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千里「壓鹹補淡」保供水成歷史 三道防線迎考驗

珠三角千里壓鹹補淡保供水成歷史,三道防線迎考驗。(大陸央視)

珠三角千里壓鹹補淡保供水成歷史,三道防線迎考驗。(大陸央視)

珠三角千里壓鹹補淡保供水成歷史,三道防線迎考驗。(大陸央視)

珠三角千里壓鹹補淡保供水成歷史,三道防線迎考驗。圖爲新豐水庫。(大陸央視)

珠三角千里壓鹹補淡保供水成歷史,三道防線迎考驗。(大陸央視)

大陸央視報導,隨萬宜颱風來襲和天文大潮等因素共同影響,廣東東部沿海多地18至19日出現海水倒灌,街道一片汪洋,幸未影響城市取水。珠江三角洲是粵港澳大灣區、珠江--西江經濟帶等重大戰略腹地,但因地理位置特殊,每到秋冬枯水期,海水經常倒灌,嚴重威脅飲水安全。爲保障淡水供應,多年來積極努力把影響降到最低。

珠江三角洲城市供水水源以河道取水爲主。每年枯水期,上游河道來水量減少,就出現海水倒灌、形成鹹潮現象,當海水自珠江入海口上溯到城市取水口,水含氯量超標,便無法取用淡水。珠海、澳門周邊城市首當其衝,尤其澳門三面環海,95%以上淡水靠珠海供給,受海水鹹潮影響較大。

20年前,珠江三角洲一次海水倒灌導致嚴重鹹潮。中山、珠海等地連續20天抽不到淡水,嚴重威脅澳門供水。

針對「守着珠江沒水喝」困境,大陸水利部門作法是緊急調度上游水庫,向下遊放淡水,壓制海水鹹潮,被稱爲「壓鹹補淡」。但早年可用來調水的工程少之又少,只能求助遠在1300多公里外的貴州天生橋一級水電站,滿足調水需求。千里應急調水,困難可想而知。

2005年春節前夕,上游水庫調度8.43億立方淡水,歷經10天抵達珠江口,有效壓制鹹潮,當年「千里調水壓鹹潮」堪稱水利史上壯舉,惟應急調度被動、協調難度大,很難持續。

如今珠三角應對鹹潮,得益於一系列更有力工程建設。2014年11月,大藤峽水利樞紐開工,彌補西江中游缺少調蓄能力水利樞紐的不利情況。作爲最近的骨幹工程,大藤峽在關鍵時刻可迅速反應調水,大大縮短「壓鹹補淡」時間。不只大藤峽,珠江中上游「壓鹹補淡」水庫不斷增建,龍灘、百色、光照等大型水利工程也陸續完成投入使用。

此外,加強珠海等城市取供水能力也至關重要。2021年珠江流域東江、韓江發生60年來最嚴重旱情,珠江河口鹹潮活躍,珠江流域東江最大水庫新豐江水庫接近死水位,面臨無水可調。

大陸水利部最終確定以當地水庫搶抓時機蓄水、近地水庫適時調水壓鹹、遠地水庫儲備水源持續補水等「三道防線」保障供水。

以西江爲例,「第一道防線」是珠海當地水庫在可取水時搶抓時機灌滿「水缸」;「第二道防線」大藤峽水利樞紐提高蓄水位,必要時「壓鹹補淡」;「第三道防線」由上游天生橋一級、龍灘等水庫作爲調水水源補水。最終「三道防線」最大程度達成「壓鹹補淡」。

最近,枯水期到來,鹹潮又開始上溯,珠海平崗泵站已不能全天候取水。工作人員密切監測,一旦取水口水質達標,馬上開機泵站搶水。

珠江「壓鹹補淡」應急水量調度實施以來,納入調度範圍的骨幹水庫興利庫容由2004年68億立方米,增加到2024年255億立方米。累計調水756億立方米,形成供水、生態、發電、航運等多方共贏局面。不僅爲粵港澳大灣區送去放心水、安全水,也爲澳門長期穩定提供強有力水安全保障。

大陸水利部門預測,今冬明春珠江流域西江、北江天然來水較常年將偏少1~3成。針對今年可能出現鹹潮,珠江委已提前部署,做好應對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