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之二|加強建築全過程節能降碳管理 推動建築領域綠色低碳發展
建築領域是我國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領域之一。隨着人民羣衆對建築居住環境需求的日益提高,建築能耗和碳排放還將快速增長,加快推動建築領域節能降碳意義重大。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加快推動建築領域節能降碳工作方案》(國辦函〔2024〕20號,以下簡稱《工作方案》),聚焦提升新建建築節能降碳水平、推進既有建築改造升級、強化建築運行節能管理等方面提出了12項重點任務,爲推動建築領域節能降碳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對於加快提升建築領域綠色低碳發展質量、滿足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具有重要意義。
一、提升新建建築節能降碳水平
提升新建建築節能降碳水平,是從源頭推動建築領域節能降碳的重要保證。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城鎮化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建築規模和人均建築面積還將保持剛性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對建築功能和室內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必然會對建築能耗和碳排放強度控制形成壓力。爲此,《工作方案》提出,優化新建建築節能降碳設計,大力推廣超低能耗建築,推進綠色低碳農房建設,嚴格執行建築節能降碳強制性標準,爲推動提升新建建築節能降碳水平指明瞭方向、明確了要求。
提升建築節能標準是提高新建建築節能降碳水平的關鍵抓手。《工作方案》也明確提出,區分不同階段、建築類型、氣候區,有序制定修訂一批建築節能標準,逐步將城鎮新建民用建築節能標準提高到超低能耗水平。在工作實踐中,經濟發達和技術成熟等具備條件的地區應率先提升新建建築節能降碳水平,加快推廣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零碳建築,積極培育領軍企業,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鏈,持續降低新建建築能效提升增量成本,爲大規模推廣奠定基礎;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築要積極按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零碳建築標準建設,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二、推進既有建築改造升級
我國既有建築總量大,能耗和碳排放強度高,節能降碳改造存在較大難度。多年來,我國持續推進既有建築節能降碳改造,已累計完成改造面積超24億平方米,取得了積極進展。但從實際情況看,受制於技術、資金等條件限制,既有建築整體能效依然不高,大量2000年前建成的北方居住建築節能水平低於50%,2010年前建成的夏熱冬冷、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築普遍缺乏節能措施。這些建築還將持續運行較長時間,亟需在技術、產業、資金等方面協同發力,加快推進節能降碳改造,有效提升建築節能降碳水平。
《工作方案》明確,居住建築節能改造部分的能效應達到現行標準規定,未採取節能措施的公共建築改造後實現整體能效提升20%以上。對於城鎮既有建築,各地區應全面開展城鎮既有建築摸底調查,以城市爲單位制定既有建築年度改造計劃,明確重點用能設備、外牆保溫、門窗改造等重點內容,結合小區公共環境整治、老舊小區改造、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等工作統籌推進;對於農村既有建築,應堅持農民自願、因地制宜、一戶一策原則,對房屋牆體、門窗、屋面、地面等進行菜單式微改造,有序推進改造工作。
三、強化建築運行節能降碳管理
建築運行階段是建築消耗能源和產生碳排放的重要環節。強化建築運行節能降碳管理,是以較低成本提升建築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有力抓手。目前,我國居民行爲節能引導機制還不健全,人走不關燈、不斷電的現象普遍存在。一些大型交通場站、學校等公共場所缺乏嚴格的節能管理規定,製冷、採暖、照明等設備能源浪費較爲嚴重。爲加快推動解決這些長期存在的問題,《工作方案》對強化建築運行節能降碳管理作出部署,要求加快淘汰低效落後用能設備、建立公共建築節能監管體系、建立執行公共建築室溫控制機制、開展重點用能設備調試保養等。
各地區、各有關方面要按照《工作方案》部署要求,加強公共建築和居住建築運行節能降碳管理。對於公共建築,應科學制定能耗限額基準,依法開展建築冬夏室內溫度控制、用能設備和系統運行等情況檢查,督促建築管理單位定期開展空調、照明、電梯等重點用能設備調試保養。對於居住建築,要結合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大高效節能家電等設備推廣力度,鼓勵居民加快淘汰低效落後用能設備。同時,要充分利用全國生態日、全國節能宣傳週、全國低碳日等宣傳平臺,廣泛開展節能降碳宣傳教育,引導全社會自覺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從源頭杜絕建築運行階段的能源浪費。
四、推動建築用能低碳轉型
積極發展建築可再生能源和餘熱利用,提高建築電氣化水平,是實現建築用能低碳轉型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建築用能結構中的化石能源消費佔比依然較高,如部分地區冬季取暖仍消耗大量煤炭,二氧化碳和大氣污染物排放量較大。爲此,《工作方案》對推動建築用能低碳轉型作出部署,要求結合實際加大建築領域光伏、餘熱、地熱等能源資源應用力度,提高採暖、生活熱水、炊事等電氣化普及率。
從有利條件看,我國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與產業發展已爲建築用能低碳轉型奠定了良好基礎。我國是世界第一大太陽能熱利用產品、光伏產品、熱泵等設備生產國,在市場規模、產品性能等方面都具有領先優勢。此外,我國建築光伏系統快速發展,已建成世園會中國館、雄安高鐵站等多項示範工程。下一步,應加快試點推動新建建築光伏一體化建設,加強既有建築加裝光伏系統管理,因地制宜推進熱電聯產集中供暖,積極支持建築領域地熱能、生物質能、太陽能供熱應用和火電、工業等餘熱利用,有序提高建築電氣化水平,切實優化建築領域能源結構,有效降低碳排放水平。(徐偉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