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粉碎十大“科學”流言
基因檢測能“劇透”孩子天賦?用保鮮膜包裹食物加熱會致癌?二維碼很快會被用完?這些在網絡上流傳的所謂“科學道理”,你是否還在深信不疑?
12月29日,由北京市科協、北京市委網信辦主辦,北京廣播電視臺、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承辦的“智止流言 探求真知——‘科學’流言求真榜十週年發佈活動”在京舉行,多位專家爲公衆梳理並“粉碎”過去10年在網絡上廣爲傳播的十大“科學”流言,幫助公衆明辨是非。
採集孩子的口腔黏膜細胞樣本,就能用基因技術分析其智商、情商等指標,評判孩子未來能否成才?“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檢驗醫學科主任醫師趙秀英說,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實驗或文獻研究證明天賦與人類哪些特定的基因有關,天賦潛能受生長環境、教育、營養以及生活習慣影響的文獻反而有不少。因此,這樣的檢測與預測沒有科學依據。
她告訴記者,從科學本身來講,基因決定性狀只是一個基本的概念,但基因與基因之間的關係非常複雜。一個人帶有與某個性狀相關的基因位點,但這個基因位點可能與另外很多其他的基因位點的存在、表達相互作用,這種基因之間相互作用的調控網絡非常複雜,受到諸如環境因素、基因甲基化等影響,目前這些調控網絡尚未被研究透徹。即便使用更加科學嚴謹的方法,檢測基因進行關聯疾病預測,也很難做到100%準確。
近年來,老年人“吊頸健身”走紅網絡。只要將頭吊在樹上,身體跟隨繩索搖晃擺動,經常練習就可以治療頸椎病。對此,北京積水潭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趙斌認爲,通過“吊頸健身”治頸椎病是不科學的。他說,“吊頸健身”雖然參考的是臨牀上的牽引原理,但盲目操作並不可取。一些中老年人本身就有頸椎疾患,而人體是有一定生理曲度的,盲目“吊頸”不僅不能健身,還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可能損傷神經和脊髓,嚴重的會導致高位截癱,甚至致命。
他還特別提到,除了“吊頸健身”,還有很多五花八門的“健身”方式,比如撞樹、在單雙槓上“飛旋”等,其中有些“健身”違反人類生理結構,並不適合所有人。“建議運動前一定要對自己的身體進行合理評估,運動能力因人而異,千萬不能盲目模仿,給身體造成不必要的損傷。”趙斌說。
用保鮮膜包裹食物加熱會致癌嗎?有一種說法在網上流傳甚廣:保鮮膜是塑料產品,如果包裹着食物進行加熱,會向食物中釋放致癌物質,引發各種癌症。
“該說法不準確。保鮮膜有多種,大家對保鮮膜‘致癌性’的擔憂主要針對聚氯乙烯(PVC)類保鮮膜。”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分析測試研究所研究員張梅說,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作爲PVC等塑料製品的增塑劑,可增加塑料的彈性和韌性,被廣泛應用於塑料工業。含有DEHP增塑劑的PVC保鮮膜,若使用不當,確實存在一定風險。
那麼,PVC保鮮膜的風險到底有多大呢?張梅說,目前的研究顯示,DEHP對動物生殖和發育的潛在影響有限,這些研究多是在遠高於日常生活中暴露量的情況下進行的。人們在實際生活中接觸到的DEHP濃度通常遠低於導致健康問題的劑量。因此,只要DEHP的使用符合相關要求,合理使用就不用過度擔憂。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儘量不要使用同一張保鮮膜多次覆蓋食物。另外,一定要通過正規途徑購買保鮮膜產品,千萬不要因爲貪小便宜購買不合格產品。”張梅說。
二維碼很快就會被用完?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常務理事、天雲數據CEO雷濤表示,該說法是錯誤的。以平時使用的微信付款碼爲例,該二維碼矩陣中有625個小方塊,除去一些定位、糾錯等功能的方塊,還剩478個方塊,每個方塊有黑白兩種顏色,即可組成2478個不同的二維碼。理論上,在固定區域內排列組合黑白方塊的變化是有限的,當存儲的數據超過了容量限制時,二維碼就會被用完。然而,在實際應用中,二維碼的容量通常是非常大的,遠超過我們通常需要存儲的數據量。
“二維碼有兩個核心特點,一個是實時特性,另一個是時空特性。首先,二維碼服務多數是本地化的。其次,二維碼服務具有時效性,已經過期的二維碼之後可以重複使用。”雷濤說。
此外,“保質期較長的食物,肯定是添加了更多的防腐劑”“輻照食品被放射性射線照射過,帶有放射性,不能食用”“新能源汽車的輻射很強,長期開這類車會導致癌症”“‘個兒大’‘奇形怪狀’的草莓是因爲打了激素”等“科學”流言,也在當日被專家一一“粉碎”。
本報北京12月29日電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