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vivo:手機市場的馬拉松,還有很久的路要走
中國的一衆科技公司中,恐怕很難找出像vivo這樣低調的了。
12月30日,vivo的總部東莞,一場60餘位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以及20餘家頭部媒體參與的走訪如期舉行。
規模不小,但似乎“爆點”也不多:不做SoC,不造車,不想幹翻友商;依然把成長放在增長之前。
在這個追劇也要三秒扇耳光,十秒龍王歸位的時代,身處一個競爭烈度如此之高的行業,vivo的數次公開發言與內部價值觀中強調,要將用戶與科技創新看作重中之重,堅守本分,把成長放在增長之前,這是一種近乎古典主義者的經營邏輯。
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Counterpoint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vivo連續三年又三個季度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拿下第一,整體市場佔比高達19.2%。
vivo,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存量時代,新的競爭邏輯
盛宴已過。
自2017年的5億部出貨峰值之後,國內手機市場的出貨量已經陰跌7年之久,2023年的2.6億部出貨,更是創下十年曆史新低。
伴隨銷量下滑一同到來的,是競爭邏輯的改變。
巔峰時期,各大國產手機品牌在發佈會上,微弱的相機測評分數差、系統運行速度對比火藥味十足。那一時期,摩爾定律帶動,芯片性能進步一日千里,屏幕越來越大,電池續航越來越久,充電越來越快。中國頂級最專業的硬件創業者與工程師紅利,托起了中國智能機產業的黃金10年,
在這十年不斷變化的市場中,參數曾是用戶挑選手機的重要依據,一度帶動跑分成爲一門生意。
但當故事進入存量敘事,邏輯開始變了:銷量放緩的同時,用戶的換機週期卻被拉長至歷史最高的51個月,相比單純的堆參數,怎樣讓一部手機,可以爲用戶帶來長達51個月的優質體驗,成爲重點。
只是,誰也沒想到,從虎狼環伺中殺出來,連續三年又三個季度蟬聯國內市場國產手機銷量TOP1的,卻是沒有KPI,沒有太多相關創業故事,甚至一衆同行大佬成爲抖音、微博超級流量,創始人還低調到除了年會幾乎不公開露面的vivo。
與vivo整體銷量領先伴隨而來的,是高端的突圍:2024上半年,vivo蟬聯中國區市場第一之外,還在1000-2000元,3000-4000元和4000-5000元等多個價位段拿下市場份額第一,並在摺疊屏市場擠入前二。
*以上數據來源:國際數據公司(IDC)、Counterpoint
剛剛結束的會客廳活動中,vivo自信滿滿地喊出:“要在高端,在4000+、6000+取得突破,最大的用戶來源是蘋果……通過過去兩三年,我們的努力,我們在影像、OS、遊戲性能,這幾個核心的賽道,我們的差距其實已經很小了,甚至在影像上面已經開始領先。”
一邊是大盤領先,另一邊是高端突圍,vivo究竟做對了什麼?
正和島總編輯陳爲看來,vivo的競爭觀天然與衆不同,vivo的競爭觀是一種“生態觀”、“共榮觀”,員工要開心、夥伴要開心、股東要開心,最重要的,用戶要開心。
而落到價值觀層面,就是長期堅持成長比增長更重要,而成長會帶來企業最大的紅利——複利。
比如,反覆調研過後,vivo發現設計、影像、系統、性能這四個方向,是決定用戶體驗的核心,這也因此成爲vivo近幾年一直堅持不設上限投入的長賽道。其中vivo僅在影像方向,投入就超過了1000人,專利授權1200多件。產品上,從X30系列的專業人像模式,到X70系列實現光學系統全鏈路升級,再到X200的蔡司潛望長焦,每一代都是手機拍照方向的風向標。
再比如,針對特殊羣體,vivo不斷迭代“vivo看見”、“vivo聽說”、“手語翻譯官”、“vivo讀譜”等產品,滿足他們對電子產品的使用需求。
但一個新的疑問產生了:在一個存量市場中做到極致,意義究竟是什麼?
市場不再增長了,
但手機的潛力還在增長
近幾年來,任何在公開場合出現的vivo高管,都無可避免接受轉型連問:
造SoC嗎?造車嗎?
不止外界問,內部也問。尤其是在連續多年蟬聯國內銷量第一後,這種焦慮、渴望與興奮並舉的開疆拓土慾望,一度在公司蔓延。更何況,全球手機市場增長停滯多年,已經不是個秘密。“不再開疆拓土”的vivo,會成爲下一個躺在功勞簿上的諾基亞、摩托羅拉嗎?
vivo的回答一如往常,不造SoC,不造車,專注做好智能手機及智能手錶等與手機強相關的產品。
與此同時,另一個問題也被vivo反拋回去,銷量不再增長的智能機,真的已經足夠完美了嗎?
事實上,手機爲代表的消費電子產業的運行就如同一臺馬力開足的電風扇,從外看,相對恆定,但產業內部,各種細分的創新方向、產業鏈變動,卻如同旋轉的風扇葉片在短暫的週期內高速迭代、輪動不息。而智能手機,距離終極形態,還有很遠的路要走,這些都是vivo的機會。
比如關於手機攝影,vivo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vivo中央研究院院長鬍柏山的判斷是“手機影像的天花板非常高,最終目標是取代絕大部分的單反場景。”基於這一認知,vivo在長達十多年的時間裡不斷對此進行優化,到今年拿着vivo X系列去看演唱會的用戶越來越多,甚至一度帶動vivo X系列在手機租賃市場拿下了一半以上份額。
以創下vivo新機銷售記錄的vivo X200系列爲例,不僅延續了一貫對攝影的極致追求,將蔡司潛望長焦,同時還將5800mAh藍海超大電池、微曲屏幕各種pro甚至max版本纔有的配置,下放到標準版;軟件上,OriginOS 5、藍心大模型、藍心小v更是處處是驚喜。
今年10月,vivo發佈全新自研藍心大模型矩陣:在語言大模型上,千億級藍心雲端大模型,重點優化了意圖理解與分發和任務規劃能力。在端側大模型上,vivo正式發佈全新30億參數量級的藍心端側大模型3B。
基於大模型的能力,vivo還重塑了全新的操作系統底層邏輯:藍河操作系統2不僅是行業首個全棧由Rust語言編寫的操作系統,同時還藉助大模型能力重構了輸入法、電話、筆記、掃描等 15 項剛需功能,構建了平臺化的 AI 公共能力;
同時還搭建了連接服務的框架和平臺,爲開發者搭建的集合開發和分發於一體的智能體平臺,以及針對輕量化和原子化的服務構建的完整的意圖框架體系,讓人找服務的同時,服務也主動匹配人的需求。第三點,構建個人智能系統框架,讓手機成爲專屬個人助理。
然而,這一切在軟件上的野心,都需要硬件去承載。於是,又回到了那個老生常談的話題,vivo,在自研與共研上是如何選擇?
要成爲怎樣的大哥?
在決定自研還是共研之前,在vivo內部會先進行一輪思考,那就是研發最終對用戶體驗有什麼加分?
答案在這個互聯網黑話盛行的時代直白到有些另類。但在萬通集團創始人馮侖看來:好的戰略,一定是簡單、專注、持久。簡單可以形成聚焦,專注可以形成能力,最後纔可以實現持久的行遠。
過去,在大企業中不同部門之間,往往你有你的OKR我有我的KPI。層層的部門藩籬之下,所謂的研發導向,往往變成了不同部門之間數字競爭的遊戲。而在vivo的研發體系中,相比行業內廣泛強調的如芯片、拍照等單點創新,vivo更強調不同單點之間的聯動。
2023年底,vivo創新性地推出了技術品牌“藍科技”,將包括藍晶芯片技術棧、藍海續航系統、藍心大模型、藍河操作系統和藍圖影像等技術整合聯動,形成了統一藍科技品牌。
體現在用戶體驗中,藍心大模型會深度改造藍河操作系統,帶來更聰明更“懂你”的系統級體驗;藍晶芯片技術棧,則會成爲藍心、藍河、藍圖的性能來源,讓系統運行更加的流暢絲滑。與此同時,vivo自研的藍圖影像芯片V3+,也會與藍圖影像中各種自研的影像算法矩陣相結合,從超清畫質、臻彩還原到算力加速,並結合蔡司2億APO超級長焦,實現20倍及以上細節表現顯著提升,並一舉讓vivo X系列成爲這一屆的演唱會神器。
但如何確定自研的邊界?
在消費電子產業鏈中,往往終端打一個響指,對供應鏈而言就是一場地震。終端一自研,上游就“破產”的故事屢見不鮮,過去十年中,僅僅圍繞芯片自研,蘋果與Dialog以及高通、英特爾,一度展開了連續多年的訴訟,互相將對方送上法庭。
vivo無意走蘋果的老路,在胡柏山看來,“手機行業是中國製造和中國科技邁向全球化和高端化的典型代表……好企業讓自己過得好,更好的企業是讓大家過得更好。”vivo想做的,就是那個更好的企業——在仍高速變化的智能手機產業中平衡資源,與產業共創,在量變中達到質變。
知名商業戰略專家周掌櫃將這種與上下游合作共贏的合作模式總結概括爲“超越競爭”,即雁行所產生的上升氣流能夠保證團隊大幅提升效能,這是一種可持續的競爭方式,不像地面動物一樣進行纏鬥,同時通過合作共贏的方式促進組織進化。
比如圍繞芯片,vivo通過與聯發科共創天璣9400芯片,實現了對藍河系統等各種原生AI能力的支持。未來,vivo還將繼續通過與國產IC設計公司深入合作V/Q芯片,讓國內供應鏈更多參與到手機芯片的陣營之中。
圍繞屏幕,vivo X200不僅將全等深微四曲屏幕下放在標準版上,手機一體感更強、四邊等窄,內外R角曲率一致,還採用蔡司大師色彩屏,擁有全鏈路蔡司自然色彩。
影像系統層面,自研技術之外,vivo X200系列還採用蔡司大底T*主攝,配備vivo與索尼聯合定義的全新主攝傳感器藍圖x索尼LYT-818(1/1.28英寸),採用22nm製程工藝,搭載vivo自研VCS仿生光譜3.0技術。
vivo目前有合作伙伴近400家,涵蓋顯示、拍照、電子、結構、半導體等多個領域,合作十年以上的夥伴達25%,在某些領域(半導體)十年以上的合作伙伴多達100%,還有一些夥伴營業額由十幾億做到上百億,甚至在此期間上市。與此同時,vivo的付款時限也是全中國最好之一。
從軟件到硬件,從攝影到操作系統,從單點突圍到技術聯動,中國企業家總編輯劉東華將vivo的這種成功之道總結爲:“自在從容的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做本分的極客,把你最相信的東西做到極致。”
vivo的手機馬拉松,沒有終點
爲什麼國內手機市場最終的贏家會是低調的vivo?
或許,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互聯網的無邊界擴張,給了我們一種錯覺,那就是優秀的企業,應該像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擴張一樣,集中精力攻打一個城池,攻下之後,轉移目標,換下一個目標,實現組織與版圖的無邊界擴張。
在這一背景之下,專注自身節奏,持續爲消費者和產業創造價值的vivo,一度成爲那個不合羣的存在。然而,帝國的短暫如曇花一現;多數巨頭的無邊界擴張最終也相繼迴歸到最擅長的幾個領域之中。
在衆多人以爲手機是個閃電戰,2017年後不再大幅增長的手機市場是個雞肋的時候,vivo,則將其看作一個沒有終點的馬拉松,不一味地模仿頭部企業,始終以用戶爲中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大道至簡,但真正在這場漫長馬拉松中始終堅持的玩家,寥寥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