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甲戰鬥車輛:履帶與車輪誰能更勝一籌?

說起輪式車輛,有幾款因既先進又令人畏懼的特質而嶄露頭角。

通用動力公司的食人魚 V 型、斯特賴克以及萊茵金屬拳擊手是市場上技術最爲先進的幾款步兵戰車,不過要是沒有新石器時代的發明,它們根本沒法跑起來。

我們會指出輪式車輛的一些顯著優點,進而參與到輪式和履帶式到底哪種更好這一似乎永無止境的爭論當中。

其中一個優點是速度;簡單來講,輪式車輛能跑得更快——不過這得看路面狀況。

在城市街道上把一輛坦克和一輛輪式車輛並排擺着,結果一目瞭然。

今年早些時候,在美國,履帶式車輛無法在城市行駛而不造成破壞這一問題成了焦點,當時華盛頓特區當局表示,如果在 7 月 4 日的閱兵式上部署它們,就會破壞首都的街道。

當然啦,要是這不是你自己的城市,而是世界上某個偏遠角落的城市,破壞城市街道就沒那麼重要了。

澳大利亞國防科學與技術集團在 2017 年委託蘭德公司出具的一份報告,詳細說明了這在北約科索沃維和任務期間如何成爲美國的一個難題。

蘭德報告進一步指出:“輪式車輛在道路機動性、維護成本的節省以及減少乘員和班組成員疲勞方面表現更佳”。

維護和修理的便利性是選用輪式平臺而非履帶式平臺的另一個優勢所在。如果坦克被擊中且履帶斷開,它就無法移動,而如果輪胎爆胎,由於防爆技術,車輛通常能夠行駛足夠遠以脫離危險。

隱身是輪式車輛表現出色的另一個領域。由於履帶式車輛尺寸較大,移動它們需要更大的力,而更大的力意味着更多的噪音,而輪式車輛則更有利於實現更安靜的行駛方式。這種觀點是 1998 年美國一份有關兩種系統優點報告的重點,該報告稱:“從好的方面來說,輪式平臺在移動時產生的噪音特徵較小,主要是由於行駛裝置的振動較小以及金屬與金屬的接觸較少。”

克勞斯-瑪菲·韋格曼(KMW)豹 2A7。來源:德國聯邦國防軍。

當您的任務讓您偏離常規道路——正如戰鬥中經常出現的那樣——輪式車輛往往會陷入困境。

美國的報告解釋道:“從機動性的角度來看,履帶式車輛爲需要在包括極其艱難地面在內的各種地形上運行的多功能平臺提供了最優解決方案。”在車輪陷入困境的地方,履帶因其表面積增大和驅動力而提供了更好的解決方案。

履帶式車輛表現出色的另一個方面是有效載荷,這同樣取決於表面積。坦克能夠攜帶的武器和裝甲數量取決於車輛的承載能力。裝載相當重量的輪式系統一旦遭遇哪怕稍有泥濘的地形,就會下沉且無法移動,這樣的輪式系統在戰鬥中便毫無用處。

正如蘭德報告所說,“履帶式車輛在越野機動性、重量增長的靈活性以及在戰場上戰鬥和生存的能力方面顯示出了優勢”。

履帶式車輛還具有提高生存能力的優勢,特別是在面對輕武器射擊時。一份英國陸軍野戰手冊描述了在伊拉克戰爭期間,重裝甲車輛是如何讓在巴士拉的輕武器射擊失效的,從而能夠安全地運送部隊。隨着西方國家最近的作戰行動在很大程度上傾向於反叛亂,在受到保護的同時進行機動的能力是履帶系統的一個明顯優勢。

1998 年的美國報告也探討了生存能力的優勢,報告稱:“從生存能力的角度來講,履帶式車輛有着更小的輪廓、更小的體積、更強的機動性以及更好的防彈保護,形成了一種平衡,相當於一個生存能力更強的平臺。”

這種生存能力爲車內部隊提供了極大的保護,使得履帶式車輛成爲將士兵從 A 點運送到 B 點的更優選擇,不過速度較慢。

履帶式車輛的另一個優勢在於其改變方向時的機動性。

履帶能讓車輛原地轉彎,從而使其瞄準和導航更加容易。這便是履帶的優勢。

雖然它們在城市環境中速度慢且笨重,但憑藉其樞軸轉向,它們能更輕鬆地在狹窄的城市空間行駛。

能夠原地轉彎並在小巷中尋找掩護,這意味着在緊急情況下,履帶式車輛能夠迅速撤離,而輪式車輛可能會被困在試圖進行三點式轉彎的過程中。

這種樞軸轉向在狹窄的山路上也非常有用,進一步提升了履帶式車輛的越野性能。

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可重構輪軌混合動力系統。圖片來源:DARPA。

“隨着新技術和系統的引入,車輛類型之間的區別正在變得模糊。”這是蘭德公司報告中的一項關鍵發現所寫的內容。

這並不意味着二戰風格的半履帶車會重新投入戰鬥。但新的混合動力系統正在研製當中,例如 DARPA(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的可重構輪軌(RWT)系統,它提出了爲何不能二者兼得的疑問。該系統的運行方式類似於傳統車輪,但可以瞬間轉變爲三角形履帶。這個系統——安裝在悍馬車上,而非裝甲戰車——結合了兩種方式的優點,按需提供速度和牽引力。該開發距離投入使用還爲時尚早,但它是 DARPA 在“地面 X 車輛技術”計劃下更廣泛推動機動性的一部分,旨在減小車輛尺寸和重量,並讓美國軍方的大多數陸地系統能夠征服各類地形。然而,這些技術仍處於早期開發階段,何時投入使用尚無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