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可保留制服 但不硬性規定
專家、民團認爲,隨着學生愈來愈主張穿衣的自主權,多數學校仍靠制服方便管理校園安全,化解衝突的作法可以保留制服,只要求學生在重要活動場合時穿。圖爲學生示意圖。圖/AI生成
穿不穿制服引論戰,專家、民團認爲,隨着學生愈來愈主張穿衣的自主權,多數學校仍靠制服方便管理校園安全,化解衝突的作法可以保留制服,只要求學生在重要活動場合時穿,其餘可讓學生自由發揮,訂下辨識學生的方法即可。
臺灣多元教育家長協會理事長蕭素英認爲,日治時期開始要求穿制服,甚至還要繡名字、學號,隨着教育鼓勵多元開放,各校校服需求不同,例如國小、國中是安全考量比較多;但高中則多傾向對學校的認同度。
蕭素英說,學生年紀愈長,更希望有選擇穿衣的自主權,校服規定的確應有更多討論,安全及服儀管理可用技術解決,迴歸各校去討論,只是討論過程還是要注意是否符合多元開放,甚至依照性平教育法,學校不可以因個別學生不遵守生理男、想去穿女生制服而被懲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認爲,學校還是可以保留制服,但不用強制學生一定要怎麼穿,校方能要求學生參與重大集會時穿校服,適度保有學生的穿着自由,也不會徒增管理困擾。若要一口氣廢除校服、全面穿便服,各方面都衝擊過大,學生反感的是因服儀被懲罰,若沒有懲罰,就不會因爲規定而反感。
張育萌認爲,現在大部分學校會強制學生統一購買制(校)服,但的確有些服裝幾乎不會穿到,如領帶、領結、西裝外套等;學校可採折衷方式管理,例如開放學生在校服內能有自己需求的服裝。
臺北市教育局長湯志民說,有些學校還是希望學生穿制服,主要出於在校園內好辨識、管理,其實校園有圍牆、警衛,制服發揮作用不大,且就算到外參加比賽,大多學生也是穿班服、運動服。
湯志民說,學校可採折衷辦法,讓各班去設計班服,選擇自己喜歡的樣式、材質,再把校名放上去,同樣有辨識效果,學生也能發揮創意,若正式典禮,再考慮讓學生可以統一穿制服,但無論如何都不必爲不穿制服去責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