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示警 亞洲進入全新飛彈時代

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資深研究員潘達表示,亞洲即將進入全新的「飛彈時代」。圖爲北韓試射飛彈。(朝中社)

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資深研究員潘達(Ankit Panda)表示,亞洲即將進入全新的「飛彈時代」。隨美國、中國、南北韓、日本及臺灣爭相擴充武力,2030年代將有數千枚飛彈佈滿印度太平洋地區。

潘達10月底於上述智庫發佈的報告《印太飛彈庫─避免情勢惡化並降低升級風險》主張,不停惡化的地緣政治局勢持續推動印太地區國家對飛彈進行鉅額投資,擁有新型飛彈的國家在面臨嚴峻的國防挑戰後,開始重視遠距離攻擊能力在威懾敵軍和實際作戰中的價值。

潘達接受《日經亞洲》訪問時表示,危險在於「傳統飛彈系統與核戰風險兩者的交錯」。他說,最令人擔憂的是,一旦中國和北韓等國家認定傳統飛彈以他們的領導政權爲目標,訴諸核武的可能性便大幅提升。

美國與前蘇聯於1987年簽署《中程飛彈條約》後,同意銷燬所有特定射程飛彈,非該條約簽署國的中國卻能自由擴張武器儲備。潘達受訪時稱:「這項條約爲印太地區的局勢帶來32年的可預測性」,美國與俄羅斯前後退出,該條約於2019年正式失效後,以美國爲首,南韓等印太各國便開始擴增飛彈。

受限於情勢,印太地區短期內出現類似《中程飛彈條約》正式軍備控制的可能性極低。如今,降低風險的最有效干預措施是單方面改變地區國家的力量態勢、溝通意圖和規畫常規軍事行動方式。

報告建議美國的盟國(澳洲、日本與韓國)加強被動防禦,並強化盟國聯合作戰策略。若情況允許,美國應聯合其亞洲盟國共同演練,確認盟國的軍事能力足以遏止地區衝突升級爲全面戰爭。此外,報告同樣建議印太地區其他國家重視飛彈問題,合作建立東亞飛彈數據共享中心,提高資訊透明度,並將飛彈問題列入區域性組織的議程中,確保各國在戰時可運用的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