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縣 爭修繕經費未果 新豐石滬保持原貌
雙新自行車道通車後,不少民衆在夕陽西下時到新豐石滬遊憩拍照打卡,也有民衆趁退潮在石滬內捉魚。(羅浚濱攝)
新竹縣政府10多年前委託明新科大辦理海岸環境調查計劃,在桃竹交界的羊寮溪南邊海岸線發現4座早期捕魚石滬,近年向中央爭取3千萬元修復,但因該石滬羣不具文資身分,目前只獲得交通部觀光署2800萬元補助修繕堤頂步道。
該石滬羣2019年由民衆以「新豐埤頭石滬」提報登錄文化景觀,經專家學者現場勘查決議列冊追蹤,目前仍持續列冊追蹤中。在聯結桃園新屋的雙新自行車道通車後,有不少民衆到新豐石滬遊憩,在夕陽西下時拍照打卡,也有民衆趁着退潮時在石滬內捉魚。文化局指石滬尚未列入文化景觀保護,民衆可以在石滬內遊憩。
明新科大調查指出,位於坡頭漁港北側、羊寮溪以南海岸線的埤頭石滬羣,完整性約6成,估計有百年曆史,是早年先民在潮間帶利用石蚵的蚵殼膠結,將海邊石礫堆砌形成石滬,趁海水漲、退潮升降原理,讓魚困於滬內,漁民就可甕中捉「魚」。
縣府提出「新竹縣海岸線水環境改善計劃-坡頭村石滬海岸親水空間改善計劃」,向漁業署爭取3千萬元經費,希望以傳統人工方式修復石滬羣,成爲生態教育場域,也能營造魅力旅遊據點,但因漁業署只補助漁港設施,無法補助修繕經費。
縣府後來以「坡頭村石滬海岸親水空間改善工程」,向交通部觀光署爭取經費,因石滬周邊牽涉海保署、水利署、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協調解決相關用地使用問題後,由觀光署覈定補助2800萬元整修石滬堤頂步道,保持在地原有自然景觀。
農業處指出,去年以生態拋石護岸和壓花地坪完成石滬堤頂步道,獲金竹獎肯定,讓民衆可從步道階梯就近走向石滬,但因沒經費修復石滬,難以辦理生態導覽,也無法讓民衆深入瞭解早期先民的補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