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化金額和項數不斷增長 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總體活躍

9月9日,在“浦江創新論壇”上,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發佈了《中國科技成果年度報告2023》和《中國科技成果年度報告2024》(以下統稱“報告”)。報告顯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金額總體呈現上升趨勢,高校院所以轉讓、許可、作價投資和技術開發、諮詢、服務6種方式轉化科技成果的總合同金額由2019年的1085.9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2054.4億元,當年到賬金額由2020年的811.7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1352.7億元。高校院所實施的轉化項目數量也較快增長,以6種方式轉化科技成果的總合同項數由2019年的43.3萬項增長到2023年的64.0萬項。

從轉化領域方向看,報告顯示,高校院所以轉讓、許可和作價投資方式轉化的科技成果集中在“製造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和“農、林、牧、漁業”領域,佔3種方式2023年總合同金額的73.7%。從轉化區域看,約60%的科技成果通過轉讓、許可和作價投資方式實現本地轉化,爲促進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高校院所與企業產學研合作是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根據報告,截至2023年年底,高校院所與企業共建研發機構、轉移機構和轉化服務平臺數量達到19574家。這些機構和平臺不斷吸納聚合各方資源助力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在促進科技成果供需有效對接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報告還顯示,高校院所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建設和技術轉移人才隊伍培養,是進一步改革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體系的重要內容。截至2023年年底,1038家高校院所成立了適合自身特點的技術轉移機構;高校院所專職從事科技成果轉化的人員爲17881名,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構和人才隊伍建設不斷趨向專業化。

在科技成果轉化的過程中,對成果的準確識別和價值判斷是當前的重點和難點之一,成果評估正是打通這一成果轉化困境的“金鑰匙”。當天,《科技成果評估規範》國家標準正式發佈。

《科技成果評估規範》主要針對自然科學與技術領域科技成果的評估活動,構建出了“五元價值”爲主體、“轉化推廣潛力”爲補充的科技成果評估指標框架,一級評估指標分別是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和文化價值以及轉化推廣潛力。標準注重實際評估應用,提出分類評估原則,要求根據被評成果類型選定相應的評估維度,並根據評估目的差異調整評估內容側重點。除了科技成果評估的指標體系、原則外,標準還列出了詳實的評估方法、標準化的評估流程等。

業內人士表示,該項國標將促進和保障科技成果評估的規範、有序和專業化發展,推動我國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