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簾玉幕:桓郎死了後,鄭知行爲何不殺死越雲岫?陰謀是有缺陷的
《珠簾玉幕》的劇情越來越精彩了,鄭世元獻給太后的鳳冠,中途被燕子京毀壞後,接着被燕子京訛了7000萬錢,鄭氏的現金流非常緊張了。
鄭知行爲了在鄭世元面前表功爭寵,向父親申請了銷贓的重任。
爲了銷贓,鄭知行設了殺豬盤,用花言巧語把桓郎騙到了藏寶處。桓郎雖然對鄭知行又動了心,但是,因爲有以前被無情拋棄的教訓,這次她多留了一個心眼。
桓郎已經被鄭知行拋棄背叛過一次,這次她卻因爲抱有幻想,對鄭知行又動了心。從這個時候開始,桓郎就已經註定了自己悲催的結局。
鄭知行已經深陷鄭氏嫡庶之爭的爛泥潭,除非他拋棄鄭氏的一切,不然,他就永遠活在原來的層面上,走在原來的軌道上。
在這種情況下,只要鄭知行曾經欺騙背叛過桓郎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位置決定腦袋,桓郎太天真了。
果然,桓郎發現,鄭知行口中的母親陪嫁珠寶,沒有成雙成對的。接着,桓郎發現了一支髮簪上有血跡。
聽到桓郎要報官後,鄭知行撕下了假面具,露出了醜陋的真面目,他推倒了桓郎,桓郎頭撞到了桌角,香消玉殞了。
鄭知行這次設計的殺豬盤,本來是想嫁禍於端午和明鏡臺的,他也安排高手把越雲岫騙了過來。
越雲岫到了後,聽到了桓郎聲音,想過去查看,被鄭知行的家丁打暈了。
桓郎死了後,鄭管家安排家丁把剩餘的珠寶轉移走了。現場只留下了桓郎和越雲岫。
鄭知行和鄭管家爲何不殺死越雲岫呢?爲何不殺死越雲岫後,再把她掩埋了呢?越雲岫爲何能死裡逃生呢?
因爲,鄭知行設計的殺豬盤是陰謀,不是陽謀!
陰謀就是《金剛經》中的有爲法,陰謀天生是存在漏洞和自我矛盾的。鄭知行的目的是嫁禍端午和明鏡臺,假如他們殺死了越雲岫,或者殺死越雲岫後再掩埋,鄭知行的陰謀,就不攻自破了。
用白橋書狀告端午貪圖桓郎的珠寶而殺人,他們在理由上說得過去。但是,如果越雲岫也死在現場,或者失蹤了的話,他們就無法誣陷、嫁禍端午了。
因爲,端午的核心競爭力和最大依靠,就是越雲岫。無論如何,端午都沒有殺越雲岫的動機和理由。
這就是越雲岫能死裡逃生的根本原因。
桓郎的死,雖然和端午沒有直接關係,但是,端午對競爭對手兇殘毒辣程度的低估,也是有一些責任的。
鄭知行就是一個渣男,鄭氏和崔氏一樣,都是靠發不義之財,靠巧取豪奪發起來的。對他們這些人來說,他們除了貪婪、陰謀、欺騙和暴力,情義在他們心中,沒有半點位置。
眼裡只有財富、權力和地位的鄭氏一家人,就是一幫毫無誠信、道義的垃圾。因爲陰謀的有解性,因爲陰謀中的自我矛盾,所以說,不管鄭知行和鄭氏其他人,如何會花言巧語,如何會僞裝,最終還是會現出原形的。
按照《金剛經》的說法,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作如是觀。就是因爲陰謀是無中生有的泡影,就註定了陰謀中充滿了自相矛盾。也就是因爲陰謀中矛盾運動,決定了,陰謀無論如何掩蓋,最終也會暴露。
相對於陰謀,陽謀是順勢而爲的,因此,陽謀是無解的。
端午和高手,從現場揹走了越雲岫。從破案的角度來說,端午揹走越雲岫是個明顯的錯誤。
因爲,張晉然帶兵過來後,如果在現場發現了昏倒的越雲岫後,他通過越雲岫這個線索,很快就能夠破案。
這個邏輯是這樣的:端午拿走了桓臺藏有珠寶的髮簪,現場已經沒有珠寶了。桓郎和越雲岫,一個已經死去,一個正在昏厥中,並且兩個人還不在同一個地方。
也就是說,不可能是越雲岫殺死了桓郎。就算白橋書誣陷端午殺死了桓郎,可越雲岫也在現場,所以桓郎的死,與端午沒有關係。因爲,端午要是想殺桓郎的話,越雲岫肯定也被一起殺了。
藏匿珠寶的地方,在端午趕到前,到底發生了什麼,端午根本就不知道。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端午仍然從姐妹真情出發,寧可翻牆,也要揹走越雲岫。
什麼是道義?什麼是真心真意?端午對越雲岫就是。
就是因爲端午在關鍵時刻,跟着自己的內心,選擇了最重要的東西,無意中把一切嫌疑都背在了自己身上,才進一步加深了自己和越雲岫的姐妹真情。
那麼,鄭知行和白橋書嫁禍端午一案,會怎麼告破呢?
鄭世元與驪龍盜勾結並代替銷贓,鄭知行也深度參與其中。鄭知衡的母親崔氏,又知道鄭氏的底細,有了這樣一個天賜良機,他們娘倆肯定不會放棄。
最終,和驪龍盜勾結並銷贓的事情,鄭知衡肯定會蒐集證據,把自己的哥哥送上斷頭臺。