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潘儀君「只給自己5分鐘」!靠這招人生轉念甩開處女座的糾結

潘儀君在《八尺門的辯護人》飾演法務部長演技大爆發。(鏡文學提供)

潘儀君在《八尺門的辯護人》飾演法務部長演技大爆發。(鏡文學提供)

潘儀君在《八尺門的辯護人》飾演法務部長陳令秋。(鏡文學提供)

潘儀君愈來愈懂得過生活,還成了綠手指。(潘儀君提供)

多年未接臺劇的潘儀君,在律政影集《八尺門的辯護人》飾演爲貫徹廢死不擇手段的法務部長「陳令秋」,她日前接受專訪時表示,接演這部戲最難的部分不是牀戲,而是明知誤判仍要下執行死刑決定的瞬間,她說不是怕觀衆不喜歡她的詮釋,而是怕引來負面觀感、讓觀衆痛恨她而轉檯、棄劇,「結果觀衆第8集才發現,來不及棄劇,看完了!」笑說導演已經先預防,避免掉了這部分。

她在最後一集對着王傳一飾演的檢察官說「法律本來就是權衡跟妥協的產物。不殺,就不能阻止繼續殺,如果必須要殺,那就要殺在最好的時刻」,爲了廢死公投不惜掩蓋兇犯未成年,等行刑後才公佈藉此博取同情票,爲達政治目的而掩蓋真相,「陳令秋」的冷血不帶感情,令觀衆不寒而慄。她自己詮釋時也很掙扎糾結:「到底要呈現完全不帶情感,還是有些掙扎?正常人有這麼冷血嗎?這麼冷血好嗎?到底要選哪種方式呈現?」

後來她發現,有時很難面面俱到,只能找最簡單明確、觀衆最能直接感應到的表演方式,「想太多、想顧全這個或那個,反而會有點搖擺模糊。有時思考太多不見得是好的,必須在當下清楚傳達角色動機,與要求的戲劇效果」。

處女座的潘儀君,本來就是個非常容易糾結的人,但她說疫情這3年改變了她很多,

坦言前幾年沒接戲,是因爲防疫關係所以不敢出門、不敢跟外界接觸,「對於新冠疫情我很焦慮,且我焦慮得很嚴重;因爲我平常不開車都搭捷運,所以根本不敢出門。直到現在想到都還是會很難過,當時每天看到這麼多人染疫死掉,是猝不及防地離世,那種突然的生離死別、無法跟死去的親人好好說再見……會不停地讓你很痛苦,因爲我們都是同胞,雖然不認識,但共同生活在這島上、面臨同樣的問題,大家是休慼與共的感受,所以我特別難過」,感性的她講到這,已經忍不住哽咽落淚。

「那時不知道何時到盡頭,因爲每天都在發生,很恐懼有一天發生在家人、親朋好友甚至自己身上。那種焦慮對我來說太痛苦、非常痛苦!」而過程中她剛好搬家、生活面臨變化,「我重新整理自己的生活,以及心理的層面。在大疫當下,我有了有很大的改變!」

她說以前對很多老生常談,都覺得只是一種人生哲理的說法,她不能理解心裡有事晚上怎麼能睡得着覺呢,經過這幾年的變動,加上她也搬家,生活面臨一些重新整理調整,已經訓練自己轉念:「再難受的事情,想個5分鐘,就不去想它了!」

「因爲我已經很清楚知道,這問題花5分鐘、10分鐘可想出辦法,表示可以解決,否則就是沒有好的辦法,你想再久也沒有用,只是浪費當下心情。先不理它,寧可去做想做的事,不要再被糾結在一團毛線球裡,因爲人生苦短,好好過好當下,之後你會發現其實日子還是一樣會過,就算問題仍在,也只能面對它,總有一天就有辦法生出來,也許根本不需要辦法,問題可能已經消失,或者已經不是問題。自己走過那一回,發現真的就是這樣」。

她透露,本來沒打算要開工拍戲,所以工作上沒有合作伙伴,後來則面臨如果要繼續拍戲是否需要找個經紀人的考量,但對於要找什麼樣的人合作則有點茫然,因爲她已離開臺灣演藝圈一段時間了,不是那麼熟悉,「拍《八尺門》後又拍了《人浮於愛》,認識了現在的經紀人,覺得聊得滿OK、滿好的。這印證很多事情時候到了就有答案了,不用太去困擾,順其自然就會發生,但以前的我就會焦慮,可能會想要到處打電話問人、會有期待,如果沒得到想要的答案就會影響心情,產生後續連鎖效應⋯。 」後來的她覺得有些事光想沒有用,不是不要主動,而是不用太刻意,在適當時機去做,會收到更好的效果,如果時機點還沒到硬要做,可能事倍功半、或有太多莫名干擾出現,「以前的我會想趕快得到答案,現在是可以再看看啊、再觀察一下」。

現在的她,對很多事不再那麼糾結了,人也變得更豁達、更輕鬆自在一點,「我終於找到一個對付自己的辦法!真的很困擾時,只給自己5分鐘想,以前也許強迫自己5分鐘有效,但過了又回來,前進一步後退兩步,一直在那樣的拉鋸中;現在是真正轉念,就是真的只給自己5分鐘,想5分鐘還是無解,就知道沒有意義,不要再放費時間,會心甘情願、樂於先去做別的事,知道船到橋頭自然直,現在清楚地知道,就是『面對它、處理它、放下它』,人家講的都是有道理的,不只是老生常談或勸世文,我們真的可以做到,很簡單,沒有別的真理!」

被問及感情狀態?她淡淡地說,「我一個人過得很開心、很健康」,是否想要有個伴?她說「有也好,沒有也很好,沒特別想要或不想要,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好,兩個人也有兩個人的好,順其自然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