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聯想集團首席人力資源官高嵐:AI時代HR管理應注重人本智能丨聚焦WAIC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楊清清、實習生李金洋 北京報道

隨着AI技術的迅速普及,產業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傳統的組織結構和運營模式不再適配,企業與員工的發展也隨之生變。

根據埃森哲2023年發佈的《全球首席人力資源官研究》報告指出,通過激發數據、技術、人才的增長合力,企業有望實現高達11%的額外生產力增長,其中人才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如果企業採用的數據和技術解決方案無法做到以人爲本,上述增長將縮減至4%。

面對AI技術的衝擊,企業該如何進行高效的自我變革、如何充分釋放人才潛力來推動企業轉型?而身處時代洪流中的普通員工,又該如何面對AI帶來的巨大沖擊?

“AI的優勢在於處理大量數據和執行高效的計算,並代替許多重複性、規則化的工作,但最終的決策和實施依然需要人類的智慧和經驗。”近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首席人力資源官高嵐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提及“人本智能”的概念,亦即技術發展應以人爲中心,“不論是招募人才還是培養人才方面,我們首先都應該將AI視爲輔助工具。”

從人力資源到“AI+人”

AI對企業的影響不僅在於業務層面,也已經深入管理與人才領域。

根據埃森哲《全球首席人力資源官研究》報告測算,通過激發數據、技術與人才的合力,企業有望實現高達11%的額外生產力增長。但是,目前只有5%的大型全球企業正在有機地將人才與數據、技術結合起來。

高嵐認爲,面對AI技術的演進,企業需要在業務的各個環節全方位擁抱AI技術,並準確識別出哪些業務流程可以使用AI,哪些則需要人的創造力和決策力。

“那些相對來說有規律性的,或者是數據量比較大,重複性強的事情一定會被某種方式取代。被取代以後,整個公司的價值鏈,也就是公司所能產生價值的點也會有所變化。” 高嵐表示。

就此,高嵐結合聯想的實踐經驗指出,AI時代的企業組織架構調整應該考慮多重因素。

首先,企業需要培養員工的學習能力,學習新的技術,打造學習型組織,建立完整的學習體系;同時,企業應結合AI大模型和小模型的優勢,以混合模式的AI應用去適應不同場景和業務需求。

在決策能力迭代方面,企業應注重培養基於數據且能夠快速迭代的決策能力,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和技術環境。而在人力資源規劃上,企業應當明確AI和人的分工,重新規劃人力資源。

不僅如此,高嵐還強調,企業應當重視內部管理與外部合作的關係。一方面,企業應當與合作伙伴共同建立規則和標準,實現互利共贏,共同推動AI技術的發展與市場繁榮,同時在內部管理上也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模式,共同面對AI時代的挑戰與機遇。

需要注意的是,在推進企業新變革的過程中,扮演樞紐角色的正是首席人力資源官(CHRO)。埃森哲報告稱,企業高級管理層可以通過學習新技能、重新定義職能、在高管間開展緊密合作不斷推進企業新變革。而憑藉自身技能以及對企業各部門的全面影響,新型CHRO正在引領其他管理者加強跨部門協同,解鎖數據、技術、人才的合力。

“到目前爲止,CHRO做的都是人力資源規劃,但是未來其實會變成‘AI+人’的規劃。”高嵐強調。換言之,面向AI的企業組織需要考慮的是哪些工作可由AI勝任、哪些交給人來完成更具創造力,從而將“AI+人”的價值最大化,“市場上認爲的(AI)代替勞動力,其實代替的是許多重複性、規則化的工作,複雜的判斷,分析,決策還是需要人,這也是未來人才的需求和培養方向。”

AI時代“打工人”指南

新時代背景下,引入AI技術是企業的必然選擇,聯想也致力於將傳統的“人力資源”逐漸轉向爲“AI+人”的模式。

誠然,這並不意味着“人力”完全失去了價值。但在生成式AI持續升溫的當下,也難免引發企業“打工人”的焦慮情緒。

就此,高嵐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與任何新的顛覆性技術一樣,AI會取代一些工作,但同樣會帶來新的技能要求和工作崗位。此外,人工智能的長處是學習和應用知識,但這個世界除了知識,還有很多需要人生歷練、環境薰陶才能領悟得到的智慧。”

在她看來,比起一味焦慮,員工更重要的是不斷學習,努力提升自身競爭力。高嵐建議企業員工可以通過“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適應變化的能力”以及“建立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來積極地應對AI時代的挑戰。

與之相對應的是,高嵐建議企業在招募與培養人才時,也應當注重技術與人性的結合、多樣化與包容的招聘政策,以及關注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

具體而言,高嵐認爲,企業在招聘過程中,可能會借用AI篩選簡歷和匹配職位,但仍然重視人的溝通、協調和鏈接能力;同時需要制定多樣化與包容的政策,確保招聘過程中不受性別、年齡等因素的影響,吸引多元化的人才;而“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將成爲AI時代人才篩選的重要標準之一。

而這一切所折射出的,正是“人本智能”的AI技術理念。所謂“人本智能”,包括“人本底線,人本設計,人本理念”:在開發和應用技術時,應當始終關注人類的福祉,確保技術不會對人類社會造成負面影響;技術設計應從人類需求出發,以用戶體驗爲核心,提供便捷、易用且安全的解決方案;技術發展的終極目的應以造福人類爲宗旨,推動社會進步和可持續發展。

“我們認爲科技的發展一定要以人爲中心、以人爲本,且技術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爲了造福人類。”高嵐指出,“人類的價值在AI發展過程中只會更加珍貴。重要的是保持對新技術的信念,保持對人的信念,相信人性與內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