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林天吉帶領檯北愛樂22年 指揮藝術關鍵在於「平等」

指揮家林天吉認爲,指揮藝術最重要的事情在於「平等」。(鄧博仁攝)

指揮家林天吉帶領檯北愛樂管弦樂團22年,近兩年計劃爲完成貝多芬九大交響曲。(鄧博仁攝)

指揮家林天吉將與新世代的鋼琴家汪奕聞同臺演奏貝多芬的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鄧博仁攝)

指揮家林天吉帶領檯北愛樂管弦樂團22年,近兩年計劃爲完成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屆時也會是樂團成立40週年。(鄧博仁攝)

應臺北愛樂管弦樂團邀請擔任獨奏的鋼琴演奏家汪奕聞(左),是日本「第六屆仙台國際音樂大賽」亞軍暨觀衆獎得主,並擁有德國「漢諾威音樂戲劇學院」鋼琴演奏博士和美國「西北大學」音樂藝術博士,是樂壇少數歐美雙博士的演奏家,目前專任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鄧博仁攝)

指揮家林天吉帶領檯北愛樂管弦樂團22年,他表示,對他而言指揮藝術最重要的事情在於「平等」,而這樣的思考,正是來自於他的恩師亨利.梅哲。長期爲樂團打磨專屬聲響,他也期許能在兩年內完成演奏貝多芬九大交響曲,持續累積樂團實力。

指揮家往往站在舞臺上一人面對百人團隊,看起來站在高處指揮衆人,但林天吉表示,他從梅哲身上學到,「指揮也是樂團的其中一位成員,必須要謙虛,不應該有一種權威式的領導,樂團的排練,必須要有效率,需要有人當決策者,指揮家只是那個做決策的人,這是職責所在,不是特別了不起的事情。」

林天吉從學生時期就在臺北愛樂拉琴,後來又跟梅哲學指揮,2001年擔任客席指揮,2006年開始擔任駐團指揮,2020任首席指揮至今,他對樂團有特別的情感。林天吉回憶,梅哲也曾要他排樂團椅子、印樂譜,「排樂團聲部椅子對指揮來說是重要功課,一定要自己擺,不然無法理解樂團的全貌,對於座位有了充分的理解,進到不同的音樂廳,馬上知道怎麼調整。」

林天吉表示,樂團的資源得來不易,「沒有一筆錢可以浪費,舉凡策畫什麼主題的音樂會、安排樂手出席練團的排練順序等,都需要縝密規劃,並懂得調配和做抉擇。這也是梅哲教我的事。」也因此,近期的貝多芬九大交響曲計劃,配合演出場所檔期,林天吉規劃兩年完成。

林天吉出生於1973年,在音樂欣賞領域,他將自己歸類在聆聽CD的世代,而他上一代的愛樂者,則是聽LP,而現在新一代的年輕人,則多是使用網路聽音樂,「現在的觀衆比較強調自己的品味,以前的觀衆比較是讀書讀出來,我覺得都可行,喜歡老的演奏風格、新的表現方法,都有其中的風景。」

然而,在科技年代,林天吉表示,現場演奏、現場聆聽的聲響仍無法被取代,「當下所接受到的感動和驚豔感受,無法被取代,有時現場錄音也無法完全呈現。有時被現場演奏觸發某些情緒上的感動,那是無與倫比的事。」

臺北愛樂管弦樂團近期演出將於6月23日在臺北國家音樂廳登場,曲目爲貝多芬的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由鋼琴家汪奕聞擔任獨奏,此外還有觀衆熟知的第五號交響曲《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