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李佑羣帶着強迫症旅行 在義大利不穿英式西裝、戴小框眼鏡臉變大無妨

▲李佑羣對歷史文化很有興趣,喜歡收集老東西。(影/記者林明瑋攝)

記者林明瑋 / 專題報導

大家對李佑羣的認識,多半是造型師,也許你還知道他辦過很多本日系雜誌,對於時尚他有滿滿熱情,甚至到強迫症的程度,例如不管到什麼地方旅行,非要穿出在地的味道不可,但大家不太知道的是他熱愛歷史、對老東西着迷,退伍後第一份想應徵的工作,竟是《哆啦A夢》翻譯。

▲復刻詹姆士狄恩戴過的眼鏡框小雖不能修飾臉型,但李佑羣認爲有風格更重要。(圖/李佑羣提供,以下同)

李佑羣經營很多社羣媒體,IG、You Tube、微博、臉書都看得見他,以爲《女人我最大》的老師應該對於這些駕輕就熟,沒想到他說:「現在社羣時代強調個人的觀點,這是我還在學習的。」原因是過去他總是用理性、客觀的角度做媒體,重點不在自己喜歡,而在該給觀衆什麼纔是正確的、需要的。

他解釋:「日本前輩曾經教我,做媒體不能有自己的色彩,所以當年我同時做好幾本風格不同的日雜,早上跟清新小可愛的編輯開會、下午是109辣妹,隨時可以轉換。」

▲李佑羣(左)和日本時尚大師山本寬齋。(圖/翻攝李佑羣IG)

踏入日雜的奇妙緣分會開始做日本流行雜誌可以用「奇妙的緣分」來形容,他說:「當完兵我本來想放自己一段假,但每天父母被問『爲什麼不去找工作』,剛好看到青文出版社在徵《哆啦A夢》翻譯,我想暫時墊檔,就去應徵。」沒想到面談聊了一陣後,當時的主管突然問他有沒有興趣辦日文雜誌的臺灣版,就此改變了李佑羣的方向,一腳踏進流行產業,開始籌劃《Cawaii》、《With》、《mina》等,絕對是日雜的黃金時代。

親戚在日本,從小每年都到日本過暑假,加上念日文系、辦日本雜誌這些背景,讓李佑羣被放上「日系」的標籤,但他強調:「我不是日系,只是對日本比較瞭解,我不會侷限在一種風格,太狹隘了。」

▲他笑稱這是牙痛腰痛、腿痛的網美照。(圖/翻攝李佑羣IG)

旅行放風絕對必要觀衆透過電視節目看到的他,只是一小部分,他希望扭轉印象,如今的世代,取得認同觀衆很重要,經營自媒體,他說:「我喜歡旅遊、喜歡老東西,希望對這些有興趣的人也能認識我。」

旅行是必要的,幾乎每個月都出國,每年要有1、2次較長的行程,他說:「沒有放風我會受不了,會沒有轉換。」他自認有強迫症,到不同的城市,穿着一定要融入當地,「比如英式西裝義大利我是不會穿的,連京都東京都不一樣,拍照的時候我不希望和背景有違和感,如果去哪都穿羽絨衣拍照,那用key的就好了啊!」

▲李佑羣的京都打扮。(圖/翻攝李佑羣IG)

熱愛歷史與老東西對歷史、古董有極高興趣,因此可以花上一整天逛博物館,他笑說:「所以我老婆每次跟我去逛博物館都抗議啊,每幅畫我都看好久,但她覺得有什麼差?」

▲到日本的神社參拜,李佑羣都會向寺方索取御朱印,蓋在朱印帳上。

工作室的大桌子圍繞着的椅子有古董也有IKEA,他說:「這也是Mix & Match。」古董傢俱飾品不少,衣服當然也有從世界各地尋來的寶物,例如HERMES(愛馬仕)的雙面夾克、Christian Dior的包等等,他說:「巴黎、米蘭、日本都有很多古着店,他們很專業,衣服的古董就跟物品的古董一樣,甚至更有價值。」

▲愛馬仕夾克(左)是在米蘭古董店找到的寶、義大利刺繡外套全世界就這一件。

李佑羣強調,風格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他拿起一副眼鏡說:「詹姆士狄恩戴過一模一樣,這是日本老師傅復刻他當年代戴的款是,不過因爲框小、臉會變大,所以在節目上我不會推薦,但私底下我會戴,風格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自信跟態度,不見得只有瘦、臉小纔是好看。」

設計師朋友Yazbukey送他的計程車包、Christian Dior的古董手提包、很有特色的衣服刷,都是李佑羣的收藏。

限量T被教育他另外舉了一個關於風格的「震撼教育」例子,讓他觀念大扭轉,話說10多年前日本世足賽,知名的複合式店舖BEAMS出了許多限量T恤,打折時他和日本朋友排隊去搶貨,他說:「一衝進去大家都開始抓衣服,但3分鐘我愣住,我這區只有我耶,我在抓世足T,我的朋友們都在抓白T、亨利領這些基本款,他們過來拍我『你這些買回去就過季了,經典的平常多貴?當然要買經典啊』!」

在時尚領域裡,他堅持着深度,「時尚是很有歷史軌跡的,我用現代的狀態去多闡述一些藝術、藝文的部分,我沒有現代網紅爆炸力,但希望細水長流。」

▲李佑羣(右)以「男裝女穿」的概念爲瑞瑪席丹做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