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鄭崇華憂化石燃料發電「高污染」 暖化「再不做就來不及」
記者周康玉/專訪
「再不做就來不及!」10月1日這天,來自53個非政府組織代表來到駁二藝術特區參加「2017生態交通全球盛典」,會場中有一張熟悉的臺灣企業家面孔,從容、面帶微笑地和來賓敬禮致意,上臺致詞內容不時提到對氣候變遷的憂心,甚至意有所指的說「有些喊口號的國家自己不做老是叫別人做」,捍衛真理不畏公權力,他就是臺達電創辦人鄭崇華。
這是一個由國際組織ICLEI(Local Governments for Sustainability)發起的全球性活動,每兩年一次,2013年第一屆在韓國的水原市,2015年第二屆在南非的約翰尼斯堡,臺灣高雄成爲第三屆的主辦場,與有榮焉。
此盛會前鄭崇華接受《ETNEWS》專訪,臺達也參加展出,將前(2015)年在巴黎氣候變遷會議時的綠建築展,加上電動車馬達等低碳交通概念,實體化展示出來,讓民衆對於綠色居住與低碳交通看得見、摸得到。
▼臺達電創辦人專訪。(圖/記者林世文攝)
幾十年來,鄭崇華在對氣候變遷的關心,除了以臺達基金會在2007年取得非政府組織觀察員資格、2014年在利馬舉行周邊會議、2015年更在巴黎COP21展出綠建築,鄭崇華更經常在公開場合發表全球溫室效應的危機,也難怪他的子弟兵、臺達董事長海英俊會說:「全世界會把氣候變遷問題視爲己任的人,一個就是鄭先生,另一個就是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主導拍攝《不願面對的真相》)」。
氣候變遷大約是90年代後期開始受到注意的議題,鄭崇華說,溫室效應着實存在,這些過去科學家不敢亂講,但現在不只一個國家,很多科學家都證明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太多,雖然已經開始有人在討論「要如何(解決)不能夠排放那麼多溫室氣體」,可是到現在爲止,爲了發展工業,還是繼續地排放。
臺灣早有霧霾問題
81歲的鄭崇華,仍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但當他每天到公園健走時,都覺得「有味道」;就連搭高鐵,愛看天空的他也會觀察,他形容,從南部到北部時,天空總好像灰灰的,也不像陰天,那就是霧霾,他憶當年地說,跟當初民國38年來臺時的藍天白雲完全不同。
以去(2016)年臺電系統發電量2257.92億度來看,火力發電量佔比達79.9%,其中燃煤36.9%,鄭崇華憂心,政府很多作爲都在危害老百姓健康,老百姓、小孩每天在這種環境下,呼吸系統救護遭到傷害,更痛心表示,總要到了產生危害後纔可能注意此問題,「真的很令人生氣」。
▼臺達電創辦人專訪。(圖/記者林世文攝)
鄭崇華語重心長說,每年臺灣一到夏天,就怕被停電,不管怎麼改善,燃煤發電的佔比還是很高,但如果真按照政府倡導以太陽能、風力、水力等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取代,以臺灣環境真的不實際。
鄭崇華解釋,水力在過去來說是最便宜的,但要築起水力發電廠的建築費用滿高的,但重點還是臺灣沒有像中國(長江)三峽那麼大;太陽能也是一樣,缺少大規模得場域。
鄭崇華此話說得頗有依據,根據臺電今年七月份的統計,暫停的核能機組改以燃煤、燃氣等化石燃料電廠取代後,累計至今年底,3年來排碳量增加1200萬噸,空氣污染物氮氧化物(NOX)也多排近千萬噸,不僅助長氣候異常也傷害人體健康。
他憶起民國初年時期的政治與財政專家李國鼎,當時很遠見地派大專畢業生到美國學習怎麼蓋核能廠,現在科學證明核能廠是最安全的,更直言,過去包括車諾比、日本福島核災皆是因人禍造成,這些造成災害的原因都有答案,但老百姓根本不聽,認爲這些高聲呼喊的政治人物都只是在唱高調。
這並非永續不永續來看這些事情,是已經很危險了,鄭崇華直言,到世紀末再繼續排放(溫室氣體)下去,子孫都不知道要怎麼過了,可能都在海底下了。
▼臺達電創辦人專訪。(圖/記者林世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