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畫家楊林:寫生者的詩意棲居地丫木腳
編者按|藍鷹書院總編輯陳放:讀罷這篇文章,仿若跟隨畫家楊林一同踏入了蕪湖南陵那寧靜古樸的丫木腳村,開啓了一場滿是詩意與藝術氣息的奇妙旅程。丫木腳村,這個有着600餘年歷史的地方,宛如一顆遺世獨立的明珠,藏在歲月深處,雖歷經滄桑,卻韻味十足。
楊林因友人提及而心生好奇,踏上這片土地,沿途的鄉野風光、獨特山景,村內徽派古民居、神奇泉眼等,皆成了筆下生動的素材。更讓人觸動的是,他用畫筆細膩地記錄下了村子四季的模樣,春的甦醒、夏的繁茂、秋的清幽、冬的孤寂,每一筆都傾注着對這片土地的深情。
一個人對家鄉的熱愛,大抵就是像楊林這般吧,用腳步去丈量家鄉的山山水水,不放過任何一處隱匿的美好,再用畫筆精心地記錄她的美,進而通過自己的作品將這份美傳播開來,讓更多的人知曉、領略。
在這喧囂塵世中,丫木腳村無疑是一處能讓心靈棲息、讓藝術生根發芽的淨土,值得我們靜下心來,隨着楊林的視角,去好好感受它獨特的藝術魅
力與無盡的生活美好。相信讀完此文,你也會對這個古村心生嚮往,去探尋那藏在尋常巷陌間的詩情畫意。
《西江月・丫木腳村》
翠嶂綿延環繞,古村靜謐深藏。徽居錯落韻悠長,石徑幽通小巷。 春至繁花添彩,秋來楓葉凝霜。 四時佳景入詩囊,墨染鄉情難忘。
著名畫家楊林:寫生者的詩意棲居地丫木腳
圖文\楊林
在藝術的探索之途,每一處陌生之地,都彷彿藏着待挖掘的靈感富礦。 春天,我在方村老街寫生時,友人提及南陵的丫木腳村,這於對蕪湖頗爲熟悉的我而言,還是感到十分的陌生與好奇,這更驅使我在方村寫生結束後,便匆匆奔赴丫木腳村,開啓新的太平山水新詩畫的寫生旅程。
從蕪湖前往丫木腳村,導航顯示需一個多小時車程,或許正因路途稍遠,它才久未被我所熟知。不過,沿途鄉野田園的春光恰似展開的山水畫卷,令人沉醉。途經銅陵鳳凰山銅礦老礦區,那裡雖荒廢卻散發獨特藝術氣息,廢棄建築與設施,在歲月侵蝕下別有韻味很是入畫,我當即決定將其列爲下次寫生候選地。
越過礦區,車子駛入蜿蜒曲折的山路。 翻過小山崗後,視野頓開,獨特的山野景色便讓人心動,春天的江南丘陵小山,一切都顯得那麼的欣欣向榮。 此時,我似乎懂了丫木腳村名的由來。
山腳裸露山石與丫山很似相同,皆爲大塊園林景觀石自然堆砌,形態各異。 村民巧用其特點,在山腳壘成梯田,種上蔬菜或者丫山的牡丹和芍藥。 丫山作爲鳳丹原產地,在此地區種植規模約 7000 畝,這不僅爲自然的山野添人文與生活氣息,更是寫生的絕妙景緻。
翻過不大山崗,遠處山腳下的一個小村莊映入眼簾,寧靜古樸。腳下山路漸變爲彩色旅遊公路,此地距丫山風景區已近,這或許也是村名的另一番緣由。
丫木腳村是丫山村下轄自然村,有 600 餘年歷史。相傳清朝末期,孫權後代因厭戰,相中此地遷居,孫姓漸成當地大姓。村內整體建築風格保持着徽派古民居的特色,小青瓦和馬頭牆,只是牆體多爲清水磚牆混雜着老的山石堆砌而成,偶有的白牆,在歲月的洗禮下,變成了灰黑色盡顯滄桑,村中青石板路交錯,小巷幽深寧靜,古巷隨建築依山勢而建,爬坡轉折,巷中有巷及井、溝穿插其間,是村中居民生活的寫照,初來者穿行其間仿若迷宮,如穿越回舊日的時光。
目前丫木腳村保留的如此原始風貌,得益於傳統建築遺存還是較爲豐富,民國及建國初期民居多達 24 座,部分仍有人居住,這些建築以磚、木、石爲材,古樸典雅。
據當地村民講,非常可惜的是早期的丫木腳村,有很多非常寬大精美的明清古建,建築的形制和規模都不比現在的西遞和宏村差,可惜,因歲月的洗禮與其他各方面的原因,這些建築都已不復存在,如今留存下來的也只是一些一般的建築,但古村的形制以及自然環境卻是不可更改的,近年來的鄉村建設,也使這裡逐漸的煥發了生機。
歷史的洗禮卻也讓村中的遺存更加珍貴。如村旁“珍珠泉”神奇無比,泉水常年恆溫,人在泉邊鼓掌,泉水便如珍珠冒泡,故而得名。泉水清澈,可直接清洗物件,中央電視臺還曾來拍攝專題片。
一個有歷史的古村落,總有其存在與發展的原因,並且和對後輩的培養與教育密不可分,一個村莊在古代就是一個完整的社會羣落,丫木腳村自古也是人才輩出,民國孫奎在此開私塾,培育衆多學子。村莊北側有一口泉眼,井水與河水相連卻水溫各異,村中人稱“井水不犯河水”富有哲理,別有一番趣味,也有很好的教育意義。
如今的丫木腳村,因社會及地理等因素原因發展緩慢,年輕人大都外出發展,現在村中多爲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大都是一輩子從出生就在此生活,因此村子格外安靜。如今,它已融入丫山花海石林景區,成新興鄉村旅遊目的地,似乎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今天的丫木腳村似遺世明珠,原始純粹,無商業氣息,適合漫步感受慢生活。在這裡,浮躁之心瞬間寧靜,時間彷彿爲其古樸而緩行。它不像烏鎮、周莊那般喧鬧,卻能讓人靜靜領略江南山鄉的溫婉閒適,這樣的小村莊正是我喜歡的寫生佳處。
我在丫木腳村寫生時,感受頗爲深刻。初至此處,便被其古樸自然深深吸引。每一處角落,無論是明清老宅、石片院牆,還是青石池塘、千年古井、以及大躍進遺蹟,都承載着歲月滄桑,皆是入畫良景。相較於過度開發的旅遊古鎮,這裡濃郁的自然氣息是畫者珍貴的創作素材。我渴望感受它四季變換,於是從春至夏,再到秋冬,持續在此寫生創作。
春天,丫木腳村像是從沉睡中漸漸甦醒。田野裡的牡丹和芍藥開始冒出嫩綠的芽尖,彷彿在試探着春的溫度。古老的民居在新綠的映襯下,更顯寧靜祥和。我坐在村中的一角,或者是隨便找一條青磚老巷,支起畫架,面對眼前的景色,心中滿是寫生的衝動。
陽光灑在宣紙上,我試圖用畫筆捕捉那一抹新生的綠意與古宅的沉穩。然而,春天的色彩過於斑斕與多變,要在畫面上精準地呈現並非易事。
好在中國畫以筆墨爲主,色彩次之,用中國畫表現這樣的古村落,那種滄桑與厚重之感,似乎也是更爲貼切而恰到好處,如此我努力讓畫面既有春天的生機,又不失古村的韻味。每一筆落下,都像是在與古村對話,我能感受到它的歷史底蘊在我的筆觸間流淌。
夏天,丫木腳村被盎然綠意所包圍。山巒鬱鬱蔥蔥,田野裡的作物茁壯成長。村中的樹木枝葉繁茂,很多不知名的野花野草,在無人居住的老宅前肆意妄爲地生長着,讓古老的村莊增加了生機盎然的氣息,似乎在印證着時光的輪迴,也爲古老的小巷投下斑駁的陰影。
中國畫的寫生,注重藝術家的內心感受,以及透過現象的本質關係,在光影的映襯下。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青石板路上,形成一片片光斑,這明暗交錯的景象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城市中聽不到的蟬鳴,在此也似乎叫得更加高亢而又嘹亮。
但高溫也給寫生帶來了挑戰,即使在樹陰下汗水常常模糊了視線。可我卻不願停下,因爲這獨特的夏日景象是如此迷人。我在畫中努力表現出那熾熱中的清涼,讓觀者能透過畫面感受到古村夏日的獨特魅力。
秋天,丫木腳村迎來了它獨有的韻味。秋臨丫木景清幽,古巷幽深入畫中。十獸燈傳非遺處,佳泉珠涌映霞紅。這時丫木腳周邊的山上,楓葉漸漸的由黃變紅,與古民居的青灰色形成鮮明對比。我不時的漫步在村中,尋找最佳的寫生角度。
每一片落葉,每一處秋霜覆蓋的角落,都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藝術品。我坐在老樹下的青石板上,感受着秋風的輕撫,聆聽着落葉的沙沙聲,伴隨着筆墨在宣紙上的滲化,彷彿自己也成爲了古村秋景的一部分。在宣紙上,我用了較多的暖色調的,來表現秋天的溫暖與寧靜,將古村的秋韻一點點地暈染開來,這便有了《秋臨丫木景清幽》。
冬天來到丫木腳,寒霧瀰漫,籠罩着荒蕪的山丘。殘陽下,舊屋稀落破敗,孤獨的枯樹在幽暗中挺立。寒風瑟瑟吟唱,四周一片寂靜。以淡雅筆觸、幽深情思描繪這清冷孤寂的村落,天地空曠,唯有寂寞之影,霜花凝結,似在堅守千年幽夢。
在丫木腳村寫生的過程中,我不僅是在描繪眼前的景色,更是在探尋內心的寧靜與對藝術的執着。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成爲了我創作的靈感源泉,讓我能在喧囂的塵世中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藝術天地,一方心靈的淨土,我唯有將這四季更替的自然感受,彙集在《墨痕飛舞展古韻》的作品之中。
行走在丫木腳村,我愈發體會到身邊處處皆有美,只要有善於發現的眼睛,美便無處不在。它是寫生者的詩意棲居地,承載着無盡的藝術可能與生活的美好。
2024 年冬於蕪湖 楊林
楊 林,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黃嶽畫院院長、徽州碑林藝術館館長,零界點:朱零山水畫研究會副會長。曾獲全國首屆揚州八怪杯書畫大獎賽一等獎,尚意2017全國美展最高獎(中國美協)、入選2017涇上丹青全國美展(中國美協),2017年安徽省美術大賽最高獎,2018中國福州海上絲綢之路中國畫展最高獎(中國美協)。
入選2018山水硯都多彩肇慶全國美展(中國美協)、2019年弄潮杯全國中國畫大賽優秀獎(西冷印社主辦)、2019首屆吳昌碩國際藝術大獎賽二等獎(西冷印社主辦)、建國70週年安徽省美術大賽優秀獎(安徽省美協主辦)、2020"中國美術世界行"成果彙報展最高獎(中國美協)、第四屆"弄潮杯"錢塘江金石竹木拓片展二等獎(西冷印社)等。
感謝閱讀
藍鷹書畫公衆號,每一幅作品都是時光的凝眸。快來關注,讓心靈在藝術中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