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錯重點的開放加牛

(圖/路透)

繼2021年元旦開放美國成年牛肉(30個月以上)進口後,行政院會15日又開放加拿大全年齡牛肉進口。行政院表示,全球有55個國家開放,此政策對臺灣的國際參與必然有所幫助,會依《食安法》把關國民健康。

許多人都猜測這是政府爲加入CPTPP,對其成員加拿大的「優惠」表態,以爭取加國支持臺灣的入會申請。如果是如此,那就是蔡政府爲掩飾加入區域貿易組織的績效貧乏,以人民健康爲賭注的開放,是不負責任的政府。反之,若這是個符合科學、有照顧到國人健康的政策,那就表示我國政府的行政效率不彰,落後55個國家之後,未能更早開放、提供消費者更有利的選擇。

然而,更嚴重的問題是,政府在開放美國萊豬時,說會要求業者清楚標示,讓消費者放心選擇的承諾目前已經跳票。今年美豬已進口1204公噸,消基會調查市面上289件豬肉製品,竟找不到1件是由美豬所制,卻有國軍伙房爆料,外箱標示「產地臺灣」的里肌肉,內箱卻寫着「美國」。蔡政府迄今無法交代問題出在哪裡、要如何解決,這類問題未來是否會出現在加拿大全齡牛肉的進口上?在這種行政效率下,近來豬肉價格上漲,農委會所屬的中央畜產會竟然還要撥錢,以每公斤6元的補助來增加豬肉進口,包括美豬。

農委會彷彿有取之不盡的資源,每爆一個問題,都可用錢來解決。然而,臺灣要加入區域貿易組織,問題並非只在於既有成員是否支持,更棘手的是進入正式諮商之後,要如何處理農業開放的問題。我國農產品2021年平均關稅稅率高達17.6%,22種農產品採取「關稅配額」方式保護,未來進行入會談判時都會面對大幅自由化的要求。

屆時若開放,必遭農民抗爭;拒絕開放又難以入會,極可能諮商卡關甚至停頓,使加入CPTPP成爲一個「假議題」─只是做個樣子糊弄選民的把戲。但沒加入區域貿易組織的結果,又會造成臺灣「非電子業」面對出口高關稅而停滯不前。

因此,要加入區域貿易組織,目前最重要的事,是大幅擴張「農業發展基金」的規模,或另成立基金,提出一套能令農民產生信心的因應方案,設定專用於農業受損補償、強化農業研發能量、提升農訓和推廣效能等事務,並立刻擴大各地農試所的研發能量,展現政府要和農民一起克服挑戰的決心。否則,肉品進口事小,加入CPTPP纔是臺灣另一場災難的開始。

(作者爲新故鄉智庫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