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今年第1號地震史上最晚「對能量釋放沒太大幫助」 氣象署回應了
中央氣象署表示,花蓮近海今天凌晨2點01分發生芮氏規模4.0有感地震。圖/氣象署提供
中央氣象署表示,花蓮近海今天凌晨2點01分發生芮氏規模4.0有感地震,地震專家、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過去多在1月上旬就會發布第001號有感地震報告,今年是最晚發的1年,且規模僅4.0,對能量釋放沒有太大幫助,要居安思危。
氣象署今天凌晨發佈花蓮有感地震,震央在花蓮縣政府南方9.9公里花蓮縣近海。郭鎧紋指出,地震中心終於發今年第001號顯著有感地震報告,這是最晚發的一年,其他年份多在1月上旬就會發布,第二晚的是2007年1月14日,第三晚的是2018年1月12日。
他表示,每年平均約會發布130個顯著有感地震報告,過去第001號顯著有感地震報告較晚發佈的2年,分別爲2007年共發佈91次有感地震報告,低於平均值,2018年則發139次,高於平均值,代表第001號發得早或晚未有特殊意義。
郭鎧紋指出,一般若間隔太長時間沒規模6以上地震,代表能量無法釋放,反而要居安思危,今天凌晨雖有發佈有感地震報告,但規模僅4.0,對能量釋放沒有太大幫助。
氣象署地震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一般地震發生是否異常主要是看地震的間距,每年平均會有120至130個有感地震,平均1、20天就會發生一次,去年12月31日發生最後一個有感地震,今天距離那次約20天,間隔時間在正常範圍內,過去最久甚至有間隔35天。
他表示,年份只是人類賦予的時間意義,地震仍要以間隔時間爲主,此外,影響地震發生因素還包括其他地球物理現象,像是地形變化等都會有影響,因此不用太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