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媽媽準爸爸,如出現這些情況,儘快就醫!|健康總動員
在我國
早產的發病率
大概在5%到10%之間
每年有數十萬的新生兒早產
幫助準媽媽預防早產
讓寶寶儘量足月出生
一直是產科的重要課題
本期嘉賓
閔行區婦幼保健院婦產科 郭菁
早產簡單來說就是寶寶還沒足月、提前出生了,具體指懷孕達到28周但還沒滿37周時分娩的情況。早產兒呼吸、心臟、免疫系統往往發育得不夠成熟,所以出生後需要特別的照顧。
早產的徵兆——宮縮
其實,在孕晚期有些輕微的宮縮是正常的,通常不規律、沒有明顯痛感,而且不會引起宮頸管縮短或宮口擴張。但如果宮縮逐漸規律、變強,同時伴隨陰道出血或分泌物增加,甚至宮頸開始變化,就可能是真性早產,建議準媽媽儘快就醫,及時評估情況。
根據宮縮和宮頸變化的情況,早產有兩種情況。在先兆早產階段,準媽媽會出現規律的宮縮(每20分鐘達到4次或更多),並伴隨宮頸管逐漸縮短,但宮口還沒有明顯擴張。如果宮縮持續,並且宮頸管縮短的同時宮口擴張達到2釐米或更多,就進入了早產臨產階段,這就意味着分娩啓動了。
早產高風險人羣準媽媽注意
母體因素:較年輕(小於18歲)或較年長(大於35歲)的孕婦,體重偏瘦、妊娠間隔較短(少於18個月)的準媽媽。
生育史:曾經有過妊娠中期流產或早產史。之前的妊娠可能對宮頸或子宮造成了一定的損傷,影響到胎兒的正常發育和妊娠維持。
子宮和宮頸問題:子宮的結構問題、宮頸機能不全等,必要時可能需要通過藥物干預或手術治療(如宮頸環扎)。
多胎妊娠:雙胞胎或更多胎兒的妊娠。
孕期出血、胎兒發育異常、羊水過多或過少等問題也會使早產的風險增加。
此外,孕期吸菸、過度壓力也是增加早產風險的重要因素。
科學管理 預防早產
1.定期產檢。產檢可以幫助醫生早期發現孕期的“早產信號”,如宮頸縮短、胎盤異常、宮縮頻繁等,並可以及時採取干預措施。
2.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戒菸、限酒、遠離二手菸。情緒管理也同樣重要,適當的放鬆練習、聽胎教音樂或進行輕鬆的散步,都能幫助緩解壓力。
3.確保攝入均衡的營養。特別是充足的蛋白質、維生素、鈣、鐵等礦物質。這不僅有助於胎兒的正常發育,預防準媽媽貧血等孕期常見問題。
4.孕中晚期關注宮頸長度。如果產檢測得宮頸長度低於25毫米,就被認爲有較高的早產風險。這種情況通常用藥物治療,以防宮頸過早打開,嚴重時需要進行宮頸環扎手術,通過“縫合”方式幫助宮頸保持閉合狀態,延緩分娩的發生。
出現早產風險 不建議絕對臥牀
目前的研究顯示,絕對臥牀可能帶來一些潛在副作用,包括肌肉萎縮、骨質流失、血栓風險增加,甚至對準媽媽的心理健康也有不良影響。因此,除非遇到特殊的高風險情況,比如胎盤早剝、嚴重的宮頸功能不全等,可能需要減少高強度活動、避免長時間站立或久坐,保持適度活動則是可以的。
減少早產風險 準爸爸們應注意
營造無煙環境,二手菸和三手煙都會影響準媽媽和胎兒的健康,增加早產的風險。因此,準爸爸應該儘量戒菸,或者至少在家外吸菸,確保準媽媽不接觸到二手菸。
陪伴產檢,提供心理支持。這不僅讓準媽媽感到更安心,還能幫助準爸爸更好地瞭解寶寶的發育情況。
分擔家務,減輕負擔。在孕期,尤其是孕晚期,準媽媽的身體負擔會逐漸加重,容易感到疲勞。準爸爸主動分擔家務,幫助準備飯菜、打掃衛生,爲準媽媽按摩,可以緩解她的身體不適,幫助她得到更多休息。此外,準爸爸也可以陪準媽媽一起散步或者做些輕柔的孕期瑜伽,既有助於保持體力,維持健康的體重,也能增進雙方的感情,舒緩壓力,減少早產的潛在風險。
出現早產 通常這樣治療
出現早產時,首要目標是保障母嬰安全,並儘量延長孕期,爲寶寶爭取更多發育時間。
羊水沒有破裂時,醫生會盡力延長懷孕時間,爭取到34周左右;如果羊水已經破裂,則會根據具體情況採取緊急措施,確保母嬰健康。
出現規律的宮縮,醫生通常會使用宮縮抑制劑來減緩,雖然有時無法完全阻止早產的發生,但可以爲促進胎肺成熟的治療和宮內轉運爭取寶貴的時間。
妊娠期不足34周,通常使用糖皮質激素藥物,幫助寶寶的肺部儘快成熟。這樣,即使寶寶提前出生,也能減少出生後呼吸困難的情況。
對於早產兒腦部發育問題,醫生還會使用硫酸鎂,幫助保護寶寶的腦部發育,減少發生腦癱等神經系統問題的風險。
激素類藥物副作用 不必過度擔心
雖然使用激素類藥物可能會帶來一些短期的副作用,但這些副作用通常是可控的,並且治療帶來的好處遠大於可能的風險。因此,對於即將早產的準媽媽,尤其是預期將在一週內分娩時,使用糖皮質激素是常規且必要的治療措施。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記者:汪婷婷 楊文卓(實習)
編輯:陳依婷
初審:湯婧嫺
複審:姚怡瑩
終審:徐雷冰
轉載請註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