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深空,河南如何佈局商業航天

馬濤 張笑聞

近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公司)以“筷子夾火箭”方式完成重型火箭回收的消息,登上了全球各大媒體。“商業航天”這一熱詞,再次引發人們對漫遊太空的無限遐想。

從全球範圍來看,商業航天方興未艾,其蘊含的科技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不可估量,世界主要經濟體都在緊鑼密鼓地佈局這一賽道。

面對重大機遇,地處中原的河南,如何依託自身優勢,擠進“新藍海”、搶佔“新賽道”、實現“飛天夢”?

太空“圈地”火熱進行

什麼是商業航天?商業航天涵蓋範圍很廣,主要包括火箭和衛星的研製、衛星運營及應用、地面設備製造與服務等,是以市場爲主導、具有商業盈利模式的航天活動。

當下,商業航天正成爲大國競爭的新領域、科技比拼的新陣地、產業角逐的新賽道。從技術發展上看,以低軌巨型星座、一箭多星和可重複使用火箭等爲代表的航天技術日益成熟,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企業加入商業航天發展的時代大潮。從頻軌資源上看,商業航天讓低軌星座成爲行業主流,國際電信聯盟(ITU)的數據顯示,地球低軌衛星總容量約6萬顆,目前各國申報數量已超過7萬顆。按照國際上“先登先佔”原則,如何在太空“圈地”中佔據主動,直接關係着我國未來空天話語權。從市場前景看,商業航天產業鏈條長、關聯產業多、帶動能力強,已成爲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相關研究顯示,商業航天產業的直接投入產出比約爲1∶2,對國民經濟的直接拉動作用爲原始投入的8倍至14倍。

世界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是搶佔並充分利用太空資源。發展商業航天,不僅是當前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創新的重要賽道,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撐。

這條新賽道搶奪正酣

2015年是“中國商業航天元年”,至今我國商業航天發展已近10年。但長期以來,我國航天的發展模式一直以“國家隊”爲主,商業火箭的發射需求始終排在次要位置。

當前,這種發展模式正在加快改變。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度提到了商業航天——“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積極打造商業航天等新增長引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則指出,完善推動航空航天等戰略性產業發展政策和治理體系,將發展商業航天提升到一個新的戰略高度。

如今,我國在商業航天的多個領域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有機構預測,今年我國商業航天的產業規模將突破2.3萬億元,一個蘊含巨大潛力的新興產業正在崛起。

近年來,隨着我國商業航天政策體系的不斷完善,市場體系和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各地也紛紛加入這條新賽道,北京、廣東、海南、山東等地出臺專項行動方案,在政策、資金、技術上予以支持,大力發展商業航天。

萬帆競發,河南如何掌握主動、拔得頭籌?3年多來,我省在爭搶商業航天這片“新藍海”中快步緊追,先後制定出臺了《河南省衛星產業發展規劃》《河南省衛星及應用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聚焦通信、導航、遙感三大領域,堅持“星、箭、數”同時發力,產業生態呈現出加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實現“飛天夢”需有實招

從國家行爲走向商業化,航天產業的轉型之路,讓市場看到了巨大的價值潛力,吸引着越來越多的創新主體投身入局。

發展商業航天產業,河南有基礎、有優勢。在產業佈局上,全省擁有衆多航空航天領域企業,初步構建起了以鄭州、鶴壁爲核心的航空航天產業發展佈局,爲我省培育壯大商業航天產業贏得了先機和主動。在細分領域上,我省擁有洛陽軸研所、天章衛星、河南航天宏圖等骨幹企業,一批新技術、新產品行業領先。在行業應用上,“中原一號”“河南一號”“鶴壁一號、二號、三號”等遙感衛星相繼發射運行,在自然資源、應急管理、生態環保等領域發揮着重要作用。

成績可圈可點,但差距依舊存在。與先進省份相比,河南在星箭領域的龍頭骨幹企業偏少,在商業航天新興技術領域的高端人才急缺,需要補短板強弱項,超前佈局、持續發力,下功夫、出實招。

第一招:創新驅動。堅持創新在商業航天發展中的引領地位,強化我省高能級創新平臺在航天領域的研發投入,引育專業頂尖人才,進一步完善商業航天創新體系。

第二招:龍頭帶動。圍繞培育發展全產業鏈,大力引育龍頭企業,爭取更多航天產業“國家隊”、國內領先的民營企業入駐河南,引導中小企業主動進鏈、深度嵌鏈、錯位補鏈,促進成果轉化,培育產業生態,提升產業能級。

第三招:需求拉動。緊盯需求側豐富應用場景,重點深化拓展衛星通信應用、北斗導航應用、衛星遙感應用,讓商業航天融入關鍵領域、賦能各行各業、走進千家萬戶。

從“朝地下要資源”到“向天空要發展”,抓住商業航天發展的重大機遇,加力加快發展,河南方能搶得主動、一飛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