛舉。
臺北清真寺建於1958年,並於1999年被指定爲直轄市定古蹟,爲近代臺灣最早的回教建築,由建築師楊卓成設計,採用伊斯蘭建築風格,主殿爲圓頂,正面設拱圈迴廊,兩側有一對高聳的邦克樓,又稱喚拜塔,回教建築不使用動物圖案,多運用植物或幾何紋樣作裝飾,讓建築呈現高雅清靜之感。
臺北清真寺第1期修復工程,將外牆花格磚新作開模。(北市文化局提供/張芷瑜臺北傳真)
臺北市長柯文哲表示,臺灣的穆斯林兄弟姊妹增加很多,不管是移工、看護及留華學生,還有因爲商務來此上班的人,臺北清真寺讓這些人找到歸屬感與心靈安靜,臺北也舉辦很多活動,諸如每週五的禮拜、每年的齋戒月及忠孝節等重要節日,且全世界非回教國家,只有臺北有開齋節,目前第1期修繕工程已經完成,第2期工程則要到明年五月才結束。
中國回教協會理事長張明峻表示,記得上暑期班、結婚都在這邊的禮堂,一路下來有很多環境老化,早期有過不全面維修,這次則是從1958年來,最大規模的市定古蹟維修,臺北市已成爲全世界非穆斯林城市第二名,北市也很照顧移工,並新增清真餐廳、穆斯林友善旅館等,拉近與穆斯林距離。
文化局表示,臺北清真寺外觀及內裝老化,自2018年起陸續協助完成調查研究及緊急加固工程,今年再協助完成第1期修復工程,修復總共耗資2100萬元,文化局則補助約1120萬元。
文化局說明,第1期修復工程包括屋頂防水、大殿穹頂、前後衛塔修復、外牆花格磚新作開模、大殿地坪修復、排水蟲蟻防治,至室外車道修復等,後續第2期修復工程則包括門窗、室內天花牆面、夜間照明等,估總花費約1000萬元,文化局將補助40%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