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40萬起,理想前總裁改行做家裝

「核心提示」

給中產造車,給中產裝修,哪個更難幹?花30萬買理想的車主們,會花40多萬裝修嗎?‍‍‍

2022年,一次腿傷,讓李想生活上的好兄弟、事業裡的好夥伴沈亞楠在家休養了半年,空閒中他琢磨起自己上一年在裝修上遭遇的坑。

裝修一直是個水深坑多的大工程,流程長、環節多,缺乏標準化,報價不透明,很多人的裝修體驗感都不好。這讓沈亞楠延伸出創業的衝動:結合數字化技術,通過標品化、模塊化解決傳統家裝模式中的痛點。

這些想法,最終促成了"棲息地"的誕生。

今年4月末,沈亞楠宣佈辭去理想汽車CEO一職,進入以前從未涉足過的賽道——家裝。爲了支持這位前CEO,理想汽車也聯合石頭科技等,爲其投出了第一桶金。

有趣的是,智能住宅品牌棲息地的目標人羣定位,與理想基本一致,甚至可以說是想複用理想汽車的客羣。

理想的目標,是讓城市中產家庭們花30多萬,買一輛大空間奶爸車,週末可以帶着孩子們出遊玩耍;而棲息地要解決的是,通過自己一套整體落地、智能化解決方案,讓這些中產們花40多萬,省力省心地裝修家裡的三室兩衛。

不可否認的是,棲息地確實有它的前沿性。但前有老牌家裝企業、上市十年的東易日盛陷入停工、欠薪、虧損10個億的負面輿情,提示着當前地產行業徘徊週期底部,給下游家裝行業帶來的巨大壓力。另一方面,家裝行業自身的變革從未停止,同一賽道的競爭者已經搶跑。

這種情況下,棲息地還能如願成爲擾亂家裝行業的"新物種"嗎?

家裝界的理想汽車,想用造車的方法搞裝修

理想汽車的起源是"車和家",對於李想來說,汽車是移動的家,理想汽車希望給人回到家的感覺。沈亞楠的創業演繹了"車和家"的另一個路徑,用造車的方式打造一個智能化的家。

沈亞楠經歷過裝修的痛苦,自己跑建材市場,逐項覈對物料報價,爲了實現智能化,手機裡裝了17個APP。據晚點LatePost報道,李想也與沈亞楠分享過自己經歷的裝修痛苦,他不得不設計OKR管理自家的裝修團隊。

最終,沈亞楠決定辭職打造智能住宅品牌名"棲息地",主體公司爲楠社科技。他也拿到了李想的投資。

公開資料顯示,楠社科技的Pre-A 輪由理想汽車領投,石頭科技、新北科創基金等投資方跟投,加上天使輪融資,累計金額6.53億元。

有接近"棲息地"的人士告訴《豹變》,在正式對外宣佈之前,棲息地已經醞釀了兩年,招人給價不低,但要求比較高,這似乎繼承了理想汽車對待人才的態度:不吝惜付出,但後期要求同等甚至更高的回報。不過,棲息地幾乎不從理想汽車內部挖人。

這一點似乎是基於棲息地和理想汽車的深刻連結。

客羣方面,沈亞楠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公司已經做了幾十個客戶。根據棲息地聯合創始人張翔的微博內容,這些客戶中有來自理想汽車車主,甚至也有汽車測評博主的身影。

定價上,棲息地目前主推的產品是L32,針對三房兩廳兩衛的戶型。以套內面積90平米計算,整體裝修費用爲39.98萬元,大概相當於一輛理想L9的價格。

目前,棲息地剛起步,更像是理想汽車針對已有或潛在用戶需求的再挖掘。如果從這個角度看過去,或許理想汽車品牌價值幾何,也在接受新的檢驗。

公開發言中,沈亞楠也曾不止一次將造車和裝修做類比。在接受《Tech星球》採訪時,他以福特汽車爲例:福特做T型車之前,行業中的主流做法是用零部件組成一個車。"後來福特覺得又貴又慢,質量還不好,開始自己研發,才成了大公司。"

而棲息地在做的,則是如造車一樣,嘗試用模塊化的方式做家裝。他們將全屋的裝修項目,如烹飪、水槽、操作檯等,看作標品化的汽車零件,拆解成標品化模塊,先在數字世界中組裝,再在物理世界裡重裝一遍。換句話說,他們售賣的是模塊和模塊的組合關係。

這樣操作的好處是,模塊生產時間確定,可以很大程度地保證後期交付時限,同時價格透明,幾乎從源頭上杜絕了家裝行業的老問題:惡意增項。

但"把數字化的產品在物理世界重裝一遍",看起來相當理想,真正落地依然要由裝修工人來實現,這個羣體仍然來自傳統裝修行業。沈亞楠本人也在採訪中承認,設計師是很難詳細到每個管、釘子的連接上的。"大部分情況是工人現場自己去琢磨怎麼連是最合適。"

40萬起,理想車主買賬嗎?

此時宣佈品牌誕生,棲息地一定繞不過一個問題:房地產市場這麼差,是做家裝的好時候嗎?

其實,早在棲息地最初籌備的兩年前,市場對大環境的預估遠沒有這麼悲觀。另一方面,棲息地瞄準的更主要是存量市場的二次裝修。

在棲息地公佈的定價中,主推產品L32起步裝修近40萬,超出的部分按照每平米2000多元左右計費,根據此前《豹變》獲得的產品清單,這其中其實不包含沙發等軟裝。

雖然企業方給這一產品的定位是,年收入35萬以上、有兩個孩子、共五口人一起生活的中高收入家庭。但產品發佈後,"太貴"的質疑聲不少,棲息地合夥人張翔還在微博針對這一點進行了解釋。

貝殼研究院此前發佈的數據顯示,2023全年,全國整體家裝市場中,57.83%的裝修需求來自二手房,而在一線城市,這個比例更是高達75.56%。

但另一方面,消費降級同樣在深刻影響家裝市場。

2023年,全國40.36%的家裝消費者預算在10萬元以內,佔了絕大多數,願意花費31萬元及以上裝修的人羣只佔6.26%。

而在這6.26%中,相當一部分人對"家"的期待,不是如棲息地一樣,由諸多"標品"組成的房子。

從需求端來說,棲息地的客羣其實和精裝房的受衆羣體相對重合,即願意爲了省時省力,讓渡部分個性化設計和居住調性的羣體。更重要的是,預算充足。

在沈亞楠看來,每年中國有三百萬家庭會買30萬以上的車,一個正常的家庭裝修預算怎麼會低於買車預算。

不過,在過往的現實中,影響家庭裝修預算的更主要是當期現金流,當中產們生完二胎咬牙換進大房子,背上房貸、準備裝修的那段時間,也正是現金流枯竭期。而裝修需要按流程付現,真金白銀立馬掏出去,於是"自己動手""窮裝"成爲很多人無奈的選擇。

當然,未來隨着"二次裝修"的消費者教育完成,或許棲息地的獲客邏輯也可以形成完美閉環。

目前棲息地提供的服務可以拆解爲兩部分:一套家裝層面的SaaS服務和傳統整裝服務。實際上SaaS服務並不是利潤的主要來源,卻是投入的主要方向。目前棲息地的團隊將近500人,其中一半是研發人員,研發投入超過一個億。

真正的利潤來源其實是全屋定製的櫥櫃等。根據沈亞楠接受採訪時對外公佈的信息,公司的核心產品包括全屋控制系統、智能化控制系統,自研設備如全熱交換新風機,還自建了木作工廠。

上述接近棲息地人士表示,楠社科技在常州的生產線共有八條,目前一條已經投入使用。根據招聘網站上掛出的木工、油漆工等崗位要求,常州工廠目前正在運行的生產線,或爲板材類全屋定製的生產線。

要想切入全屋智能領域,除了優質、差異化的SaaS服務,從傳統家裝供應鏈上獲取低價高質的產品和裝修團隊也很重要。

而沈亞楠本人的履歷幾乎集中在互聯網公司,供應鏈也有涉獵。棲息地合夥人張翔則出身華爲,曾參與理想、榮耀、大疆的出海業務。兩人其實從未涉足過裝修行業。接受採訪時,沈亞楠也曾表示,公司目前確實缺乏對居住產品真正瞭解的人。

部分棲息地的員工來自萬科和龍湖的精裝房屋團隊,在沈亞楠的口中,"這些人是最接近於做過產品的人。"

破局者會是"棲息地"嗎?

住宅產品從設計到落地的複雜程度,比汽車更高。原本沈亞楠覺得"車都造出來了,家裝行業不是更簡單",創業後他對媒體感嘆,"家裝這行業水更深"。

以智能控制系統爲例,以往的報道中透露,棲息地的這套系統要控制所有電器。但事實上,因爲通訊協議和技術標準的不同,市面上不同品牌的智能家居產品大多無法達到互聯。

爲了走通這條路,棲息地選擇了成本極高的路徑:自研。

就目前棲息地方面提供的產品配置來看,空調壁掛機來自美的,如新風、燈等都是採用棲息地自研的產品。但如冰箱、洗衣機等普遍涉及互聯的智能家居,其實並未納入配置清單。

《豹變》注意到,棲息地的Pre-A輪的投資者中包含石頭科技,這是一家做掃地機器人起家的智能家居企業,產品目前已經拓展到洗烘一體機等領域。石頭科技和棲息地日後是否會有所合作,目前仍值得期待。

實際上,使用數字化的技術做整裝在裝修業內已經不是新鮮事,包括貝殼在內的企業已經早有涉足。而棲息地想要躋身的全屋智能賽道,也並不完全是一片空白。

比如背靠美的置業的睿住智能,同樣在嘗試"智能化的家",而非單獨的"智能家居"或"智能電器"。他們和棲息地的區別是,美的已經有比較豐富的智能家居生態可以接入,省去了設備全自研的成本。

另外,不同於棲息地,睿住智能最初選擇了背靠美的置業做to b業務,而非toc起家。事實上,越重資產投入的行業,越講究現金流,現金流則是要靠大單產生的,to b業務的發展方向似乎更爲穩健。

根據沈亞楠在採訪中的表述,目前棲息地做了幾十個客戶,截至目前還沒有直營店落地。坊間傳聞,第一批客戶中包含李想。

不過,有棲息地的工作人員告訴《豹變》,目前棲息地在北京順義有樣板間可供參觀,北京門店也將在下個月落地朝陽公園附近。與此同時,上海的門店和樣板間或也將在6月落地。

這位後來者正在加快擴張的腳步。

早在棲息地誕生以前,智能家居賽道已經跑了相當多年,包括小米在內的諸多企業,都在通過鋪產品的方式逐漸擴大市場,嘗試打造智能家居的生態。而如睿住智能、棲息地這類新興勢力,則是從系統本身着手,再向產品端延伸。

這可以看作兩種思維模式或是兩種實現路徑,究竟哪種方式跑得更快,哪種方式能夠真正成爲破局者,現在下結論還太早。

但有一個趨勢幾乎是確定的,那個廣袤的、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裡,科技終究要把傳統行業重新做一遍,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